未成年人网络素养

搜索文档
“手机陪伴童年”,家长要当好孩子虚拟世界的园丁
中国青年报· 2025-05-31 06:02
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现状 - 2023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6亿 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97.3% [2] - 九成以上未成年人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 手机成为青少年主要上网设备 [2] - 留守儿童群体中 3-9岁儿童每日刷短视频或玩游戏时间达数小时 假期情况更严重 [3][4] 电子产品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 移动互联网兴起导致"以玩耍为主的童年"被"以手机为主的童年"取代 [4] - 过度使用手机易导致社会剥夺 成瘾 注意力碎片化 睡眠剥夺等心理问题 [5] - 部分家庭将手机作为"电子保姆" 用于替代家长陪伴 成本低且见效快 [4] 家长应对策略 - 北京师范大学建议家庭教育网络素养实践三大原则:规则与引导结合 尊重兴趣个性 建立平等沟通 [5] - 成功案例显示 家长以身作则卸载短视频软件 设定20分钟使用时限可有效控制使用时长 [7][8] - 引导孩子将电子设备作为工具而非娱乐载体 如创作科普内容 培养现实爱好可减少依赖 [7][9][10] 行业与社会支持 - 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连续举办青少年互联网大会 推动平台与青少年良性互动 [5] - 家 校 社协同被强调 需共同营造儿童友好网络生态 [11] - 心理学研究指出 家庭需进入孩子"核心护航轨道" 满足亲密感需求以防网络替代 [12] 教育理念转变 - 专家认为教育应唤醒而非控制 理解陪伴比技术管控更有效 [13] - 家长恐慌情绪源于将孩子问题简单归因网络 忽视家庭系统支持不足的现实 [11][12] - 健康使用电子设备的关键在于内容选择与场景管理 而非绝对禁止 [7][9][11]
世纪华通:保护与发展并重 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
中国经营报· 2025-05-28 22:18
未成年人防沉迷策略 - 公司主张未成年人防沉迷应采取"疏堵结合"策略而非简单"一刀切",强调保护与发展并重[1] - 公司旗下盛趣游戏2007年已率先实施防沉迷系统,目前18岁以下注册用户占比仅0.0559%,充值占比低至0.0027%[3] 数字鸿沟与教育公益 - 公司通过"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项目向偏远地区(如云南腾冲)提供电脑教育,当地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中仅1人曾接触过电脑[3] - 公司组织员工志愿者教授基础电脑操作(开关机、打字、Office软件),以缩小城乡未成年人数字鸿沟[3] 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 - 公司与复旦大学合作调研显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素养较高,但深层技术应用和创新性网络使用能力不足,且随年龄增长改善有限[4] - 调研发现网络素养与自我价值感、身心健康水平正相关,需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提升[4] - 公司2022年联合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发起"小童善治"网络保护项目,针对性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