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管理费率机制

搜索文档
浮动费率机制倒逼理财行业转型
中国证券报· 2025-07-10 04:47
产品创新与市场反应 - 招银理财推出首款浮动管理费理财产品"招智睿远平衡(安盈优选)68期",发行规模20亿元,10分钟内售罄并计划扩容5亿元额度 [1] - 产品为R3中风险等级,封闭期36个月,资产配置包括高等级信用债(固收)、高股息股票/银行优先股(权益)、量化中性策略及黄金(另类) [1] - 管理费采用分档计提:年化收益率≤1.5%时费率为0.25%/年,1.5%-4%时总费率≤0.4%/年,>4%时总费率≤0.5%/年 [1] 行业模式转型 - 理财行业正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型,盈利模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收益比拼,浮动费率机制推动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 [1][2] - 2024年行业经历多轮"降费潮",但单纯降费不可持续,创新机制如浮动费率更能提升透明度与客户信任度 [1][2] - 浮动费率产品更适合权益类/混合类资产,倒逼理财公司提升投研实力和风控水平 [2] 战略与市场定位 - 招银理财选择当前推出产品基于对市场点位、策略评估及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的判断,旨在吸引关注多策略理财的客户 [1]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指出,浮动费率机制促使理财公司聚焦投资管理而非规模扩张,实现风险共担 [2] - 行业专家认为,未来理财公司需加速提升主动管理能力,通过优质产品实现双赢 [2]
1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 投资者“多赚多付、少赚少付”
证券日报· 2025-05-28 00:13
新型浮动费率产品发行 - 16家公募机构旗下新型浮动费率产品于5月27日集体发行 认购截止日期集中在6月中下旬 这是市场上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新型浮动费率产品 [1] - 东方红资产管理将运用自有资金1000万元投资旗下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基金 以强化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 [1] - 平安基金表示"业绩决定费率"机制打破传统管理费与收益脱钩的痛点 实现基金管理人和投资人利益绑定 [1] 管理费率设计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采取多档次浮动收费模式 管理费率与持有时间和回报水平挂钩 [2] - 持有不足一年管理费率为1.2%/年 持有一年及以上根据年化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对比适用三档费率 [3] - 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超6%且收益为正时管理费率为1.50%/年 跑输3%或更多时为0.6%/年 其他情形为1.2%/年 [3] - 嘉实基金产品表示向上触发条件更为严格 需超额6%以上且绝对收益为正才能上浮费率 [3] 业绩比较基准作用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将超额收益率作为管理费率浮动核心指标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 [4] - 易方达成长进取混合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500指数收益率×65%+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15%+中债总指数收益率×20% [4] - 嘉实成长共赢混合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800成长指数收益率×70%+恒生指数收益率×10%+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20% [4] 行业实践与建仓思路 - 中国银行针对托管代销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实施认购费率一折优惠 [5] - 平安价值优享混合基金拟延续"左侧价值投资"理念 通过逆向操作控制回撤完成组合构建 [5]
下周二开售!16只浮动费率基金披露招募书,新机制下管理费这么收
搜狐财经· 2025-05-25 14:01
浮动费率基金创新机制 - 首批26只浮动费率基金获批,采用与持有时长和年化收益率挂钩的三档费率结构(基准档1.2%/年、升档1.5%/年、降档0.6%/年),打破传统旱涝保收模式[2][15][16] - 费率规则:持有不满一年按1.2%收取;超一年后,年化超额收益率>6%且为正时收1.5%,<-3%时收0.6%,其他情况维持1.2%[3][4][17][18] - 业绩比较基准多采用中证800/500/沪深300指数搭配港股和债券指数,例如中证500×65%+港股通15%+中债20%的组合[8][22] 产品发行与结构特征 - 16只基金均于5月27日启动募集,6只设规模上限(如易方达成长进取50亿元、广发价值稳进80亿元),富国均衡配置募集期最长至8月26日[9][11][23] - 权益投资为主:15只为偏股混合型(股票仓位60%-95%),仅博时卓睿成长为股票型(仓位80%-95%),港股通标的占比均≤50%[9][22] - 中欧大盘智选采用发起式募集,管理人及关联方自购不少于1000万元[10][23] 行业影响与运营挑战 - 推动"投资者回报优先"转型,建立管理人与投资人利益共担机制,6只产品明确规模上限显示审慎态度[9][23] - 需实时跟踪每笔份额持有期及收益,对基金公司数据系统和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华夏、嘉实等已组建专项团队应对[12][25][26] - 基金经理选择倾向"中生代":从业经验丰富但非顶流,管理规模适中且历史业绩稳定[11][25] 市场推广策略 - 基金公司将加强投资者教育,通过多渠道解读费率结构、业绩基准等关键信息,帮助理解产品特性[13][26] - 开放式运作设计兼顾长期投资与流动性需求,未来或拓展主题风格类指数产品[12][22][26]
21评论丨公募改革方案:以投资者为本,从“重规模”转向“重回报”
搜狐财经· 2025-05-20 20:46
公募基金改革核心观点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标志着行业进入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本源的系统性改革阶段 [1] - 改革围绕"以投资者为本"理念,提出25条措施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痛点,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 [1] - 核心突破在于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共建长远发展的行业生态圈 [1][4][5] 费率改革 - 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率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 [2] - 基金表现显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时适用升档费率,反之则下调费率,颠覆传统固定费率模式 [2] - 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使新注册主动权益类基金的60%采取浮动费率安排,外资和中小机构可自愿参与 [3] 利益绑定机制 - 明确基金收益指标包含基金产品业绩(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对比)和投资者盈亏情况(基金利润率、盈利投资者占比)两类 [6] - 基金经理考核中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且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6] - 提高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跟投比例和锁定期要求,薪酬与投资收益挂钩,中长期业绩差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需明显下降 [6] 行业转型方向 - 考核导向从管理规模转向投资者回报,利益分配从"旱涝保收"转向"同甘共苦",投资行为从短期博弈转向长期深耕 [7] - 改革促使基金公司以投研能力为核心竞争力,注重长期投资价值,通过优异业绩获取更高回报 [2][6] - 未来可能逐步推广浮动费率至中小机构,并对部分存量产品进行改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