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泛能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新奥荣获2025金蜜蜂“领袖型企业”奖 泛能实践树社会责任标杆
新浪证券· 2025-06-24 18:20
公司荣誉与奖项 - 新奥集团荣获"2025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领袖型企业"奖项,从数千家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 [1] - 公司泛能业务创新实践案例入选《2025金蜜蜂责任竞争力案例集》,成为中国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 [1] - 金蜜蜂奖项评选历时近三个月,新奥集团凭借在能源转型、绿色发展、产业赋能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赢得专家评审一致肯定 [3] 行业评价体系 - "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评价体系,自2008年首次发布以来已累计评估超过4000家企业与组织 [3] - 该评价体系旨在展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示范引领性,凝集贡献可持续经济全球化的中国力量 [3] 泛能业务创新 - 新奥集团2008年提出泛能理念,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以能量全价值链开发利用为核心,利用智能技术打造泛能网平台 [4] - 泛能业务为制造业、建筑业等不同行业及工厂、园区、建筑等不同场景提供定制化的能碳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4] - 业务价值点包括:场景化定制精准匹配多业态需求、全价值链利用提升能源效率、多能互补模式构建稳定能源供给体系 [5] 业务成果数据 - 泛能网已物联5万多台设备,推动9000多个用能方、200多个产业园低碳转型 [6] - 累计节能超10亿度电,通过智能化技术与多能互补模式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用能成本 [6] 行业发展趋势 -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 [4] - 不同行业在生产流程、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传统标准化解决方案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4]
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强 能源产业智能化助力制造业增强竞争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6-03 20:40
行业影响与挑战 - 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导致出口型企业订单量剧烈震荡,生产线在"停摆"与"赶工"间极端切换,供应链韧性面临极限挑战[1] - 天然气行业受关税不确定性冲击,订单出现"取消—恢复"现象,企业日常运营受较大影响[1] - 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叠加地缘政治博弈,天然气产业链进入"弹性化"新常态,需兼顾供应稳定性与业务结构调整能力[2] 企业战略转型 - 天然气企业从被动防守转向主动求变,采取"多元稳供、跨链服务、数智赋能"三大措施应对挑战[1] - 行业从传统"点供+输配"模式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构建价值闭环以对冲成本压力与客户流失风险[6] - 新奥提出"泛能理念",整合水电气热冷等多能互补体系,打破传统能源供给壁垒,实现"源网荷储"协同[6] 资源整合与供应优化 - 天然气企业加速气源多元化布局,开拓中亚管道气、俄罗斯远东气源及澳大利亚、卡塔尔LNG长协渠道[2] - 新奥舟山LNG接收站2024年接卸量达241.22万吨,同比增长54.95%,并与ADNOC签署15年100万吨/年LNG长协[3] - 新奥通过FOB合同锁定美国LNG价格优势,利用长租运力实现销售区域灵活选择[3] 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 - "好气网"智能平台链接供需双方,入驻2000家生态伙伴,服务4500家企业,交易金额超1000亿元[4] - 该平台为85家客户提供2300次调优方案,为88家工业企业完成9900次风险预警,解决供需错配问题[4] - 泛能网通过AI技术实现染缸温度动态控制,助力纺织企业年节费280万元,年降碳24万吨[7] 业务拓展与成效 - 泛能网覆盖9500多个用能方及200多个园区,累计节能超10亿度电,实现从设备节能到全局智控的进阶[8] - 新奥构建覆盖分销、贸易、输储等全场景的产业大模型,整合"好气网"、"泛能网"等平台能力提升运营效率[9] - 纺织行业通过新奥解决方案实现99.7%工艺匹配度与99%一次成品率,显著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7]
【高端访谈】以“智能+低碳”助力天然气产业发展——访新奥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宇迎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29 19:14
天然气产业发展前景 - 天然气作为化石能源中的清洁能源,在能源转型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家通过市场化改革、"煤改气"工程、LNG接收站建设等举措推动产业稳健发展[1] - 2024年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首次突破4000亿立方米,占全球10%,公司同年天然气销售量近400亿立方米[3] - 国内天然气消费在一次能源中占比不足10%,显著低于全球20%的平均水平,显示巨大增长潜力[3] - 未来10-15年行业将处于向上发展周期,尤其在"双碳"目标引领下[3] 绿色低碳发展实践 - 公司2009年提出"泛能"理念,打造多能互补系统,已服务4000多家客户,年综合能源销售416亿千瓦时,减少标准煤消耗300多万吨[4] - 公司设定2030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目标,2024年城市燃气业务排放强度较2019年下降37.4%,泛能业务下降41.5%[5] - 可再生能源及零碳能源占比提升至23.5%,涵盖光伏、生物质、地热、氢能等领域[5] 城市燃气安全运营 - 通过"物联+智能"系统解决设施老化和人为操作风险,应用激光云台、传感器实时监测管道泄漏,智能系统实现秒级响应[6] - 建设聚安网、好气网等专业能力认知平台,将员工经验转化为智能产品[7] - 2014年起推进数字化转型,11年实践积累形成智能能力体系[7] 海外业务布局 - 业务涵盖天然气国际贸易和低碳智能建造,贸易市场覆盖中国、欧洲、东南亚,建造业务聚焦"一带一路"国家[8] - 采用全球化资源池策略避免单一市场依赖,合同采用FOB模式增强灵活性[10] - 输出LNG接收站、液化工厂等基础设施建造能力及运营管理服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