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
搜索文档
 波动到底是风险还是收益?一文说清各种应对波动的策略
 美股研究社· 2025-09-28 19:28
 文章核心观点 - 波动在投资中具有多重意义,既是风险的表现形式,也是收益的来源,对波动的不同理解和利用构成了不同投资策略的核心 [6][8][33][40] - 投资者对波动的态度可分为三类:风险厌恶者视波动为风险,风险偏好者视波动为收益,价值投资者认为波动中性 [41] - 波动的本质在于帮助投资者区分可控与不可控因素,是金融世界运行的基础 [44]   学术视角:波动=风险 - 传统金融理论将风险定义为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其表现形式即为价格波动,并使用历史收益波动率的标准差进行量化 [11][12] - 夏普比率是评估基金绩效的黄金指标,计算方式为(年化收益-无风险收益)/波动率标准差,例如年化收益15%、无风险收益3%、波动率12%的基金,其夏普比率为1 [13] - 资产定价遵循风险补偿原则,高波动资产需提供更高预期收益,例如红利股的股息率高于债券收益率,其差额即为风险溢价 [14] - 高波动基金易导致投资者“高点申购、低点赎回”,实际平均收益率可能远低于基金本身年化收益率,甚至亏损,而低波动基金投资者实际收益更佳 [14][15]   实战视角:波动≠风险 - 以巴菲特为代表的实战派投资大师反对将波动等同于风险,认为真正的风险是资本的永久性损失 [16][18] - 巴菲特认为波动是与风险无关的中性概念,对长期投资者而言,短期波动仅是“噪音” [21] - 巴菲特早期的“捡烟蒂”策略实质是利用股价向下波动的机会进行低价买入,表明其曾将波动视为收益来源 [23][25][26]   交易视角:波动=收益 - 由于市场上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如主权基金、保险资金、高净值人群)占主导,高波动资产通常需折价交易,这为风险偏好者创造了收益机会 [28] - 波动本身可作为交易标的,例如期权定价与标的资产的历史波动率密切相关,波动率越高,期权价格通常越贵 [32] - 基于对波动的利用,衍生出多种投资策略:定投策略依赖“微笑曲线”从波动中获益;网格策略纯粹赚取波动的钱,要求资产波动适中;趋势交易则同时看重方向和波动率的放大 [36]   波动的本质与策略选择 - 波动通过触发投资者的恐惧和行为偏差,使风险变为现实,并为交易对手创造盈利机会 [40] - 成功投资的关键在于识别可判断与不可判断的因素:机构投资者认为收益可控而投资者心态不可控,故选择控制波动;追求高收益者相信自己能承受回撤,故拥抱波动;价值投资者则认为企业价值可判断,市场波动不可控 [41][42] - 波动率的变化规律和投资者行为偏差均可被利用,从而设计出各类量化或主观交易策略 [43][44]
 波动到底是风险还是收益?一文说清各种应对波动的策略︱重阳荐文
 重阳投资· 2025-09-16 15:33
 文章核心观点 - 波动本身并非风险,真正的风险是资本的永久性损失,但波动是风险的表现形式,它能触发投资者的恐惧和行为偏差,从而使风险变为现实,并为交易对手创造盈利机会[4][38] - 市场对波动的态度主要分为三类:风险厌恶者视波动为风险,风险偏好者视波动为收益,价值投资者则认为波动是中性的[5][6][7][39] - 理解并善用波动是区分优秀投资者与普通研究者的关键,不同的投资策略源于对“何为可判断、何为不可判断”的不同认知[15][39][40][41][42]   学术视角:波动=风险 - 传统金融理论将风险定义为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其量化形式是价格的波动率,例如夏普比率就用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衡量风险[16][17][20] - 波动在未来看是过程,但在当下需要交易时就是结果,可能迫使投资者在低点卖出并承担实际损失,例如2013年底因急用钱而被迫以80元卖出茅台的投资者[18][19] - 资产定价遵循风险补偿原则,波动率越高的资产需要提供更高的预期收益率,例如红利股的股息率通常高于债券收益率,其差额即为风险溢价[20] - 高波动基金容易导致投资者“高点申购、低点赎回”,使得投资者的实际平均收益率远低于基金本身的年化收益率,因此专业机构更看重夏普比率而非单纯收益率[21]   实战视角:波动≠风险 - 以巴菲特为代表的实战派投资大师反对将波动率等同于风险,他们认为真正的风险是资本永久性损失的风险,而波动本身是中性的[22][23][24] - 巴菲特早期的“捡烟蒂”策略本质是利用股价向下波动的机会赚钱,强调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并利用安全边际抵御市场波动[26][27] - 企业的经营质量与股价波动性并无必然联系,波动性大的企业可能是好公司,而波动性小的生意也可能很糟糕[24]   交易视角:波动=收益 - 风险厌恶者愿意为回避波动支付溢价,这使得高波动风险资产通常折价交易,从而将潜在收益的一部分转移给风险偏好者,波动因此成为后者的收益来源[29][31] - 波动可以作为一种可交易的“商品”,最典型的例子是期权定价,其价格(隐含波动率)与标的资产的历史波动率正相关,例如“七巨头”中特斯拉的期权定价最高,微软最低[33] - 存在多种以波动为核心的交易策略:定投和网格策略利用均值回归赚取波动的钱;趋势交易依赖波动率在价格突破后的放大;期权策略甚至可以通过对冲剥离方向性风险,只交易纯粹的波动率[35][36]   波动是金融世界的本质 - 不同的投资策略核心在于对可控与不可控因素的判断:机构投资者认为收益可控而投资者心态不可控,故控制波动;高风险投资者认为自己心态可控,故拥抱波动;价值投资者则认为企业价值可判断而市场波动不可控,故对波动持中性态度[39] - 对波动率的利用也基于判断差异:部分投资者判断波动方向(如均值回归或趋势交易),部分投资者则判断波动率的变化规律(如方向中性的波动率交易策略)[40] - 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在面对波动时会产生固定的反应模式,这既创造了“割韭菜”的交易机会,也催生了旨在克服人性弱点的量化策略[41]
 波动到底是风险还是收益?一文说清各种应对波动的策略
 雪球· 2025-09-15 15:49
 文章核心观点 - 波动在投资中具有多重意义,既是风险的表现形式,也是收益的来源,不同投资策略对波动的态度决定了其风险收益特征 [6][34][35] - 波动不是异常现象,而是金融世界的本质,它迫使投资者区分可控与不可控因素,并基于此设计投资策略 [38][39]   学术视角:波动=风险 - 传统金融理论将风险定义为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其量化形式是价格波动率,夏普比率使用历史收益波动率的标准差来衡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8][10] - 高波动资产需提供更高风险溢价,例如红利股的股息率高于债券收益率,以补偿波动带来的风险 [11] - 高波动基金容易导致投资者行为偏差,如高点申购低点赎回,实际投资者平均收益率可能低于基金本身年化收益率 [12]   实战视角:波动≠风险 - 巴菲特等价值投资者认为波动不等于风险,真正的风险是资本的永久性损失,波动只是中性现象 [15][16][18] - 早期巴菲特利用股价向下波动的机会进行“捡烟蒂”投资,强调安全边际以抵御市场波动 [18][20]   交易视角:波动=收益 - 波动可作为可交易商品,例如期权定价与隐含波动率直接相关,历史波动率高的资产期权价格更贵 [26][27] - 不同投资策略利用波动获利:定投策略依赖微笑曲线,网格策略赚取均值回归收益,趋势交易依赖波动率放大 [31][32] - 风险厌恶者回避波动,风险偏好者拥抱波动,波动收益实质是风险定价偏差带来的利润转移 [23][24]   波动是金融世界的本质 - 波动触发投资者行为偏差,使风险变为现实,同时为交易对手创造盈利机会 [34][39] - 投资者需区分可判断与不可判断因素:机构投资者控制波动,价值投资者关注企业价值,趋势交易者判断波动方向 [35][37] - 量化策略利用人类行为偏差自动执行交易,波动率变化规律成为策略设计基础 [39]
 波动到底是风险还是收益?一文说清各种应对波动的策略
 36氪· 2025-09-15 08:28
 波动与风险的关系 - 从传统金融理论视角看,风险被定义为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其表现形式就是价格的波动,即波动等于风险 [5] - 夏普比率作为评估基金绩效的黄金指标,其核心是衡量每承担一单位风险(以历史收益波动率的标准差计量)所获得的超额收益,例如一个年化收益15%、无风险收益率3%、波动率标准差12%的基金,其夏普比率为1 [7][8] - 波动带来的亏损是实实在在的,例如投资者若在股价波动低点因急用钱而被迫卖出,将承担实际损失,因此波动在未来看是过程,但在现在看就是结果 [5][6]   对“波动=风险”观点的不同看法 - 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大师明确否定“波动=风险”的观点,认为真正的风险是资本的永久性损失风险,而非价格的短期波动,波动对长期投资者而言是中性的 [12] - 另一种实战派观点认为,波动本身就是收益的来源,风险厌恶者因回避波动而付出的“折价”,使得风险偏好者能够从中获取收益,即“波动=收益”是“波动=风险”的另一面 [15][16] - 早期巴菲特在“捡烟蒂”策略中,实质是利用股价向下波动的机会低价买入,表明其曾视波动为收益的重要来源 [14]   波动在资产定价与投资策略中的应用 - 资产的实际定价遵循波动越大、风险越大、所需风险补偿越高的原则,例如经营稳定的长江电力,其股息率高于债券收益率,高出的部分即为对股价波动率的风险溢价 [10] - 高波动基金容易导致投资者“高点净申购,低点净赎回”,致使投资者实际平均收益率远低于基金本身年化收益率,而低波动基金投资者的平均收益率反而可能更高 [10][11] - 波动率可作为可交易的“商品”,例如期权定价与标的资产的历史波动率密切相关,波动率更高的资产其期权价格通常更贵 [17]   基于波动的投资策略分类 - 定投策略和网格策略等旨在从波动中获利,例如定投依赖“微笑曲线”利用先跌后涨的波动,网格策略则纯粹赚取均值回归的波动钱,尤其适用于“上有顶下有底”的可转债 [20][22] - 趋势交易策略将方向与波动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其本质是交易波动率在价格突破区间后的放大 [20] - 纯粹的期权波动率交易策略可通过组合对冲掉方向性风险,仅保留对波动率变化的敞口,其收益取决于对波动率变化方向的判断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