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资产重估

搜索文档
“消费+科技”双轮驱动 港股市场迎来估值修复
证券日报· 2025-06-03 00:10
港股IPO市场回暖 - 2025年5月香港市场IPO累计募资金额达5580134亿港元,创2021年3月以来最高单月纪录 [1] - 截至2025年6月2日,年内累计首发募资规模超774亿港元,达2024年全年的九成 [1] - 5月份港股IPO市场6家公司实现上市首日"零破发",平均收涨近30% [2] - 宁德时代IPO吸引中石化、高瓴资本等机构基石投资,占股比例达5713% [2] AH股溢价与估值修复 - 恒生AH股溢价指数从2024年9月11日的15161降至2025年5月30日的13283 [1] - 部分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在港上市后港股价格较A股出现溢价 [1] - 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年内分别上涨1544%、1467%、1491% [1] 市场结构变化 - 新消费、科技和生物医药三大行业市值占比提升推动港股结构变化 [3] - 蜜雪集团、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年内涨幅分别达10155%、15761%、28013%,市值分别达221887亿港元、308876亿港元、156963亿港元 [3] - 科技巨头公司在港股流通市值占比接近30% [6] 南向资金流入 - 截至2025年5月30日,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规模达650942亿港元,远超去年同期 [4] - 2020-2024年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25亿、454396亿、386291亿、318842亿、807869亿港元 [4] - 南向资金流入领域从高分红板块扩散至科技、医疗保健、消费等板块 [4] 机构观点与行业估值 - 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TTM)为2017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5] - 消费+科技板块在港股市值占比达"半壁江山" [6] - 2025年前4个月港股平均日成交金额2504亿港元,同比上升144% [6] - MSCI中国指数超80%权重为港股 [6]
恒指领跑全球!港股结构优势凸显,科技、消费领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21:11
港股市场表现与趋势 - 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2025年前5个月分别上涨16.06%、15.74%、15.43%,跑赢美股及亚太股市 [1][3] - 南向资金2025年1-5月累计净流入超6200亿元,但5月12日后流入速度放缓 [5][6] - 港股结构变化显著,科技、消费、生物医药市值占比提升,金融地产主导地位减弱 [9][10] 驱动因素分析 - 科技突破(如DeepSeek、人形机器人)推动中国资产重估,外资回流预期增强 [3][9] - 南向资金流入领域从高分红银行板块扩散至科技、医疗保健、消费板块 [4] - 港股估值修复持续,恒生指数PE从7.5倍升至10.5倍,仍低于历史高位 [11] 行业配置偏好 - 机构青睐港股科技、创新药、新消费板块,AI产业进入业绩验证期 [13] - 创新药行业迎来收入放量、盈利跨越、估值抬升"三元年",中报后波动性或降低 [13][14] - 配置策略聚焦业绩成长性(消费、科技)、高股息(电信、能源)、低估值标的 [14] 市场结构与资金动向 - 港股龙头公司(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H股较A股溢价10%,打破H股折价传统 [12] - 南向资金近期净流入大金融板块165亿港元,科技板块净流出205亿港元 [7] - 港股与A股联动增强,优质资产上市或带动A股核心资产风格转向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