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欲望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刺激消费应该层次多样
第一财经· 2025-06-17 19:33
消费欲望与消费能力的理论框架 - 消费需求包含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两个维度,消费欲望源于基本需求和层次演进,与收入关联度低,而消费能力受收入、财富、信贷等因素制约 [1] - 消费欲望具有"非饱和性"特征,即对正常物品的偏好始终存在,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会导致部分必需品达到消费"饱和点" [2] - 制定扩大内需政策需区分消费欲望饱和点与消费能力差异,针对不同品类采取差异化策略 [1][2] 消费品类的饱和点分析 食品类 - 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015-2024年稳定在28%-30%,显示食品消费进入稳定期 [3] - 人均实物消费量数据:2024年城市居民粮食108.5公斤(2013-2024年区间109-125公斤)、食用油9.2-11公斤、蔬菜103-114公斤、肉类28.4-39.6公斤 [3] 耐用品类 - 彩色电视机:城镇居民百户拥有量2010年达137台峰值(全国2021年120.8台) [3] - 洗衣机/计算机:城镇居民百户拥有量2012年分别达98.02台和87.03台饱和点 [3] - 摩托车:2014年城镇居民百户拥有量达峰值 [3] - 电冰箱/空调:2013年短暂下滑后恢复增长,受房地产发展及家庭小型化驱动 [4] - 排油烟机/移动电话/家用汽车:仍保持稳定增长,尚未见饱和点 [4] 服务消费 - 服务性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农村居民服务消费支出显著低于城镇居民 [4] - 疫情前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增速持续高于总消费支出增速 [4] 消费能力分化特征 - 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1989年89%降至2024年68%,显示总体消费潜力巨大 [7] - 收入分层分析:2024年低收入组家庭消费支出达其可支配收入的2.7-3.09倍,中间偏下收入组达1.27-1.38倍,显示这两类群体依赖信贷或财富平滑消费 [7] - 低收入群体消费支出仅能覆盖食品烟酒和衣着类基础消费 [7] 政策建议方向 - 对已达饱和点的食品和耐用品,应通过质量升级和标准提升刺激需求 [5][8] - 空调、汽车、服务消费等领域仍存在显著增长空间 [5] - 建议采取分层销售策略:高端产品面向高收入群体,高性价比产品满足低收入群体需求 [8] - 参考历史经验(如电视下乡、电商平台差异化定位),实施差别化供给政策 [8]
为什么我越存钱就越感觉自己穷呢?
搜狐财经· 2025-06-04 22:50
消费心理与储蓄行为 - 超过70%的人在收入增加或开始存钱后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追求 [3] - 社交媒体和消费升级刺激欲望膨胀 导致储蓄带来的满足感下降 [3] - 租房者开始存钱后产生购房需求 存款对比房价产生相对贫困感 [3] 通货膨胀影响 - 过去五年中国CPI年均上涨2%-3% 导致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 [3] - 物价上涨速度超过储蓄增速 十年前5元的牛肉面现在需十几元 [3] - 银行存款实际价值因通胀逐年缩水 形成"越存越穷"的错觉 [3] 资产配置建议 - 银行活期存款收益率无法跑赢通胀 需进行多元化投资 [5] - 优质基金长期年化收益率达8%-10% 显著高于活期存款利率 [5] - 建议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配置基金/债券/股票等资产类别 [5] 综合理财策略 - 单纯储蓄会导致资产贬值 需结合理财规划实现财富增值 [5] - 需平衡储蓄习惯与消费欲望管理 关注物价变动趋势 [5] - 理财知识学习与资产合理配置是摆脱"储蓄贫困"的关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