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模式

搜索文档
重视生意模式是价值投资入门的标志
雪球· 2025-06-11 16:30
三 、 这个生意能做多久 ? 有些公司产品和服务容易过时或被替代 , 或者属于强周期行业 。 现实中 , 不管是胡润财富榜 , 或是身边的富人 , 许多都是阶段性的匆匆过客 , 不断起伏变 换 , 主要原因就是支持他们财富背后的生意不断变化 , 不断被竞争淘汰 , 甚至消失 , 所以 容易由富返贫 。 仔细观察 , 那些在财富榜上站得稳的人 , 大部分都是拥有长久可持续赚钱的 生意 。 股市投资的选股逻辑也一样 。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 大地任我行 来源:雪球 我从2007年7月入股市 , 初期就是上网闲逛 , 然后凭感觉和情感的喜恶买卖股票 。 2009年初 就开始看有关巴菲特的书 , 接触价值投资理念 , 2010年系统地学习财务知识 , 开始阅读企业 财报 , 2012年开始做价值评估 , 但真正感觉投入门是2013年以后 。 我花了整整6年时间去探 索 , 才摸到价值投资的门槛 , 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开始从生意模式的视角去思考投资 。 所谓生意模式 , 就是指企业如何赚钱 , 内容包括 : 一 、 这家企业产品和服务有什么壁垒 ? ...
真正的好生意,毛利和净利是不会低的
虎嗅· 2025-05-27 08:3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方伟看十年,作者:方伟Rey,头图来自:AI生成 先看几个互联网平台公司的利润率: 1、腾讯:100%垄断社交,毛利率 53%、净利率33.7%; 2、携程(垄断300元+高星级酒店,65-70%市占率):毛利率 81.76% 、 净利率 32.02%; 3、拼多多: 毛利率 60.9% 、净利率 28.6%(TEMU亏损拉低了净利率); 4、网易游戏:毛利率 57.14% 、 净利率 28.2%。 再来看一些快消品牌的净利率: 第一梯队20%左右:农夫山泉、东鹏、承德露露、养元、可口可乐(净利22.6%,属于商业模式创新,只出售浓缩液,装瓶商承担生产与物流成本;与之 比较的是百事可乐,净利不到10%)。 第二梯队10%左右:比如百事可乐、雀巢、维他奶。大多数食品饮料企业在10%水平,要么是品牌忠诚度不够,毛利率不够,比如劲仔、安井,要么是定 价高了规模不够,比如维他奶。 就是真正的好生意,它的毛利跟净利是不会差的,一般情况下,15%净利率以下都意味着存在竞争,5%左右那就是红海厮杀,100块的营收最后搞剩下5 块钱净利润,这得苦逼成什么样子!而如果净利润在30%以上,往往说明这家公司的产 ...
海伦司“小酒馆第一股”背后,一场短暂的繁华
新消费智库· 2025-05-16 20:34
2 0 2 1年,海伦司拿下"小酒馆第一股",一度让外界以为,这个赛道的繁花时代来了。 殊不知,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收缩规模的海伦司 以下文章来源于伯虎财经 ,作者伯虎团队 伯虎财经 . 超100万人关注的财经媒体。伯虎团队聚焦消费互联网,以深度原创为特色,为你发掘精彩的商业价 值。 这是新消费智库第 2 6 3 5 期文章 新消费导读 小酒馆生意的探索。 作者 : 灵灵 编辑:竺天 审核: Single 来源: 伯虎财经 酒精消费市场越来越热闹,除了原来的白酒、啤酒等选手,轻度酒、小酒馆等业态也在不断 丰富酒业赛道的发展。 海伦司主营连锁小酒馆,第一家酒馆于2 0 0 9年在北京开业,凭借" 1 0元一瓶啤酒"的低价策 略,深受年轻人的喜欢。2 0 2 1年,海伦司在港股上市,成为"港股小酒馆第一股"。 就当外界以为,小酒馆的辉煌时代要来了,事情的走向却越来越不如预期。 2 0 2 3年,海伦司的门店数量为4 7 9家,相较2 0 2 2年的7 6 7家,同比下降3 7 . 5 5%。这和海伦司 的规划显然是相背而行的,上市招股书中,海伦司曾计划到2 0 2 3年总计拥有2 2 0 0家酒馆。 门店缩减的背 ...
段永平投资问答: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华夏时报· 2025-05-07 21:59
所有有关投资的说法实际上都是在讨论如何看懂现金流的问题(如何把事情做对),比如生意模式、护城河、能 力圈等。在巴菲特这里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生意模式。以前虽然也知道生意模式重要,但往往是和其他很 多重要的东西混在一起看的。当年巴菲特特别提醒我,应该首先看生意模式,这几年下来觉得确实应该如此。 投资是什么? 投资就是买未来现金流。 所谓能看懂公司就是能看懂其未来现金流(做对的事情)。 所有所谓有关投资的说法实际上都是在讨论如何看懂现金流的问题(如何把事情做对)。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现金流折现。这里现金流指的是净现金流,未来指的是公司的整个生命 周期,不是3年,也不是5年。 折现率实际上是相对于投资人的机会成本而言的。最低的机会成本就是无风险回报率,比如美国国债的利率。有 些人把自己生意中有限的资金投到股市里实际上是不合算的,因为其自己的生意获利往往比股市的平均回报高。 当然,多余资金投入无可非议。(听说国内某网络公司买了很多苹果的股票,这属于无可非议型的。)可我确实 看到不少公司贷着款还要买股票,看不懂啊。 所谓能看懂公司就是能看懂其未来现金流折现(做对的事情)。所谓未来现金流折现只是个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