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治理

搜索文档
为了海洋可持续发展,我们在行动——中方参加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活动纪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3 10:18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概况 - 2025年6月9日~13日在法国尼斯举行,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约1.5万名各界代表参会[6] - 大会通过《我们的海洋,我们的未来:团结起来采取紧急行动》政治宣言[6] - 形成包含800余项自愿承诺的《尼斯海洋行动计划》[6] 中国参与情况 - 自然资源部全程参与10场全会、10场专题会并举办多场边会活动[7]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提出海洋科学与政策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是应对全球海洋挑战的关键[7] - 自然资源部代表团进行14场双边会谈,拓展全球蓝色伙伴关系[8] - 中方机构主办或联合主办4场边会,参与5场其他活动[8] 海洋科技成果发布 - 发布全球海洋融合数据集(CGOF 1.0),融合40余个全球数据资源,总量超600TB,时间跨度60年[11] - "妈祖"系列数值模式实现海洋模式物理框架革新和计算效率革命[11] - "瀚海智语"大语言模型融合18亿海洋词元语料库[11] - 深海海山数字孪生系统填补人工智能在深海领域的应用空白[11] 海洋工具与平台 - 发布免费开放的"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方案"(COAST)工具包[12] - COAST融合海洋大数据、数值模型和AI技术,提供海洋灾害、生态健康等服务[12] - 全球滨海论坛21家机构成为首批合作伙伴,推进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16] 蓝色经济发展 - 发布《推进中国可持续蓝色经济》研究报告,涵盖海洋核算体系和蓝色金融工具[16] - 提出"共塑2030后全球海洋新议程"行动倡议[16] -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展示40多年海洋空间规划研究成果[17] - 《自然受益:港口行业的角色》报告展示海洋空间规划实际效能[17] 国际合作与伙伴关系 - 发布14个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优秀案例,涉及5个国家51家机构[14] - 蓝色伙伴关系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认知和保护措施[15] - 中国蓝碳研究为制定保护政策和增强投资信心提供支撑[15]
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实践样板,多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收效
第一财经· 2025-07-02 16:00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 自然资源部遴选出15个代表性案例,涵盖河口、海湾、海岛等多种海洋生态单元,涉及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等典型生态系统 [1] - 案例展示了沿海地区在建设"蓝色海湾""和美海岛""美丽岸滩"、拓展优质亲海空间、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的成效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要求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探索海洋碳汇核算 [1] 锦州市生态修复成效 - 锦州市启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清退养殖池1181公顷,疏浚潮沟14.1千米,恢复盐沼植被1597公顷 [2] - 修复后的大小凌河口滨海湿地植被覆盖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提升,成为鸟类栖息地 [2] - 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2024年接待国内旅游者4839.6万人次(同比+30.8%),旅游总收入340.7亿元(同比+33.2%) [2] 唐山市曹妃甸区海草床修复 - 唐山市构建海草床全流程修复技术体系,累计修复面积938公顷,海草盖度显著提升 [3] - 生物多样性指数同比提升42.3%,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从60种增至111种(+85%),生物量均值从4.51克/㎡跃升至19克/㎡(+321%) [3] - 形成"海底草原—生物廊道—海岸屏障"立体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价值与渔业经济双赢 [3] 舟山市渔港转型 - 舟山市实施渔港治理、清淤拆废、生态复湿等措施,沈家门十里渔港转型为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3] 福建省平潭与莆田修复案例 - 平潭综合实验区通过"灰色+绿色+橙色"修复模式,构建多元立体生态防灾减灾安全格局 [5] - 莆田市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湄洲湾北岸段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增长43%,植被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33% [6] - 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98%,促进渔业产量与产值同步增长 [6] 珠海市三角岛修复 - 珠海市采用"公益+旅游"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恢复三角岛生态系统,2017-2023年生态产品总值提高76%至6800万元 [6] 全国海洋环境数据 - 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83.7%,283个海湾中162个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超85%(其中125个达100%) [6] 行业发展趋势 -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正从单要素质量改善向海湾生态环境整体改善转变 [5][8] - 需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海洋环境和生物生态协同治理转变,注重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8] - 需加强陆海统筹、区域联动、部门协同,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8]
中方代表点名美国
券商中国· 2025-06-27 07:26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会议上的发言 - 美国是滥用《公约》规则的投机者 美国未加入《公约》却频繁引用《公约》对他国履约情况指手画脚 同时依据《公约》主张专属经济区和200海里外大陆架 试图享受制度红利而不承担义务 [2] - 美国是国际海洋秩序的破坏者 无视国际海底管理局框架下的集体努力 单方面决定开发国际海底资源 将海底电缆问题政治化并发起排他性联合声明 威胁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正常运营 [2] 美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角色 - 美国是全球海洋治理的缺位者 反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海洋相关目标 消极对待联合国海洋大会政治宣言磋商 未派官方代表团参加尼斯海洋大会 签署《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但拒绝参与筹备委员会工作 [3] - 美国是南海和平稳定的搅局者 片面解读《公约》并以"航行自由"为名派遣舰队侵犯他国主权安全 无视南海局势总体稳定的事实 挑拨地区国家关系 损害互信并干扰合作努力 [3] 中国对《公约》的立场与呼吁 - 中国作为《公约》缔约国 恪守《公约》精神并履行义务 维护《公约》完整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反对违反、选择性适用及滥用《公约》争端解决程序 [5] - 敦促各国践行多边主义 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维护国际法 共同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6]
中方批评美方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敦促美方为全球海洋治理发挥建设作用
央视网· 2025-06-26 09:48
国际海洋法公约会议 - 中方批评美国无视国际大势 逆潮流而动 大搞单边霸权 顽固站在海洋国际合作与公平正义的对立面 [1] - 美国作为非缔约国频繁援引《公约》主张权利却拒绝承担义务 被指为规则投机者 [1] - 美国在国际海底问题搞单边开发 破坏国际海洋秩序 [1] - 美国抵制可持续发展目标 回避联合国海洋大会谈判 未履行《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 成为全球海洋治理缺位者 [1] 南海问题 - 美国片面解读《公约》 以"航行自由"为名频繁派遣舰队到南海耀武扬威 侵犯他国主权安全 [3] - 美国无视南海局势总体稳定的事实 挑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 损害地区互信 干扰南海和平建设 [3] 公约执行机制 - 国际社会需维护《公约》完整性与权威性 司法机构应严格依授权行事 防止滥用争端解决机制 [5]
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方案工具包发布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23 11:28
全球海洋治理与科技创新 -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特别会议在法国尼斯举办 聚焦气候变化背景下滨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来自全球200余个海洋城市的市长及管理者参与讨论 [1] - 我国科研团队牵头研发的"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海洋方案工具包"正式发布 该工具包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洋热量积聚 生态环境破坏及海洋极端灾害等问题 [1] - 工具包通过共同设计—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的方式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 目标是实现海洋科学研究向公众和决策者的快速无缝知识转移 [2] 我国科研团队参与与国际合作 - 我国科研团队自"海洋十年"筹备伊始便深度参与 专家入选执行规划组和咨询委员会等核心决策层 [2] - 海洋一所牵头联合国内外专家申办了"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 并在科研实践领域牵头实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等国际大科学计划 汇聚全球50余个国家的科技力量 [2] - 工具包的研发基于我国科研团队在湍流理论的原创突破和海洋观测技术的创新 为智能型海洋治理提供了关键科技基础 [3] 工具包的技术构成与应用领域 - 工具包由6大核心模块和24个子模块组成 覆盖海洋与气候预警 海洋航行安全 近海生态健康 海岸带综合管理 蓝色经济支撑和海洋素养等重要领域 [3] - 工具包整合海洋大数据 先进的数值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 为滨海城市的终极用户和决策者提供海洋灾害 生态健康 渔业资源 海洋教育等方面的可视化产品和服务 [3] - 工具包的推广应用将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科技支撑 展现我国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担当 [3] 未来发展方向 - 科研团队将继续与国际社会携手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以开放合作为纽带 不断优化工具包并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度与广泛应用 [3] - 工具包的发布为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未来将进一步应对海洋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系列挑战 [2][3]
携手保护蓝色星球共同未来(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6-16 05:51
海洋健康危机现状 - 地中海卡吕普索海沟发现167件废弃物,大部分为塑料制品[1] - 全球海平面自1901年上升23厘米,2024年创历史新高[2] - 海洋热含量达1960年以来最高水平,海面温度上升0.25摄氏度[2] - 1677种海洋物种濒临灭绝,44%珊瑚礁物种濒危,活体珊瑚覆盖率150年内减半[2] 人类活动影响数据 - 2024年全球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达374亿吨[2] - 海运排放同比增长2.7%[2] - 全球超1/3渔业资源遭过度捕捞,比例每年上升约1个百分点[2] - 2023年全球塑料产量4.1亿吨,占水体垃圾总量80%以上[2] 经济与健康代价 - 热带风暴和洪水造成全球年经济损失超千亿美元[2] - 5.6亿人直接受海洋灾害影响[2] - 受污染海产品导致的全球健康成本2015年超2500亿美元[2] 联合国海洋大会成果 - 170国通过《尼斯海洋行动计划》,含政治宣言和自愿承诺[6] - 19国新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物多样性协定[6] - 哥斯达黎加将科科斯岛保护区从3%扩至30%[6] - 坦桑尼亚新设1300平方公里海洋保护区[6] 中国参与贡献 - 批准《港口国措施协定》,转向海洋牧场等可持续渔业模式[8] - 山东莱州建成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项目[8] - 中国科研机构发布CGOF 1.0数据集、"妈祖"预报产品等公共服务[9] - COAST工具包向全球免费开放,含6大模块24子模块[9] 国际科研合作进展 - 启动15年深海探索项目"尼普顿任务"[9] - 成立Space4Ocean联盟推动空间技术与海洋监测融合[9] - 设立墨卡托国际海洋数值中心建设全球模拟系统[9]
综述丨联合国海洋大会为全球海洋治理提出方案
新华社· 2025-06-14 16:35
法国总统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特使奥利维耶·普瓦夫尔·达沃尔在大会闭幕总结发言中说,预计到今年9 月举行的联合国大会高级别会议前将有70份批准书,从而使"协定"生效,并可能将在2028年举行"协 定"缔约方第一次正式会议。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表示,与十年前相比,现在海洋治理领域已经获得大量关注, 相信在这届海洋大会之后,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渔业补贴协定》等方面都会取得进展。他强调了 到2030年实现对全球30%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有效保护的目标。 新华社法国尼斯6月13日电 综述丨联合国海洋大会为全球海洋治理提出方案 新华社记者邢建桥 乔本孝 罗毓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9日至13日在法国尼斯举行,大会针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发布《尼斯海 洋行动计划》,为全球海洋治理提出方案。中国在相关领域的贡献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 本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大会探讨了如何解决全球海洋面临的过度捕捞加 剧、气候变化影响,以及不可持续的资源管理模式等问题。 在13日举行的会议闭幕式上,各方通过《尼斯海洋行动计划》。该计划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我们的 海洋,我们的未来:团结起来采取紧急行动 ...
践行多边主义推进海洋治理(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6-06 05:36
海洋是全人类的纽带。让我们携手努力,践行有效的多边主义,推动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成为造福各 国人民、泽被子孙后代、守护地球家园的重要转折点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将为全球海洋保护事业提供新的历史机遇。大会将制定一项雄心勃勃的尼斯海洋 行动计划,有望成为推动海洋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国际文书,并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衔 接。要实现这一愿景,大会的讨论应注重具体务实、突出行动导向,并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努力。 改善治理体系。当前,监管缺失和共同规则的缺位,使海洋生态系统遭遇前所未有的社会与环境风险。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被视为加 强海洋治理的关键工具,法中两国都签署了该协定并努力推动协定早日生效,正如2025年3月法中两国 在《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之际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重申的那样。 加大资金投入。动员公共、私营部门融资,对于支持可持续蓝色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持续享有海洋带来 的经济机遇,必须以保障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为前提。在本届大会期间,各方将宣布一系列相关承诺, 涵盖国际贸易、海运、旅游、投资等多个领域。 深化海洋认知。尽管海洋覆盖地球面积的70% ...
“美国代表的发言格格不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1 09:08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 人类共同居住在蓝色星球 被海洋连接成命运共同体 海洋的和平安宁关乎各国安危和利益 [2] - 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精神 共护海洋安全 共促海洋发展 共商海洋治理 让海洋成为合作纽带而非隔绝鸿沟 [2] 海洋秩序维护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现代海洋秩序确立基本法律框架 对全球海洋治理发挥重要作用 [2] - 各国应共同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海洋秩序 完整准确善意解释和适用《公约》 杜绝选择性适用 [2] 海上安全稳定 - 当前海盗袭击 海上毒品武器走私 人口贩运等犯罪活动猖獗 破坏海上安全 加剧地区动荡 [3] - 国际社会需依据国际法和安理会决议共同防范打击 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 以对话协商解决争端 [3] 全球海洋治理 - 人类可持续发展与健康海洋环境密切相关 需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 [3] - 当前海洋环保 气候变化 海平面上升 新兴海洋活动等问题攸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3] - 应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指引 拓展海上务实合作 发掘海洋潜力 实现人类与海洋生态和谐共生 [3] 中国海洋立场 - 中国是海洋大国 致力于共同守护海洋家园 维护海上安全 推动全球海洋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3] - 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 推动建设和平安宁合作共赢的海洋秩序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3] 南海问题回应 - 美国频繁派遣军用舰机到南海耀武扬威 挑拨地区国家关系 是对南海安全稳定的最大威胁 [4] - 中方致力于与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处理涉海分歧 不承认非法南海仲裁案裁决 [4] - 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下 南海局势总体稳定 中方有决心能力将南海建成和平之海 友谊之海 合作之海 [4] - 中方希望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承诺 停止对其他国家攻击抹黑 为维护海上安全发挥建设性作用 [5]
黄海之滨启新程 深蓝之上谱华章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9 14:06
中韩海洋科学合作30周年成果 - 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六届黄海海洋论坛在青岛召开 回顾30年合作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6] - 中韩中心1995年成立 两国通过联合委员会(每两年会议)和管理委员会(每年会议)机制推动海洋科技合作 首个合作课题为黄海水循环动力学研究 [8] - 2005年明确中韩中心三大职能 国际合作 海洋政策信息传播和共同研究项目 2009年首届黄海海洋论坛召开 [9] - 2015年签署海洋领域5年合作规划 2023年发布《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34年)》 提出四大目标 十二项重点任务和五大合作领域 [10] 黄海海洋论坛前沿议题 - 第六届论坛聚焦全球海洋治理 探讨气候变化 滩涂监测 渔业资源 生态系统 极地研究等议题 [12] - 黄海对气候变化敏感 研究提出深化印太翻转环流整体研究 拓展深海潜标阵列 提升气候模型分辨率 [13] - 中韩合作开发遥感技术优化滩涂监测 建立高效精准的空间信息监测体系 [14] - 小黄鱼栖息地分布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影响显著 结果为渔业资源协同管理提供依据 [15] 海洋生态系统与全球治理 - 全球变暖导致海洋生态系统退化 大型鱼类减少90% 中韩建立"东海-济州岛"联合观测网络监测水母暴发 [16] - 南极冰川融冰研究显示南大洋变化影响全球气候系统 需强化国际协同观测与模型整合 [17] - 海洋微塑料污染已影响1000余种生物 中国建立标准化检测技术 开展近海业务化监测并参与全球治理 [18] - 中韩海岛管理政策比较显示需推动区域协同治理 平衡生态保护与开发 [18] 未来合作方向 - 中韩中心将建设东亚最具代表性海洋科学合作平台 提升国际影响力 [10] - 科研机构签署谅解备忘录 深化海洋科研 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等合作 [21] - 合作成果将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韩智慧" 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