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本土化战略

搜索文档
日系合资品牌再“入华”:依靠本土团队 恢复市场份额
36氪· 2025-05-07 20:17
市场份额变化 - 2024年第一季度自主品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上升至62.9%,创历史新高,合资和独资品牌份额下降至37.1%,2022年底比例为52.7% [2] - 日系合资品牌2024年市场份额降至11.2%,其中日产销量同比减少12.2%,2025年第一季度继续减少27.5% [2] - 法系品牌几乎退出中国市场,韩系品牌份额可忽略不计 [2] 合资品牌价格策略 - 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和日产天籁等日系B级轿车起售价大幅降至12万元左右,入门级车型降至8万元 [2] - 价格透明措施和降价未能挽回消费者,日系品牌销量持续下滑 [2] 合资品牌转型与本土化 - 丰田铂智3X和东风日产N7代表日系品牌从价格战转向本土化产品定义、智能化供应链整合 [2] - 东风日产N7采用中国团队研发车机系统,标配冰箱、彩电、大沙发等中国消费者偏好配置 [5] - 广汽丰田铂智3X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芯片,采用Momenta辅助驾驶方案 [8] 合资品牌战略调整 - 丰田提出"立全球,更中国",日产升级为"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 [12] - 日产计划未来3年投入100亿元扩建技术中心,授权本地团队主导开发 [12] - 宝马追加200亿元投资实现新世代车型本土化量产,软件架构参考中国用户习惯 [12] 产品与市场表现 - 东风日产N7上市首日订单超1万辆,广汽丰田铂智3X累计交付1万辆,待交付订单1.2万辆 [8] - 2024年广汽丰田3-4月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6% [8] - 日产计划2027年前在中国投放10款新能源车,2024年推出4款新车型 [12] 行业认知与模式转变 - 合资品牌传统开发周期平均60个月,新势力缩短至36-48个月 [10] - 东风日产高管团队通过体验特斯拉Model 3转变新能源车营销思路 [3] - 合资品牌采用公开透明的用户沟通方式,如答用户问系列 [5]
全球销量70%在中国:这个美国汽车品牌,急了
创业邦· 2025-03-06 18:05
文章核心观点 - 2月28日上汽通用汽车别克品牌举行春季发布会,宣布旗下车型采用“一口价”销售模式,君威25T超享版售价降至10.69万元;别克曾凭借中国市场“逆天改命”,但近年在中国销量下滑,需采取更彻底本土化战略深度融入中国产业生态以再次“逆天改命” [4][5][85] 分组1:近期动态 - 2月底3月初是汽车新品发布密集期,小米、东风、长安、日产等皆有新品发布 [3] - 2月28日别克举行春季发布会,2025年将推4款全新车型和6款改款车型,在MPV、SUV和轿车上都有2款以上新能源车布局 [4] - 别克宣布旗下车型全部采用“一口价”销售模式,君威25T超享版售价10.69万元 [5][6] 分组2:“中国别克”形成原因 - 别克成立于1903年,1950年代年销量超70万辆,此后逐年下滑,2018年在美国销量仅20万辆;而同年在中国销量达106万辆,是美国销量5倍,占全球总销量超70%,至今中国仍是其最大单一市场,占比超60% [12][13][16] - 别克为中国设计、生产的部分车型卖回美国,如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中型SUV昂科威,2014年在中国上市销售后出口,2016年出口到美国,2020年生产扩展到美国 [24][26][27] 分组3:在中国“逆天改命”的方式 - 定位上,树立中高级轿车形象,2000年前后推出面向商务和家庭用户的中高端轿车新世纪,与上汽作出600多处修改,满足消费者既要面子又重实用需求,奠定美系豪华车形象 [39][41][43] - 产品上,满足多样化需求,一方面推出丰富产品线,涵盖轿车、SUV、MPV;另一方面汽车大多宜家宜业,如GL8在商务和家用市场都受欢迎,2020年年销量达15.67万辆 [47][51][53] - 战略上,全面中国本土化,产品开发策略围绕中国市场展开,如昂科威、GL8为中国设计开发后出口海外,形成正向循环 [55][61][63] 分组4:销量下滑情况及影响 - 2018年别克在中国创下106万辆销售纪录后开始下滑,有媒体称2023年、2024年销量分别为51.8万辆、36.1万辆,经上汽通用销量数据印证,2024年别克在中国销量预计在40万辆左右,不足2018年的50% [65][68][74] - 别克销量下滑原因与其他外资品牌类似,包括中国自主品牌崛起、新能源汽车冲击等;但因其60%以上销量在中国,中国市场下滑直接拖累全球销量,动摇其在汽车行业的根基 [76][77][81] 分组5:应对策略 - 别克应继续践行在中国的成功之道,采取更彻底的本土化战略,深度融入中国的产业生态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