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口增长
icon
搜索文档
11省份近三年常住人口正增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12 21:41
全国人口发展趋势 - 2022年以来全国人口累计减少432万人,进入减量阶段,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特征 [2] - 近三年有11个省份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包括浙江、广东、新疆、海南、江苏、安徽、贵州、福建、宁夏、西藏和湖北 [2] - 长三角和珠三角成为人口迁移流入主要地区,人口持续向发达地区和各省域内中心城市集聚 [2] 重点省份人口增长 - 浙江省近三年常住人口增加130万人,位居全国第一,所有设区市均保持人口正增长 [2] - 广东省人口出生率达8.89‰,2024年出生人口增加10万人至113万人,连续7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 [4] -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正增长的11个省份主要为西部省份和东部沿海省份,包括西藏、宁夏、新疆、云南等地 [4] 重点城市人口变化 - 近三年常住人口增量前五城市分别是合肥(53.7万人)、贵阳(50.2万人)、杭州、长沙和郑州,其中4个来自中西部省会城市 [3] - 合肥市2024年常住人口达1000.2万人,成为长三角第4个、全国第18个千万人口大市 [3] - 贵阳市连续4年人口净增量达到10万人以上,受益于强省会和强人才战略 [3] 人口增长驱动因素 - 产业发展是集聚人口的关键支撑,产业布局变化带动经济和人口密度变化,合肥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吸引年轻人 [3] - 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城乡差别小,对吸收劳动力有利 [2] - 高出生率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华南,2024年有10个省份人口出生率超过8‰,包括西藏、宁夏、贵州等地 [4]
11省份近三年常住人口正增长 多个中西部强省会人口快速增长
第一财经· 2025-11-12 20:51
全国人口趋势总览 - 2022年以来中国人口进入减量阶段 呈现少子化 老龄化 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 [1] - 近三年全国人口累计减少432万人 [1] - 有11个省份2024年常住人口比2021年实现正增长 包括浙江 广东 新疆 海南 江苏 安徽 贵州 福建 宁夏 西藏和湖北 [1] 人口增长领先省份与城市 - 浙江近三年常住人口增加130万人 增量位居全国第一 且所有设区市均保持人口正增长 [1] - 广东人口增量同样在全国遥遥领先 [1] - 近三年常住人口增量前五的城市分别是合肥(增加53.7万人) 贵阳(增加50.2万人) 杭州 长沙和郑州 其中4个来自中西部省会城市 [1][2] - 合肥2024年常住人口达1000.2万人 成为长三角第4个 全国第18个千万人口城市 [2] - 贵阳市已连续4年人口净增量达到10万人以上 [2] 人口迁移与集聚特征 - 长三角和珠三角成为人口迁移流入的主要地区 [1] - 人口向发达地区集聚的同时 各省域内部人口继续向中心城市流动 [1] - 浙江因民营经济主导 涉及面广 区域经济均衡 城乡差别小 对吸收劳动力有利 [1] - 合肥通过集聚提升原有产业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光伏 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吸引年轻人 [2] -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 吸引人才和人口集聚 [3] 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 - 2024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6.77‰ [3] - 14个省份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10个省份出生率超过8‰ 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和华南地区 [3] - 11个省份202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正增长 比上一年增加3个 主要是西部省份和东部沿海省份 [3] - 广东2024年人口出生率达8.89‰ 出生人口达113万人 比上一年增加10万人 连续7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 [3]
11省份近三年常住人口正增长
第一财经· 2025-11-12 20:44
全国人口发展趋势 - 2022年以来全国人口累计减少432万人,进入减量阶段,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分化特征 [2] - 近三年有11个省份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包括浙江、广东、新疆、海南、江苏、安徽、贵州、福建、宁夏、西藏和湖北 [2] - 浙江近三年常住人口增加130万人,位居全国第一,且所有设区市均保持人口正增长 [2] 区域人口集聚格局 - 长三角和珠三角成为人口迁移流入的主要地区,人口持续向发达地区及各省域内中心城市集聚 [2] - 近三年常住人口增量前五的城市分别是合肥(增加53.7万人)、贵阳(增加50.2万人)、杭州、长沙和郑州,其中4个来自中西部省会城市 [3] - 合肥2024年常住人口达1000.2万人,成为长三角第4个、全国第18个千万人口大市 [3] 人口增长驱动因素 - 产业发展是集聚人口的关键支撑,合肥通过集聚提升原有产业及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吸引年轻人 [3] - 贵阳实施"强省会""强人才"战略,连续4年人口净增量达10万人以上 [3] - 广东2024年出生人口达113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0万人,连续7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产业升级成效吸引人才集聚 [6] 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 - 2024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6.77‰,有14个省份高于平均水平,其中10个省份出生率超过8‰,主要位于西部和华南地区 [4] - 2024年有11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正增长,比上一年增加3个,主要是西部省份和东部沿海省份 [4] - 高出生率省份与近三年常住人口增长地区高度重合,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和华南沿海地区 [5]
11省份近三年常住人口正增长,多个中西部强省会人口快速增长
第一财经· 2025-11-12 20:05
全国人口发展趋势 - 2022年以来全国人口进入减量阶段 近三年累计减少432万人[1] - 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 老龄化 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1] - 长三角和珠三角成为人口迁移流入的主要地区 人口仍在向发达地区集聚[1] 省份人口增长情况 - 全国有11个省份2024年常住人口比2021年实现正增长[1] - 浙江近三年常住人口增加130万人 位居全国第一 所有设区市均保持正增长[1] - 广东人口增量在全国遥遥领先 近三年人口保持正增长[1] - 其他正增长省份包括新疆 海南 江苏 安徽 贵州 福建 宁夏 西藏和湖北[1] 城市人口增长亮点 - 近三年常住人口增量前五城市为合肥 贵阳 杭州 长沙和郑州 其中4个来自中西部省会[2] - 合肥近三年常住人口增加53.7万人 位居各大城市第一 2024年常住人口达1000.2万人[2] - 贵阳近三年常住人口增量达50.2万人 位居第二 连续4年人口净增量超10万人[2] 人口增长驱动因素 - 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导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城乡差别小 有利吸收劳动力[1] - 产业发展是集聚人口支撑 合肥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规律 集聚提升原有产业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光伏 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2] - 贵阳人口增长得益于强省会和强人才战略落地见效[2] - 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净流入)[2] 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 - 2024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平均水平为6.77‰[3] - 14个省份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10个省份超过8‰ 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和华南地区[3] - 11个省份202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正增长 比上一年增加3个 主要是西部省份和东部沿海省份[3] - 广东2024年人口出生率达8.89‰ 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增加10万人 达113万人 连续7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3]
普京催生:至少生三个孩子应成为俄罗斯常态
第一财经· 2025-10-26 19:23
核心观点 - 俄罗斯总统普京主持召开人口政策委员会首次会议,讨论生育率降低问题及对年轻家庭的扶持 [3] - 普京表示生育率下降已成为全球性挑战,俄罗斯将选择对家庭给予全力支持,而非依赖移民 [4] - 国家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人口增长,因为其关乎国家未来 [4] 人口政策方向 - 国家政策旨在让养育三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成为俄罗斯的常态和自然生活方式 [4] - 国家并非呼吁民众盲目生育以致陷入贫困,而是准备解决资金和人力资源问题 [5] - 国家不会施加压力,决定生育是个人私事,国家任务是通过支持让人们向往为人父母 [5]
普京催生
中国基金报· 2025-10-26 17:53
人口政策核心观点 - 俄罗斯总统普京主持人口政策委员会首次会议,讨论生育率降低问题及对年轻家庭的扶持 [1] - 普京表示生育率下降已成为全球性挑战,经济发达国家首先面临,俄罗斯亦不能幸免 [2] - 俄罗斯明确选择对家庭给予全力支持,目标是使养育三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成为国家常态和自然生活方式 [2] - 国家所有规划及项目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人口增长,因这关乎国家未来 [2] 政策实施路径 - 国家并非呼吁民众盲目生育以致陷入贫困,而是准备尽一切努力解决资金和人力资源问题 [2] - 国家不会在生育问题上施加压力,决定是否生育是个人私事 [2] - 政策任务是通过共同努力,让年轻一代真心向往为人父母,并确信国家会在需要时伸出援手 [2] 国际背景与俄罗斯选择 - 许多欧洲国家通过向移民敞开大门应对人口挑战,但导致文化认同丧失和犯罪率上升 [2] - 俄罗斯将选择走自己的路,避免欧洲国家采取移民政策所带来的问题 [2]
普京催生
中国基金报· 2025-10-26 17:02
俄罗斯人口政策会议 - 俄罗斯总统普京主持人口政策委员会首次会议 讨论生育率降低问题及对年轻家庭扶持 [2] - 普京表示生育率下降已成为全球性挑战 经济发达国家首先面临 俄罗斯也不能幸免 [2] - 俄罗斯选择对家庭给予全力支持 目标是使养育三个及以上子女家庭成为国家常态和自然生活方式 [2] - 实现人口增长被强调为国家规划 国家项目及一切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因这关乎国家未来 [2] - 国家并非呼吁盲目生育致贫困 而是准备解决资金和人力资源问题 不施加压力 决定生育是个人私事 [2] - 国家任务是通过共同努力让年轻一代向往为人父母 并确信国家会在需要时伸出援手 [2]
新加坡总人口增至611万人 创历史新高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08:10
总人口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新加坡总人口增至611万人,创历史新高 [1] - 总人口同比增长1.2%,增幅低于去年同期的2% [1] - 去年该国总人口首次超过600万人 [1] 人口结构变化 - 外籍工人数量达191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7% [1] - 年龄65岁及以上公民占总人口比例从2015年的13.1%增至2025年的20.7% [1] - 80岁及以上公民人数从2015年的9.1万人增至2025年的14.5万人,增幅达60% [1] 政策与影响 - 移民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和低出生率对人口的影响,并防止人口长期减少 [1] - 新加坡政府将“继续保持适度的移民步伐” [1]
李迅雷:大国债务——经济增长的代价
搜狐财经· 2025-09-03 12:47
宏观杠杆率国际比较 - 中国2025年二季度宏观杠杆率首次突破300% 从一季度298.5%升至300.4% 上升1.9个百分点[1] - 2019-2024年中国宏观杠杆率增幅达47个百分点 显著高于德国(-3.4)、日本(4.1)和美国(-7)[28] - 美国《大而美法案》将净增加3.4万亿美元基础赤字 2028年对GDP促进作用达峰值[1] 部门杠杆率结构分析 - 中国企业部门杠杆率从2019年125.5%升至2024年139.4% 德日美同期呈现下降趋势[5] - 政府部门杠杆率从2019年59.6%持续上升至2024年88.4% 而德日美先升后落[9] - 居民部门杠杆率变化平稳 四国波动幅度在正负5个百分点区间[4] 国有企业杠杆特征 -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85.6%高于非国有企业78.3% 2022年以来国企杠杆率明显提高[7] -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为负 非国有企业杠杆率未显著提升[7] - 疫情后非金融企业加杠杆主要来自国有企业[7] 政府债务计量差异 - BIS与NIFD统计口径差异达30个百分点 BIS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计入政府杠杆[20] - 地方政府杠杆率从2019年21.2%升至2025年一季度36.8% 增速快于中央政府[23] - 德日美市场价值计价政府债务增幅低于账面价值 主因债券收益率上升[28][29] 经济增长效率分析 - 2023-2024年中国GDP平减指数分别下降0.51%和0.71% 弱于德日美价格水平[32] - 资本存量/GDP比值达4.84倍 高于德国3.72和日本2.98[44] - 实际IRR从超20%回落至2019年7.7% 低于日本11.2%[44] 生产要素效率比较 - ICT投资占比仅10% 显著低于美国过半水平[45] - 全要素生产率0.4 低于德国0.6和日本0.65[42] - 人力资本指数低于相同发展阶段德日两国[41] 政策效果评估 - 逆周期政策效果优于西方国家 因银行体系以国有银行为主[15][17] - 政府举债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益递减 2022-2024年名义经济增速持续慢于美国[23][33]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1.6% 受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增长拖累[47]
最新统计显示巴西人口增长至2.134亿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1:10
巴西人口总量 - 截至2025年7月1日总人口达2.134亿人 [1] - 较2024年增长0.39% [1] - 较2022年人口普查增加5.1% [1] 区域人口分布 - 圣保罗州人口4610万占全国21.6% [1] - 米纳斯吉拉斯州2140万位列第二 [1] - 里约热内卢州1720万排名第三 [1] 人口变化趋势 - 罗赖马州73.9万人最少但增幅达3.07% [1] - 预计2041年达峰值2.2亿人 [1] - 2042年起下降至2070年或降至1.992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