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燃料电池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股市必读:东方电气(600875)6月27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6-30 05:48
股价及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27日收盘,东方电气报收于16.7元,上涨1.09% [1] - 换手率0.96%,成交量19.51万手,成交额3.27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40.58万元,占总成交额1.35% [9] - 游资资金净流出1664.82万元,占总成交额5.09% [9] - 散户资金净流入2105.4万元,占总成交额6.44% [9] 风电技术进展 - 高原风电智能铺设系统专利(CN119369763A)可能缩短叶片生产周期30%以上 [2] - 昌都基地施工综合成本较平原项目可能降低25% [2] - 公司持续提升风电设备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2] 氢能技术进展 - 已掌握膜电极、电堆等关键核心零部件自主技术 [2] - 开发出40千瓦-270千瓦等级燃料电池系统,覆盖多种车型 [2] - 海水直接制氢技术专利(CN120138726A)可能使电解能耗降至4.0kWh/Nm³以下 [2] 抽水蓄能技术 - 300MW级变速抽蓄系统国产化可能使机组交付周期从26个月缩短至18个月以内 [2] - 较三菱同等级产品可能降低维护成本30%以上 [2] - 已完成300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全尺寸交流集电系统验证试验 [2] 业务构成 - 公司业务涵盖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气电、火电等高端装备制造 [4] - 电站服务包括提效改造、远程诊断、智慧电厂等服务 [3] 资本运作 - 2025年4月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已完成登记、托管及限售手续 [5][6] 生产能力 - 建成无人化定子冲片数字化车间、线圈数字化车间等 [7] - 应用焊接机器人、数字化装配等新技术提升制造能力 [7]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技术突破,迈向提质增速新阶段
中国电力报· 2025-06-26 16:10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全球碳中和战略推动氢能作为"未来能源"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展现巨大应用潜力 [2] - 中国已成为全球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有量第一的国家,截至2024年底累计推广超2.8万辆 [4] - 行业实现三大技术跨越:平均首次故障里程突破10万公里、零下40℃低温启动技术、燃料电池客车百公里氢耗降至5公斤以下且系统寿命突破2万小时 [5] 核心技术突破 - 膜电极技术迭代:高活性膜电极在0.78V电压下实现1安培电流输出 [5] - 耐高温技术突破:105℃膜电极经500小时稳定性试验无性能衰减 [5] - 新一代电堆技术商业化加速,功率密度、寿命及冷启动性能达国际顶尖水平且成本持续下降 [5] 商业化应用方向 - 氢能重卡成为全球商业化破题关键,美国、日本均将重心转向商用车领域,其中重型车占比超70% [7] - 2025年中国纯电动重卡市场占有率有望突破25%,年销量预计达15万~20万台 [8] - 氢燃料电池重卡需与纯电动重卡形成差异化竞争,续航超1000公里成为行业共识 [8] 成本结构与商业模式创新 - 氢能重卡燃料成本达30万~40万元,超过燃料电池系统本身成本 [10] - 提出三种降本路径:氢瓶租赁模式可减少三分之二购置成本、换氢瓶模式提升3倍运输效率、氢电互补集成换装实现快速补能 [11] - 氢气价格占全生命周期成本70%~80%,风光制氢规模化与电价下降是长期竞争力核心 [11] 政策与产业协同需求 - 需加快完善氢能供给体系,拓展多场景应用,简化自用加氢站审批 [12] - 推动燃料电池降本需提升电堆功率及材料国产化,应用固态储氢等新技术 [12] - 建议建立国际接轨的氢能标准,突破储运技术卡点,构建跨区域氢能网络 [12]
1700瓦时/千克,未来飞机可能靠它飞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03 23:09
核心观点 -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团队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钠-空气燃料电池,能量密度是当前锂离子电池的三倍,有望应用于航空、铁路和海运领域 [4][5][8] - 该技术通过液态钠与空气反应产生电能,具有快速加注燃料、低成本、高安全性及环境友好等优势 [5][8][18][21] - 实验室原型显示能量密度达1700瓦时/千克,远超电动航空所需的1000瓦时/千克阈值 [8][11] - 团队已成立公司Propel Aero推进商业化,计划明年完成无人机动力测试 [23] 技术原理 - 采用燃料电池设计,液态钠与空气通过固体陶瓷电解质层反应发电,排放物为氢氧化钠,可自然转化为碳酸氢钠(小苏打) [5][8][18] - 系统在110-130摄氏度运行,湿度控制关键,确保液态放电产物易清除 [11][14] - 两种实验室原型:垂直"H型"玻璃管结构和水平托盘结构,后者实测能量密度达1700瓦时/千克 [10][11] 应用潜力 - 航空领域:能量密度接近氢燃料电池,适用于80%国内航班(占航空业排放30%),但洲际飞行仍需突破 [8] - 铁路与海运:满足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需求,钠金属储量丰富且易提取 [8][21] - 环境效益:排放物可降低海水酸度并固碳,实现"负碳排放"副产品 [18] 商业化进展 - 成立公司Propel Aero,获ARPA-E、突破能源联盟等资助,入驻MIT创业孵化器The Engine [23] - 下一步计划制造砖头大小、1000瓦时的燃料电池模块,目标2025年完成无人机演示 [23] - 钠金属曾在美国年产20万吨,供应链基础存在,但需扩大生产规模 [21]
中通客车(000957):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国内与海外市场齐发力
信达证券· 2025-04-27 17:5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通客车业绩持续高速增长,期间费用率显著降低,国内新能源公交补贴政策持续,旅团市场复苏向好,海外市场需求高涨,出口表现亮眼,产品创新成果丰硕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57.3 亿元,同比+35.1%,归母净利润 2.5 亿元,同比+258.1%;2025 年 Q1 实现收入 16.9 亿元,同比+32.1%,环比+12.9%,归母净利润 0.8 亿元,同比+80.5%,环比+41.7% [2] - 2024 年公司毛利率为 18.6%,同比-5.3pct,归母净利率为 4.3%,同比+2.7pct;2025Q1 毛利率为 15.1%,同比-0.2pct,环比-8.8pct,归母净利率为 4.5%,同比+1.3pct,环比+0.9pct [2] - 2024 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5.2/2.7/4.1/-0.6%,分别同比-3.7/-0.9/-1.0/-0.3pct;2025Q1 分别为 4.3/1.4/3.2/-0.8%,分别同比-2.2/-1.0/+0.4/-0.4pct,环比-2.3/-1.9/-3.0/-0.1pct [2] 国内市场 - 2024 年公司国内实现营收 25.2 亿元,同比+34.1%,受益于国内“以旧换新”政策、旅游需求释放及海外出口增长等因素,行业 6 米以上客车销售 12.6 万辆,同比增长 33.4%,创 2020 年以来新高 [2] 海外市场 - 2024 年公司海外全年出口销量同比增长 35.9%,中东市场再创佳绩,在多地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2] - 2024 年公司成功开发欧洲、俄罗斯、新加坡等地的高端纯电动和燃油车型并批量销售,开发多款 N 系纯电动公交,提升校车产品竞争力,在多项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