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育率下降
icon
搜索文档
普京催生:至少生三个孩子应成为俄罗斯常态
第一财经· 2025-10-26 19:23
核心观点 - 俄罗斯总统普京主持召开人口政策委员会首次会议,讨论生育率降低问题及对年轻家庭的扶持 [3] - 普京表示生育率下降已成为全球性挑战,俄罗斯将选择对家庭给予全力支持,而非依赖移民 [4] - 国家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人口增长,因为其关乎国家未来 [4] 人口政策方向 - 国家政策旨在让养育三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成为俄罗斯的常态和自然生活方式 [4] - 国家并非呼吁民众盲目生育以致陷入贫困,而是准备解决资金和人力资源问题 [5] - 国家不会施加压力,决定生育是个人私事,国家任务是通过支持让人们向往为人父母 [5]
普京催生
中国基金报· 2025-10-26 17:53
(原标题:普京催生) 来源:参考消息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10月23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主持召开人口政策委员会首次会议,会 上讨论了俄罗斯生育率降低问题以及对年轻家庭的扶持。 普京表示:"俄罗斯的选择相当明确,那就是对作为社会基石的家庭给予全力支持。我曾多次强调,养 育三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应当成为我国的常态,成为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 普京强调,所有规划、国家项目乃至国家所做一切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正是实现人口增长,因为"这 关乎国家的未来"。 普京指出,国家并非呼吁民众"盲目生育以致陷入贫困"。相反,国家准备尽一切努力,解决资金和人力 资源问题。 普京说:"国家不会在这方面施加任何压力。决定是否生育是每个人的私事。我们的任务是通过共同努 力,让人们(当然首先是年轻一代)真心向往为人父母的幸福,并确信国家会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援 手。" 普京表示:"生育率下降已成为全球性挑战。首先面临这一问题的是经济发达国家。遗憾的是,俄罗斯 也不能幸免。" 许多欧洲国家向移民敞开大门,其结果是文化认同丧失和犯罪率上升,而俄罗斯将选择走自己的路。 ...
社会大发展,结婚率却走低,到底咋回事?
虎嗅· 2025-10-17 10:22
如果大家对社会稍微有点观察,就能注意到,这些年先是女权崛起,然后结婚率不断下降,最近男性也 在B站搞觉醒,让人不禁在想,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今天就聊下这个话题。 要理解这场革命,我们得先把自己从眼前的网络骂战中抽离出来,站到一个更高的历史维度上看问题。 想象一下老家的村子,这种存在了几千年的组织,特点是极其稳定,但也极其单调。家庭作为这种组织 的细胞,核心KPI只有一个,那就是:活下去,生娃,保持延续。 男人是主要劳动力,负责种地、打架、对外打交道,也就是"外部生产"。女人是核心运营官,管做饭、 织布、带孩子、处理家族邻里关系。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尽管很苦,但离开谁都转不灵。 多说一句"打架",古代农村是极其残酷的,为啥会有"吃绝户"一说?因为你家没人了,对别人没威胁 了。这也是为啥古代讲究"多子多福",因为孩子多,尤其是男性多,威慑就大,别人不敢惹你们家。 男人没了女人,回家冷灶凉炕,衣服破了都没人补,这日子没法过。 女人没了男人,地里没收成,遇到事儿没人出头,生存直接受到威胁。 所以,哪怕感情并不好,也得凑合过。不是因为爱得多深,而是算盘一打,拆伙的代价实在太高了。 此外孩子也得有,没孩子别人会说你俩有毛 ...
经济专家警示:中国人口或在50年内降至5.8亿,生育政策亟待转型
搜狐财经· 2025-08-26 12:57
人口负增长趋势 - 中国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 2024年自然增长率为-0.27% [1][3] - 2024年出生人口756万较2023年870万下降13.1% 死亡人口1132万 [3] - 总和生育率降至1.07 远低于2.1的国际世代更替警戒线 [3] 人口结构变化 - 204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30.4% 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降至52.9% [5] - 2075年老年人口比例或达43.2% 形成1.5个劳动力赡养1位老人的压力格局 [5] - 专家预测未来50年中国人口或从14亿锐减至5.8亿 跌破10亿大关 [3] 经济成本制约 - 一线城市抚养孩子至大学毕业成本达212万元 二线168万元 三四线98万元 [7] - 一线城市平均房价10.8万元/平方米 三口之家住房成本约1100万元 [7] - 家庭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23.7% 78.3%育龄女性因教育担忧不敢生二胎 [8] 职业发展影响 - 82%企业招聘时考虑女性婚育状况 生育后女性职业晋升速度平均放缓42% [8] - 新版女职工保护规定对因生育降薪或解约企业最高罚款50万元 [13] - 鼓励设立最长30天父亲陪产假以促进育儿责任共担 [13] 经济影响预测 - 人口负增长每持续五年将使GDP增速拖累约0.5个百分点 [8] - 2070年中国GDP增速可能跌破1% 显著低于当前4.5%水平 [8] - 工业机器人密度达340台/万名工人 较2020年增长98% [16] 政策应对措施 - 国务院提出2030年建成生育友好型社会 实施幼儿园免费入园 [10] - 0-3岁婴幼儿照护费用个税专项扣除每月最高2500元 [10] - 上海二孩补贴3万元三孩5万元 江苏产假延长至158天 [10] - 四川对多孩家庭提供最高20万元无息购房贷款 [10] - 多孩家庭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5个百分点 保障房分配优先 [11] 银发经济机遇 - 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规模预计突破22万亿元 [16] - 人口结构变化催生医疗健康等银发经济快速发展 [16] 国际经验借鉴 - 日本自2008年人口负增长 总和生育率1.3 出现1.03万个"消失中村庄" [9] - 法国通过家庭补贴和托育服务将生育率维持在1.8 [14] - 瑞典推行性别平等与工作平衡的"双职工-双育儿"模式 [14] 社会观念影响 - 65%受访夫妻不愿生二胎 主因是无法提供同等优质资源 [15] - "高投入高期望"养育观念推高成本降低生育意愿 [15]
美国生育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财联社· 2025-07-24 21:07
美国生育率下降趋势 - 2024年美国总和生育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每名妇女生育的孩子不足1.6个,远低于代际更替所需的2.1个孩子 [1] - 近二十年来美国生育率持续下滑,已与西欧部分国家相当,不同年龄组女性生育率均出现下降 [1] - 全球生育率下降与经济拮据、缺乏优质医疗保健、性别不平等、生活成本上升、地缘政治及缺乏合适伴侣等因素相关 [1] 美国出生人口数据 - 去年美国出生人数比前一年增加1%,约3.3万人,全美出生婴儿总数超过360万人 [2] - 美国人口仍在自然增长,出生人数大于死亡人数 [2] 政府政策与专家观点 - 特朗普政府出台多项鼓励生育措施,包括提供生育基金,但人口专家认为这些措施象征性大于实际效果 [2] - 专家指出政府措施未解决育儿假和儿童保育负担等基本问题 [2] - 有学者认为生育率下降是持续过程中的一部分,不必过度恐慌 [2]
被挤压的生存空间:普通人的呼吸被资本和技术悄然裹住
搜狐财经· 2025-07-23 10:52
社会就业压力 - 失业现象从个人悲剧演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系统性风险,案例显示2025年3月至6月全家三个劳动力接连失业[2] - 评论区大量用户反映类似失业经历,形成群体性共鸣[2] 教育行业萎缩 - 2025年全国预计有2.6万所幼儿园消失,平均每天50余所,安徽六安20所私立幼儿园集体终止办学[4][5] - 生育率崩塌导致行业衰退,总和生育率跌至1.09,近六成育龄人群明确拒绝生育[5] 科技行业裁员潮 - 2025年上半年微软裁员9000人,谷歌和Meta技术团队大幅缩减,IBM行政部门8000个岗位被AI替代[7] - 微软近30%代码已由AI生成,显示技术替代人工趋势加速[7] 财富分配失衡 - 广义货币达292.5万亿但财富分配倾斜,房地产吸走38万亿贷款,京沪家庭超四成收入用于房贷[7] - 互联网平台抽成高达30%,餐饮商家利润被压缩至不足10%,制造业利润率5.6%远低于银行业12.5%[7] 医疗财务压力 - 医保基金紧张导致报销目录缩水,大病自费部分可掏空家庭十年积蓄[7] - 老龄化加剧家庭负担,中年夫妻赡养四位老人成为常态[7] 个体应对策略 - 失业女性通过运营公众号、制作PPT等技能维持现金流,保持社保缴纳[13] - 控制日常开支,将日伙食费压缩至20元,23万元存款作为财务缓冲[13] - 系统性学习英语和PPT技能,保持运动习惯进行自我增值[13] 小微企业韧性 - 修车铺通过专注基础服务维持经营,小面馆通过改用新鲜食材吸引顾客回流[10][15] - 实体店铺在行业寒冬中通过调整经营策略实现缓慢复苏[15]
德国生育率持续下降
快讯· 2025-07-17 22:59
德国生育率数据 - 德国2024年总和生育率为1 35 比上一年下降2% [1] - 2024年共有67 71万名婴儿出生 [1] - 生育率下降速度显著放缓 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下降8%和7% [1]
假如中国生育率继续降低,当人口降至8亿时,日子会更舒服吗
搜狐财经· 2025-07-06 15:50
人口生育率现状 - 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国家总和生育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名倒数第二,且可能低于预测数字[3] - 出生人口自2017年起连续七年下降,生育主力年龄段女性数量持续减少[3][5] - 平均每个妇女生育孩子数量远低于维持人口规模所需水平[3] 生育率下降原因 - 生育观念转变:从"养儿防老"转向追求个人价值实现和生活质量[7] - 养育成本高昂:在中国养大一个孩子至17岁的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6.3倍,全球排名第二高[9] - 机会成本显著:女性生育对职业发展影响大,可能导致晋升受阻或辞职[12] - 住房/教育/医疗支出构成三大经济压力,其中教育支出尤为突出[9] 政策应对措施 - 直接经济补助:向生育家庭提供现金补贴[13] - 配套支持政策:税收优惠/购房政策倾斜/托育服务扩容[13] - 重点解决0-3岁入托率低问题,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13][15] - 保护女性就业权益,缓解工作家庭矛盾[15] - 参考法国经验建立多层次补贴体系和托儿服务[17] 人口减少影响 潜在积极影响 - 人均资源占有量提升(耕地/淡水/能源)[22] - 公共服务压力减轻(交通/医疗排队等)[22] - 就业市场竞争缓和,教育资源分配可能改善[21][22] 主要挑战 - 劳动力短缺将冲击制造业/服务业,推高人力成本[23] - 养老金体系承压:缴费人群减少而领取人群扩大[26] - 医疗资源紧张:老年群体需求增加与医护人员减少并存[26] - 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农村学校可能面临合并或关闭[28] 长期发展路径 - 需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消化劳动力减少影响[25][28] - 政策调整需持续强化以维持社会活力[30] - 人口结构变化既是挑战也可能转化为发展机遇[28][30]
日本将征收“单身税”,每月最高要缴1650日元,人口危机能解决吗
搜狐财经· 2025-07-03 08:56
全球生育政策趋势 - 俄罗斯设立"怀孕日"并恢复"英雄母亲"称号 提供现金补贴、延长产假等奖励 最高可与普京共进晚餐 [5] - 西班牙小镇推出生育奖励政策 每出生一个婴儿赠送价值300美元的伊比利亚小奶猪 [5] - 丹麦旅游公司推出"怀孕旅行奖励" 旅行期间怀孕可获三年婴儿用品 [5] 欧洲国家生育福利 - 瑞典提供长达数年的带薪产假 鼓励夫妻共同休假并根据时长给予额外补贴 [7] - 法国强制要求男性休产假 [7] - 德国提供长达三年的育儿假和育儿金 [7] - 新加坡为生育二胎发放高达80万元人民币的津贴 [7] - 韩国探讨每周工作4.5天制 为孕妇提供免费体检 [7] 日本生育政策调整 - 日本计划调整健康保险费 每人每月需额外支付250-450日元 资金用于补贴有孩子家庭 [9] - 调整方案被误读为"单身税" 最高达1650日元 引发广泛争议 [9] - 政府澄清并非针对单身人士的税收 [9] 中国生育压力现状 - 高昂房价和高额教育成本是主要压力源 买房需耗尽两代人积蓄并背负数十年房贷 [12] - 教育内卷导致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焦虑 择校费、学区房、补习班等成本巨大 [12] 生育政策效果分析 - 各国生育政策效果有限 需从根本解决住房和教育等经济压力 [14] - 创造公平友好的社会环境比强制政策更能提升生育率 [14] - 日本"单身税"乌龙事件显示政策需避免误导性信息和个人选择干涉 [14]
“保楼市”还是“保孩子”?国家动真格,向生娃方向“出手”了
搜狐财经· 2025-06-29 14:30
生育率与房价的双重挑战 - 2023年全国新生儿出生人口仅为902万,较2017年的1758万锐减近一半 [1] - 2024年7月全国100个城市二手住宅平均价格跌至14653元/平方米,连续下跌27个月,环比下跌0.74% [1] - 二三线城市100平米商品房价格普遍超过150万,对年轻人造成巨大经济压力 [1] - 2023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343万对,同比减少49.8万对 [1] 政府应对策略 - 2016年起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2021年调控次数高达650次 [2] - 各地放松限购限贷政策,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点,首付比例从3成降至2成 [2] - 计划未来五年建设600万套保障房,年均120万套,价格远低于市场价 [2] - 取消结婚登记对户口簿的要求,仅需身份证即可登记 [4] 政策目标与效果 - 稳定房地产市场有利于短期经济发展 [6] - 提升生育率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 [6] - 保障房建设既能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又能分流商品房市场需求 [2] - 降低房价压力和简化结婚流程为提升生育率创造条件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