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经济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短板”破万亿 沿海大省再踩油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22:53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正通过高规格会议和政策推动,力图扭转其海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将其作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和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引擎 [1][2][9] 全国海洋经济背景 - 2024年全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8% [1] - 中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江苏海洋经济现状与短板 - 2024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046.2亿元,但比预期目标晚了4年 [2][5] - 江苏海洋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六,落后于广东(超2万亿元)、山东(超1.8万亿元)、福建(超1.2万亿元)、浙江(超1.2万亿元)和上海(超1.1万亿元) [2][5] - 江苏海洋经济占其GDP比重仅为7.3%,低于全国7.8%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广东 [9] - 江苏沿海三市(南通、盐城、连云港)2024年GDP占全省比重为18.1%,未达到2025年20%的规划目标 [4] -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偏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海洋服务业不充分 [9] - 海洋科研教育和管理服务增加值合计占比21.2%,略低于全国22.6%的平均水平 [12] 江苏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与基础 - 拥有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954公里,资源禀赋独特 [3] - 海洋船舶工业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领跑全国,2024年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全国份额的47.4%、46.2%和47.1% [10] - 拥有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的研制基地,盐城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四成以上 [11] - 2024年重点推进的十大海洋产业链全部实现正增长 [11] 江苏沿海三市定位与挑战 - 南通是江苏沿海唯一万亿城市,在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形成规模优势 [16] - 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在海洋运输业上独具优势 [16] - 盐城拥有全省56%的海岸线,是全球海上风电装备最大基地之一,新能源产业势头强劲 [16] - 沿海三市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不足,存在资源分散、无序竞争的问题 [13][19] - 三市需跳出"单打独斗"思维,通过抱团发展和协同来提升整体影响力 [19] 江苏海洋经济发展路径 - 以科技创新为抓手,聚焦有潜力、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加快培育科技力量 [10] - 推动"苏南模式"北移,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对接上海、浙江的科创资源 [12] - 构建"三纵三横三门户"的海洋空间发展格局,明确三市作为不同功能门户的定位 [17][19]
海上新广东·新力量图集
南方农村报· 2025-09-02 23:34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正通过人才、金融和组织三重力量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目标绘就2万亿元产值的蓝色图景 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转型 [4][31][32] 人才发展 - 广东持续优化海洋人才政策 中山大学"海琴"号ROV完成6000米级深海试验 湛江湾实验室汇聚全球领军科学家 [13][14][19] - 阳江风电毕业生起薪达行业1.5倍 柔性引智推动育苗成本降低35% 63个育种团队协同攻坚 [14][15] - 海洋人才矩阵从实验室延伸至产业一线 成为技术落地的重要支撑 [15][16] 金融支持 - 广东创新推出"海洋牧场冷链贷""塑胶网箱贷"等金融产品 单户信用额度最高达1000万元 [20][21] - 金融活水支持阳江风电、惠州石化、珠海无人艇、湛江巴斯夫一体化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 [21][22][25] - 蓝色金融成为海洋科技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护航力量 [22][23] 产业实践 - 博贺港码头通过直播带货实现传统渔市数字化转型 新农人借助互联网破浪前行 [8][9][10] - 全球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引领号"诞生 湛江巴斯夫一体化项目进入调试阶段 [23][25] - 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建设获得多方金融支持 [25] 组织协同 - 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队伍和渔业互保协会多措并举筑牢安全防线 成功应对台风"剑鱼" 经过4小时护航使18名船员全部脱险 [26][27][28] - 组织协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通过应急救援演练等活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27][30]
十年激变!全球海洋经济进入“重构纪元”——中国如何引领蓝色质变?
搜狐财经· 2025-07-18 11:45
全球海洋经济十年激变 - 全球海洋经济增加值2020年达2.6万亿美元,相当于英国经济总量,占全球GVA的3%-4% [2] - 滨海旅游和海上油气开采仍是两大支柱产业,但海上风电、水产工业养殖、渔业加工等增速最为强劲 [2] - OECD预警:若能源转型停滞,2050年海洋经济GVA将萎缩20%;若加速清洁技术革命,则有望增长40% [2] 未来三大发展情景 - **基线情景**:延续当前趋势,2050年GVA达6.3万亿美元(2020年的2.4倍),年均增速放缓至2.5% [3] - **加速转型情景**:海上风电占比从0.2%飙升至21%,海水养殖GVA激增303%,海上油气占比从33%降至20%,2050年整体增长40% [3] - **停滞转型情景**:化石燃料依赖持续,气候冲击加剧,海洋经济较2020年萎缩20% [3] 中国海洋经济战略与优势 - 中国造船业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突破50%,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全球占比达50% [6] - 2025年4月中国新接造船订单占全球69%,LNG双燃料豪华客滚船等高端船型订单排期至2029年 [8] - 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五个更加注重"战略:创新驱动、产业高端跃迁(如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生态安全屏障、全球蓝色治理 [5] 全球产业格局与竞争 - 欧洲试图主导海洋新秩序,但船舶海工装备制造能力萎缩,海洋数字化转型滞后(ICT资本投入仅占全球12%,亚洲为28%) [12] - 英国设定2050航运零碳目标,挪威推动《奥斯陆海洋倡议》主导海洋碳汇标准 [11] - 国际海事组织(IMO)2050年零排放目标将催生全球约2万艘船舶绿色改装市场,年接单量目前仅200多艘 [8] 中国未来重点突破领域 - **蓝色新基座**:加大海上风电基地、跨海通道、海洋通信等基建投入 [14] - **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海上大电网互联、合作油气开发、海洋预警预报服务 [14] - **全球蓝色创新高地**:吸引顶尖科学家,发布海洋大科学计划 [14] - **未来海洋产业投资**:聚焦深海极地、绿色低碳、生物多样性等前沿领域,引导全球创投资本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