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浮动管理费率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浮动费率机制倒逼理财行业转型
中国证券报· 2025-07-10 04:47
● 本报记者 石诗语 "产品不到10分钟就售罄了,预计后续将扩容5亿元额度。"招银理财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7 月8日,招银理财今年首推的浮动管理费理财产品开售,该产品管理费采用分档计提模式,费率与产品 业绩挂钩。 此前,理财公司掀起多轮"降费潮",部分产品管理费一度降至0费率。但从长期来看,过度依赖费率优 惠吸引客户,不利于理财行业可持续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理财产品管理费收取模式正在发生改 变,部分理财公司探索建立与客户利益深度绑定的管理费收取机制。此项创新依托于理财公司经营逻辑 的深层变革,意味着理财市场将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型,盈利模式从拼规模向拼收益转变。 浮动费率与收益绑定 招银理财推出的"招智睿远平衡(安盈优选)68期"产品于7月8日正式开售,发行规模20亿元。该产品为 R3(中风险)等级产品,封闭期限36个月。该产品固收部分主投高等级信用债,形成核心底仓;权益 部分主投高股息股票和银行优先股;另类投资主投与股债低相关的量化中性策略产品及黄金。 "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风险共担,将激励理财公司做好投资管理,尽可能为投 资者创造收益,而非简单的产品规模扩张。"中国 ...
1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 投资者“多赚多付、少赚少付”
证券日报· 2025-05-28 00:13
新型浮动费率产品发行 - 16家公募机构旗下新型浮动费率产品于5月27日集体发行 认购截止日期集中在6月中下旬 这是市场上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新型浮动费率产品 [1] - 东方红资产管理将运用自有资金1000万元投资旗下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基金 以强化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 [1] - 平安基金表示"业绩决定费率"机制打破传统管理费与收益脱钩的痛点 实现基金管理人和投资人利益绑定 [1] 管理费率设计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采取多档次浮动收费模式 管理费率与持有时间和回报水平挂钩 [2] - 持有不足一年管理费率为1.2%/年 持有一年及以上根据年化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对比适用三档费率 [3] - 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超6%且收益为正时管理费率为1.50%/年 跑输3%或更多时为0.6%/年 其他情形为1.2%/年 [3] - 嘉实基金产品表示向上触发条件更为严格 需超额6%以上且绝对收益为正才能上浮费率 [3] 业绩比较基准作用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将超额收益率作为管理费率浮动核心指标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 [4] - 易方达成长进取混合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500指数收益率×65%+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15%+中债总指数收益率×20% [4] - 嘉实成长共赢混合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800成长指数收益率×70%+恒生指数收益率×10%+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20% [4] 行业实践与建仓思路 - 中国银行针对托管代销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实施认购费率一折优惠 [5] - 平安价值优享混合基金拟延续"左侧价值投资"理念 通过逆向操作控制回撤完成组合构建 [5]
下周二开售!16只浮动费率基金披露招募书,新机制下管理费这么收
搜狐财经· 2025-05-25 14:01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智通财经记者 | 杜萌 继5月23日获得证监会批文后,已有16只浮动费率基金抢先披露招募书等资料。 所谓浮动费率,是指基金的管理费取决于每笔基金份额的持有时长和持有期间年化收益率水平。此次获批的26只基金打破了基金传统管理费率旱涝保收的收 费模式,采用新的浮动管理费率机制,成为公募行业费率模式的一大创新。 首批产品均设置了1.2%(基准档)、1.5%(升档)、0.6%(降档)的三档费率水平,以及年化跑赢6个百分点、年化跑输3个百分点的业绩考察指标。 具体来看,管理费率主要是投资者持有期间的年化收益率有关。当持有不满一年时,管理费率按照1.2%/年收取。 | 持有期间年化收益率(R) | 管理费率(年费率) | | --- | --- | | R>Rb+6%, R>0 | 1.50%/年 | | R<Rb-3% | 0.60%/年 | | 其他情形 | 1.20%/年 | 表:浮动管理费率的具体收费规则 来源:基金发行资料 当超过一年后,则需要把年化收益率和业绩比较基准相比,看基金是否取得了超额收益。如果相比业绩比较基准,基金的年化超额收益率超过6%且持有收 益率为正,按1.50%/年的管理 ...
21评论丨公募改革方案:以投资者为本,从“重规模”转向“重回报”
搜狐财经· 2025-05-20 20:46
公募基金改革核心观点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标志着行业进入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本源的系统性改革阶段 [1] - 改革围绕"以投资者为本"理念,提出25条措施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痛点,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 [1] - 核心突破在于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共建长远发展的行业生态圈 [1][4][5] 费率改革 - 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率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 [2] - 基金表现显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时适用升档费率,反之则下调费率,颠覆传统固定费率模式 [2] - 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使新注册主动权益类基金的60%采取浮动费率安排,外资和中小机构可自愿参与 [3] 利益绑定机制 - 明确基金收益指标包含基金产品业绩(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对比)和投资者盈亏情况(基金利润率、盈利投资者占比)两类 [6] - 基金经理考核中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且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6] - 提高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跟投比例和锁定期要求,薪酬与投资收益挂钩,中长期业绩差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需明显下降 [6] 行业转型方向 - 考核导向从管理规模转向投资者回报,利益分配从"旱涝保收"转向"同甘共苦",投资行为从短期博弈转向长期深耕 [7] - 改革促使基金公司以投研能力为核心竞争力,注重长期投资价值,通过优异业绩获取更高回报 [2][6] - 未来可能逐步推广浮动费率至中小机构,并对部分存量产品进行改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