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注意力稀缺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风险投资人温格:我们需寻找与AI时代相匹配的存在意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8:16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人们误以为数字技术只是工业时代的延续。实际上,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与1万年前开启的农业时代或 400年前开启的工业时代同样深远。这两次变革彻底重塑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而数字技术是人类的第三 次伟大飞跃。" 美国知名风险投资人、Union Square Ventures(USV)执行合伙人阿尔伯特·温格(Albert Wenger)近日 在北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这样说。他表示,以人工智能引领的数字技术在带来巨大机 遇的同时,也给现有的经济与社会结构带来深刻挑战。 20世纪80年代初,十几岁的温格在德国爱上了计算机,很早就开始为公司编写软件。随后,他前往美国 读书,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主修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并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毕业之后,他 创办了一家早期的互联网医疗公司。进入风险投资行业后,他投资了电商平台 Etsy、数据库 MongoDB 和云通信公司Twilio等提供变革性数字技术和服务的公司。 作为风险投资者,他常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下一个大趋势是什么?"在他看来,人们往往关注技术 而忽视了真正的变革。于是,他在《资本之后的世界》 ...
深度|订阅超百万“美版公众号”Substack联创:我们进入了注意力稀缺世界,真正稀缺的不是内容,而是值得你付出注意力的优质内容
Z Potentials· 2025-09-11 11:21
核心观点 - Substack作为付费订阅内容平台 致力于构建独立创作生态 通过直接连接创作者与受众 对抗AI低质内容 重塑健康媒体行业[3][9][11] - 公司完成1亿美元融资 计划加速网络效应扩张 重新定义产品形态与公司规模[42][43] - 平台核心价值在于"独立性" 让创作者坚持自我表达并直接变现 同时通过技术工具降低创作门槛[11][16][27] 文化影响力与言论自由 - 2020年媒体环境高度紧张 大量媒体人被解雇 社交平台封禁争议账号 Substack成为当时唯一捍卫言论自由的基础设施[10] - 平台为自由派媒体人提供庇护 承接被传统机构抛弃的优秀作者 从商业和文化角度均获得收益[12] - 通过允许创作者导出订阅者数据并自由离开 反而建立长期信任关系 出现"回旋镖"式回归现象[15] 商业模式与产品演进 - 最初要求内容全付费 但首个客户用Mailchimp组合免费邮件引流 促使平台增加免费层级作为付费转化前提[20] - 早期被批评为"带商业模式的博客" 但实际发展出播客和完整网络生态 远超博客范畴[7][14] - 创作者依赖Twitter等社交平台引流存在风险 平台算法变动可能造成生存危机 因此Substack自建网络[21][22] 算法与广告策略 - 算法本身非问题 关键在目标函数设定:若对齐用户兴趣而非广告收入 将产生完全不同结果[23][24] - 考虑引入广告但需重构模式 避免与传统社交媒体同质化 现有作者通过赞助获得收益的方式值得借鉴[25] - 视频内容付费习惯尚未像文字那样成熟 但平台持续探索多媒介形式[24] AI技术与内容质量 - 开发AI工具自动将Facetime通话转化为多格式内容(播客/视频/转录稿/多语言版本) 提升创作效率[26] - 世界面临两种走向:AI生成低质内容使人退化 或技术赋能独立创作者产出更优质作品[9][26] - 注意力已成为稀缺资源 真正缺乏的是值得投入的高质量内容 而非内容数量本身[9][28] 行业价值重估 - 平台实现价值捕获与创造的对齐:知名作者在传统媒体年薪8万美元 在Substack上价值可达100万美元[29] - 类比风险投资对软件行业的影响 平台解放文化产业创作者 使其获得远超体制内的收益机会[30] - 出现"重组"趋势 个体作者发展成媒体公司(如Barry Weiss) 平台专门团队支持媒体创始人规模化[31][33] 未来媒体形态 - 提出"媒体二分法":娱乐型内容追求即时满足但长期侵蚀用户 文化型内容塑造人格并推动社会协作[34][36] - 学术出版体系存在缺陷 peer review机制可能助长假科学 平台探索学者直接公开发表的替代方案[37] - 书籍出版周期长(约3年)且印刷产能集中 与Substack即时触达十万订阅者的效率形成鲜明对比[38][39] 融资与发展规划 - 新一轮融资用于加速飞轮效应 重建公司结构与产品形态 匹配互联网级网络规模[43] - 长期愿景是结合"独立模式"与"互联网网络效应" 形成独特生态[43] - 平台定位为文化动力引擎 支持创作者进行创造性冒险 突破算法限制[11][16]
直面注意力稀缺时代——读《资本之后的世界》
上海证券报· 2025-07-14 03:46
核心观点 - 人类正在经历第三次文明跃迁,从工业时代迈向知识时代,核心矛盾从"资本稀缺"转向"注意力稀缺" [4] - 数字技术将稀缺性从资本转移至人类注意力,这一变革将全方位冲击人类生活方式 [6] - 资本主义的成功使资本不再稀缺,当前主要问题是注意力稀缺 [10] 稀缺性定义与历史演变 - 稀缺性新定义:某物品数量不足以满足需求时即为稀缺,技术进步可降低物质稀缺性 [5] - 采集时代食物稀缺,农业革命将稀缺性转移至土地 [5] - 工业革命将稀缺性从食物和土地转向资本(建筑、机械、道路) [6] - 知识时代稀缺性转移至人类注意力,数字技术是关键驱动力 [6] 资本不再稀缺的原因 - 能源:太阳能技术突破,0.1%地球表面覆盖即可满足全球能源需求 [8] - 资源:回收、小行星开采、元素转化三大新来源潜力巨大 [9] - 转化:人工合成橡胶、3D打印等技术革新材料生产能力 [9] - 运输:超音速客机、可重复使用火箭等技术突破缩短时空距离 [9] - 智能手机数量将在2027-2028年超越全球人口 [10] 注意力稀缺与知识循环 - 知识创造依赖注意力投入,注意力资源具有绝对有限性 [11] - 知识循环由学习、创造和分享组成,数字技术实现零边际成本接入 [12] - 数字技术存在风险,算法可能优先推送低质量内容以获取流量 [12] - 知识包含科技与文化双重内涵,艺术探索"为什么",技术解决"如何做" [12] 迈向知识时代的挑战 - 需建立个人经济独立与信息透明机制以释放注意力 [13] - 集体层面需构建普惠型知识循环机制,延伸至生态系统 [13] - 基因编辑和AI技术发展需重申人文主义价值观 [13]
2025年4月荐书|求异破常 变道寻新
第一财经· 2025-04-27 12:02
前沿理论创新 - 前沿学术研究正在深刻反思与创新传统理论 为理解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现象提供新视角和方法 [1] - 理论创新不仅丰富社会科学理论体系 更为个人企业和国家在新时代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1] - 《关键理念》《资本之后的世界》《演变》三本书籍为读者提供发展与战略新方向 [1] 《关键理念》 - 发展理念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明确方向和路径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新发展格局等关键理念展开 [4] - 关键理念具有前瞻性适配性整体性动态性异质性特征 需思想穿透力指导未来发展 [6] - 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等论述具有前瞻性 在中美贸易战等事件后验证其必要性 [6]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是经济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性学院 王贤青为传播中心主任 [7] 《资本之后的世界》 - 当代社会面临"注意力生态崩溃" 注意力是比资本更稀缺的资源 需成为"注意力守护者" [10] - 资本稀缺性下降但市场无法解决注意力稀缺问题 人生目标等事项无法用价格衡量 [10] - 主张扩展经济自由(全民基本收入)信息自由(拓宽资源获取)心理自由(正念练习)以缓解注意力稀缺 [11] - 阿尔伯特·温格是德裔美籍风险投资家 USV执行合伙人 投资Twilio等公司 [11] 《演变》 - 经济全球化加剧西方社会政治分歧 需理解政治与经济互动及国家利益与权力政治的平衡 [14] - 欧美政治面临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平衡难题 如特朗普移民禁令与宪法价值观的冲突 [15] - 包刚升为复旦大学教授 研究政治理论比较政治与政治史 著有《民主崩溃的政治学》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