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别克GL8
icon
搜索文档
别克的新高度:“别墅级”新能源MPV至境世家面世
经济观察网· 2025-11-26 12:02
经济观察报记者 刘晓林 一直致力于在华高端化的别克品牌,终于迎来代表品牌新高度的车型。11月21日开幕的2025广州车展上,别克新能源子品牌至境正 式亮相了旗下新车——定位为"别墅级旗舰豪华"的新能源MPV"世家"。凭借GL8的表现,别克早已确立了"MPV世家"的行业地位,而通过至境世家将GL8的 辉煌复制到新能源领域,也是别克的诉求所在。 世家的差异化竞争思路很明显,即瞄准高净值用户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可持续高品质生活的特点,将"健康"打造成区别于别克GL8 MPV的核心概念,这也是 区别于其他新能源MPV的竞争力。 据介绍,在"五恒"座舱之上,世家还将健康概念延伸至视觉、触觉以及电磁辐射等多个维度。包括搭载行业首个南德TÜV护眼认证智慧顶灯、使用获得莱茵 TÜV护眼认证的娱乐屏,以及获得婴儿级认证的座椅皮革,此外,还通过全域布局及屏蔽技术,实现全频段、高级别的人体磁场暴露防护,保座舱内电磁 环境安全。 可以看出,至境世家正在开辟另一大区别于GL8的细分赛道。众多针对母婴和老人出行需求的健康防护,彰显出其定位锁定"大家庭"用户群。整体设计也印 证了这一点,削弱商务气息,突出"别墅级"大空间、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 ...
任职不足两年,何思文离任!通用“老兵”执掌中国业务
国际金融报· 2025-11-14 19:39
人事调整 - 通用汽车宣布自12月1日起进行重大人事调整,现任通用汽车高级副总裁兼中国总裁何思文将担任新设立的全球出口与零售创新高级副总裁 [1] - 现任凯迪拉克全球副总裁John Roth将接替何思文,执掌通用汽车中国业务 [1] - 何思文任职不足两年间主导业务重组,带领通用汽车中国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并使公司成为今年唯一实现市场份额增长的全球整车制造商 [1] - John Roth为拥有34年工龄的资深高管,曾历任加拿大市场高管、非洲与中东业务总裁等职,2023年执掌凯迪拉克期间推动品牌电动化转型并进军F1赛事 [3] 中国业务财务表现 - 通用汽车中国在去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3.47亿美元后,于第四季度实现盈利转正 [4] - 今年第三季度,通用汽车中国市场贡献净营收61亿美元,同比增长35.56%,股权收入达8000万美元,净利润率2.3% [4] - 中国市场成为通用汽车全球为数不多的盈利增长点 [4] 中国市场销量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上汽通用与上汽通用五菱合计销量175万辆,其中第三季度销量54.1万辆 [6] - 上汽通用五菱前10月销量突破132万辆,同比增长35.2%,占上汽集团同期总销量的36.35%,成为集团销量支柱 [6] - 上汽通用前10月销量43.39万辆,同比提升37.85%,但较巅峰期依旧相去甚远,且部分工厂仍处闲置状态 [6] - 从历史维度看,通用汽车中国2024年零售销量180万辆,较2021年至2023年的290万辆、230万辆、210万辆持续下滑,甚至不足2017年400万辆历史峰值的一半 [7] 战略矛盾与潜在影响 - 通用汽车正在推动供应链重大调整,希望零部件制造商将供应链从中国撤出 [9] - 矛盾核心在于中国市场是当前通用汽车全球关键盈利增长点,而在华合资企业的生产运营高度依赖本土供应链体系 [9] - 集团层面推进的供应链“去中国化”指令虽主要针对北美生产车型,但长期或将对在华合资企业的供应链协同、成本控制产生间接影响 [9]
多款长度超5米、宽度近2米的车型上市—— 车企为何纷纷造“大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12 21:15
中国汽车市场“大车”热潮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市场正兴起一股“大车”热潮,以车长超5米的大型SUV为代表,如蔚来ES8、吉利银河M9等,并收获积极市场反响 [5] - 热潮由供需两端共同驱动:需求侧源于消费升级和家庭结构变化,供给侧得益于技术突破和产业支撑 [8] - 热潮带来停车难、挤占公共资源等新挑战,行业需从“尺寸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 [12][14] “大车”市场表现与定义 - 市场数据显示C级SUV增长强劲:2024年C级SUV销量同比增速为26.5%,今年8月销量达8.7万辆,同比增长51.6% [5] - “大车”被定义为满足“5326”基本特征:车长超5米、轴距超3米、车宽超2米、座位数超6座 [6] - 新款“大车”尺寸已接近商务车型,例如蔚来ET7车长比大众帕萨特增加153毫米,轴距增加189毫米 [6] “大车”热潮的需求侧驱动因素 - 消费升级是基础,居民购买力增强导致对车辆空间和品质要求提高 [9] - 家庭结构变化是直接驱动力,多人口家庭增多使6座、7座车型从“可选”变为“刚需” [9] - 汽车市场进入以增换购为主阶段,消费者再次购车时倾向于选择空间更大、配置更高的车型 [9] “大车”热潮的供给侧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善、技术成熟,有效降低大型车使用成本并提升体验 [10] - 车企追求更高利润,“大车”具备强定价溢价能力,售价普遍在30万元以上,成本增幅低于售价增幅 [10] - 消费者“以大为美”的购车心理使车企拥有更大定价主导权,并有助于树立高端品牌形象 [11] “大车”热潮带来的挑战与应对 - 车辆尺寸增大导致停车困难,例如立体停车库无法停入、标准车位过于拥挤等问题 [12] - “大车”挤占公共资源,如停靠超出车位使车道变窄,在窄路上会车困难易引发拥堵 [13] - 应对措施包括更智慧的城市车位规划、利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以及引导行业向“价值竞争”转型 [13][14]
车企为何纷纷造“大车”
人民日报· 2025-11-12 05:58
市场趋势与现象 - 中国汽车市场涌现造“大车”热潮,多款车长超过5米的大型车型密集上市并收获积极市场反响 [2] - 2024年C级SUV销量同比增速为26.5%,今年8月销量达8.7万辆,同比增长51.6% [3] - “大车”通常满足“5326”基本特征:车长超5米、轴距超3米、车宽超2米、座位数超6座 [3] 产品规格与对比 - 新款“大车”尺寸显著大于传统主流车型,例如蔚来ET7车长5101毫米,比大众帕萨特增加153毫米,轴距增加189毫米 [4] - 大型SUV尺寸已接近常见商务车型,如别克GL8车长5219毫米 [4] - 车型注重空间利用率,例如吉利银河M9拥有88.3%的“得房率”,蔚来ES8在满员情况下仍具备777升装载能力 [3] 消费需求驱动因素 - 消费升级与家庭结构变迁是核心拉动因素,增换购需求成为主流,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空间更大、配置更高的车型 [7] - 目标用户主要为35-45岁已婚有孩的中产男性,家庭年收入较高,需要满足全家舒适出行、长途旅行等多元化场景 [4] - 多人口家庭增多使6座、7座车型从“可选”变为“刚需”,消费者追求在满员情况下仍能容纳大量行李的实用性 [7] 行业供给与竞争格局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完善、技术成熟,有效降低了大型车辆的高使用成本传统瓶颈,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8] - 车企追求更高利润,“大车”具备强定价溢价能力,大型SUV售价普遍在30万元以上,部分达40万至50万元,且成本增幅远低于售价增幅 [8] - 将大型SUV作为旗舰产品有利于车企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实现价值突破 [8] 基础设施与社会影响 - 车辆尺寸增大对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形成挑战,特别是停车位紧张问题,许多机械车位因尺寸不够被闲置 [9] - 北京市已修订机械式停车场建设规范,大型乘用车组别尺寸增至5×1.9×1.55米,并要求大型及以上组别停车位数量不少于三分之二 [10] - “大车”在一定程度上挤占道路资源,易引发拥堵,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如自动泊车正逐步缓解相关难题 [10] 未来发展方向 - 专家建议车企从“尺寸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满足消费者的品质出行需求 [11] - 未来需通过更智慧的城市车位规划、灵活的停车价格调控等组合措施系统性改善大车带来的挑战 [11]
独家丨沈阳原上汽通用工厂改造,吉利将借其缓解银河产能压力
晚点Auto· 2025-11-03 15:49
核心观点 - 吉利银河品牌销量高速增长,现有产能紧张,公司正通过改造和租用外部工厂来补充产能,而非新建自有工厂[2][3][13] - 公司对银河品牌明年的销量预期持乐观态度,主要得益于强势新品周期和丰富的产品矩阵[2][9] -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利用高海外售价获取利润,并采取灵活的多品牌战略和本地化生产策略[15][16][17] 产能布局与调整 - 沈阳原上汽通用北盛工厂(三期)正在改造,将用于补充吉利银河产能,该工厂年产能超过30万辆[3] - 公司成立沈阳吉驰汽车,投入8.9亿元招标改造北盛三期工厂[4] - 公司决定不再建设新工厂或扩大现有产能,而是通过资源重组、生产线改装(如利用路特斯武汉工厂闲置产能)来应对需求[13] - 公司国内现有产能超过300万辆,新能源产能占比超过50%,生产银河车型的几大基地合计年产能近100万辆[10][11] - 具体生产基地产能情况:宝鸡基地年产能20万辆(生产银河L7),湘潭基地年产能提升至50万辆(生产星愿等)[11][12] 销量表现与产品策略 - 吉利银河今年10月单月销量12.7万辆,同比增长101%,创历史新高,提前达成年销百万目标[6] - 2024年吉利银河全年销量49.4万辆,同比增长近80%[6] - 银河星愿成为国内市场单车销量冠军,上半年累计销售20.5万辆,起售价6.88万元,对标比亚迪海鸥但尺寸更大、配置更高[8] - 银河A7上市14天交付过万,银河M9上市首月交付过万,进一步丰富了5-20万元价格带的产品矩阵[9] - 公司将几何品牌并入吉利银河,形成A网和星网两大产品系列[8] 海外市场拓展 - 今年前9个月,吉利新能源车型出口同比大涨214%,其中欧洲市场增长61.8%,拉美市场增长93.4%[15] - 银河E5右舵版(EX5)在英国上市,顶配版补贴后价格3.224万英镑,大幅低于竞争对手斯柯达Enyaq的起售价[15] - 海外售价相当于国内售价的两倍以上,扣除成本后仍获得远高于国内的利润空间[15] - 公司在英国采取轻资产渠道模式,计划2025年底建成约50家门店[16] - 公司设立七个大区,推进国际化,并在印尼启动KD本地化生产,未来将投产EX5和星愿等车型[16][17] - 公司与雷诺集团达成巴西战略合作,雷诺巴西工厂将生产吉利品牌产品[17]
【乘联分会论坛】前三季度MPV市场走势与启示
乘联分会· 2025-10-31 16:39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MPV市场累计批售量为87.9万辆,同比增长26.3% [2] - 同期MPV出口量为5.7万辆,同比增长16.7%,出口前景可期 [2] - 市场集中度提升,TOP15车型累计批售69.0万辆,同比增长42.6%,增速高于整体市场16.3个百分点 [3] - TOP15车型市占率达到78.5%,较2024年全年提升2.2个百分点 [3] 产品格局与迭代 - 2025年有8款全新MPV车型上市,包括比亚迪夏DM和M9等 [2] - 同期有6款车型销量为零,意味着退市或正在转型 [2] - 比亚迪夏DM作为新上市车型,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达6.2万辆,位列TOP15榜单第五名 [4][8] - 比亚迪为出口市场定制了名为"M9"的MPV,是"夏"的出口版 [12] 头部厂商与车型分析 - 上汽通用五菱宏光以9.88万辆的累计销量位居第一,同比增长163.6% [4] - 五菱宏光产品结构优化,BEV和PHEV车型合计贡献总销量的34.1%,汽油车销量同比增长64.9% [5][6] - 上汽通用别克GL8累计销量8.82万辆,同比增长104.4%,其PHEV系列销量占比已达48.1%,超过燃油车 [4][6] - 比亚迪腾势D9累计销量8.18万辆,同比增长2.9%,其BEV版本销量1.3万辆,同比增长252.8% [4][7] - 腾势D9自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突破30万辆 [7] - 广汽丰田赛那累计销量6.90万辆,同比增长18.4%,自2021年上市累计销售达31.8万辆 [4][9] - 一汽丰田格瑞维亚累计销量5.25万辆,同比增长9.8%,赛那与格瑞维亚累计销售已达50万辆 [4][9] - 岚图梦想家累计销量5.24万辆,同比增长96.5% [4][10] - 广汽传祺有三款车入榜,累计销量8.4万辆 [13] 市场驱动因素与趋势 - 高端MPV的乘坐舒适性、空间大、私密性强、通过性好等特点,被商务、家庭及出租类业务接受 [2][14] - 国人旅行成为新常态,促进了高端MPV在出租业务中的普及 [2][14] - 厂商对车辆的定位与"彩电冰箱大沙发"的配置叙事,使高端MPV更受年轻奶爸追捧 [14] - 未来MPV市场预计将是一个快速增长的乘用车子市场 [14]
比亚迪16年“老将”赵长江离职
证券时报· 2025-10-24 20:36
人事变动概述 - 比亚迪核心高管赵长江离职,其曾担任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及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 [1] - 赵长江因个人原因辞去总经理职务,相关手续与工作交接均已完成 [5] - 赵长江的后续去向有传闻称将加入奇瑞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但该消息尚未得到证实 [1][5] 赵长江的职业履历与贡献 - 赵长江于2009年毕业后加入比亚迪,从基层销售岗位逐步晋升,曾在2017年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销售公司总经理 [3] - 2022年其负责重启腾势品牌,主导完成了品牌渠道建设与市场营销,并成功打造爆款高端新能源MPV车型腾势D9 [3] - 在2021年至2024年执掌腾势汽车期间,赵长江带领团队实现品牌焕新、产品重构和渠道重塑 [4] 腾势品牌的业绩表现 - 腾势汽车销量从2021年的不足5000辆增长至2023年的12.78万辆,2024年销量为12.6万辆 [4] - 2024年1月至9月,腾势汽车累计销量为115,605辆,同比增长28.2% [4] - 腾势汽车2025年的销量目标为30万辆,但前9个月完成率仅为38.5% [4] - 腾势品牌目前仍过度依赖单一车型,2024年9月腾势D9的销量占比高达67.7% [4] 公司内部管理动态 - 根据公司轮岗制度,赵长江于2024年7月与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李慧进行了岗位对调 [3]
传祺向往M8宗师上市 剑指25万级MPV市场
国际金融报· 2025-10-21 12:44
产品定位与核心卖点 - 新车以“五维专家”为定位,主打舒适性,提供排排头等舱体验 [1] - 第一排配备同级唯一的SPA按摩座椅,第二排为166°调节双零重力座椅,第三排靠背可135°倾斜 [1] - 智能驾驶搭载Momenta辅助驾驶系统,使用英伟达Orin-X芯片和27个传感器,支持无高精地图场景通行 [1] - 动力系统采用2.0T+2DHT插电混动系统,综合续航达1400公里,馈电油耗为6.05L/100km [1] - 安全方面首创360°环抱式气囊矩阵 [1] 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 - MPV市场处于结构转型期,新能源车型已在销量前十中占据半壁江山 [1] - 市场竞争激烈,魏牌高山系列、腾势D9等竞品密集布局,丰田赛那、别克GL8等合资车型仍占据头部位置 [1] 公司市场地位与产品策略 - 公司作为MPV市场老牌玩家,传祺品牌累计销量达80万辆,其中M8单品销量超过45万辆 [1] - 新车向往M8宗师于10月16日发布,补贴后售价24.99万元起,填补了25万级市场在智能与舒适配置上的缺口 [1][2]
燃油车回春:短期效应还是逆风翻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10 09:24
燃油车市场销量表现 - 8月国内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达90.2万辆,同比增长13.5%,为连续第三个月增长 [2] - 2024年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为1398.9万辆,同比下滑17.3%,而2025年1~8月销量为874.7万辆,同比仅下降0.3%,下滑趋势显著放缓 [3] - 2024年燃油车对国内销量增长的负贡献一度低至-700%以上,而2025年1~7月,其负贡献已回升至-9.5% [3] 主要车企燃油车销量与战略 - 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上半年累计销量超95.9万辆,其中上汽大众销量52.3万辆(同比增长2.3%),一汽-大众销量43.6万辆(同比增长3.5%)[4] - 上汽通用上半年销量24.51万辆,同比增长达8.64% [4] - 自主品牌方面,吉利汽车上半年燃油车销量达68.4万辆,其中国内星系列贡献61.6万辆核心增量 [4] - 长安汽车上半年燃油车销量达90.5万辆,是新能源车销量的2倍;奇瑞上半年燃油车销量90.1万辆 [4] - 多家自主车企高管公开表示将持续投入燃油车市场,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强调燃油车在公司占比超过50% [4] 燃油车市场复苏的驱动因素 - 消费认知转变,纯电动汽车3年车龄二手残值普遍为新车价的30%~40%,远低于燃油车的50%~60%,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减弱 [7] - 燃油车智能化配置搭载率显著提升,8月主流合资品牌智能化配置搭载率同比大幅提升18个百分点,实现"油电同智" [8] - 燃油车技术持续迭代,2025年内燃机有效热效率将达45%~47%,2030年有望突破50% [18] - 价格竞争激烈,2025年1~7月合资燃油车平均终端成交价同比下降8.2%,部分车型价格极具吸引力 [11] 未来市场格局展望 - 行业预测到2030年汽车市场将形成"433"结构,即40%混动、30%纯电、30%燃油车 [12] - 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市场60%的新车仍需内燃机,其中增程与插混渗透率有望突破40% [17] - 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有观点认为未来3~5年内可能超过或接近80%,到2035年占比要超过80% [15] - J.D. Power研究显示,2025年中国燃油车行业整体魅力指数为751分(1000分制),较2024年提升14分,创近5年最大增幅 [10]
神州租车进驻广州南站 国庆开业构筑大湾区“3小时自驾圈”
证券日报网· 2025-09-30 15:49
大湾区网络拓展 - 公司广州南站商铺于国庆节期间开业,是继4月启用广州白云机场T2服务点后在大湾区的深度布局举措 [1] - 广州南站作为京广、广深港等多条高铁交汇点,年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将与白云机场服务点形成“空铁联运”一体化出行格局 [1] - 此举旨在提升公司在大湾区高铁站内租车服务网络,加速释放“3小时自驾圈”潜能 [1][3] 业务模式与市场需求 - “机场落地即取车、跨城还车”模式适合珠三角“多城打卡”游客,“大交通+落地租”已成为城市租车出行主流趋势 [1] -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密度高、经济联系紧密,跨城商务和旅游需求旺盛,公司“随心还”跨城服务推动佛山、珠海等跨城订单持续提升 [1] 车辆配置与产品优化 - 公司在暑假至国庆假期前启动大规模新车投放计划,在全国投放新车数万辆,涵盖经济型、SUV、新能源及中高端等近30款车型 [2] - 针对家庭出游市场提供别克GL8、传祺M8等7座车型,针对年轻客群提供特斯拉Model 3、小鹏P7等智能电动车型 [2] - 公司与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比亚迪秦PLUS DM-i及方程豹豹8等车型已投入车队,丰富新能源出行选择 [2] 战略转型与产业链拓展 - 公司正从简单车辆租赁向出行服务综合提供商转型,与比亚迪合作涉及车联网技术协同、二手车业务等领域 [2][3] - 2025年8月,公司首次以二手车出口服务商身份牵头发起成立“二手车机构车源出口工作组”,推动中国二手车出口进入生态化、标准化新阶段 [2] 行业趋势与前景 - 大湾区“3小时自驾圈”轮廓日益清晰,映射出中国出行市场从简单租赁到全方位服务的持续变革 [3] - 未来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技术深入应用,大湾区出行生态还将迎来更多可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