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

搜索文档
杜鹏:从五方面入手增强中青年养老“安全感”
中国新闻网· 2025-08-16 00:45
中国式养老体系建设 - 中国正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家庭共时性变迁","70后""80后""90后"普遍面临养老困惑,需结合社会保障制度和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特色养老体系 [1] - 养老方式从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化养老,基本养老服务从兜底补缺升级为均等普惠,形成区别于传统和其他国家的"中国式"特征 [1] - 官方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重点发展养老事业和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目标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1] 增强中青年养老安全感的五大路径 政策与制度层面 - 构建中央到地方的立体化政策体系,强化居家、社区、机构与医养结合服务的联动,通过政策引导优质资源下沉 [2] - 通过税费减免、运营补贴等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扩大专业化服务供给规模,形成"政府兜底+社会补充"的多元协同生态 [3] 服务体系建设 - 在社区和街道层面建设融合老年食堂、日间照料等功能的一站式综合体,打造15分钟步行可达的养老服务圈 [2] - 搭建养老云平台整合服务机构、志愿者及医疗资源,利用智慧技术提升服务匹配效率与精准度 [2] 服务内容优化 - 提供精神关怀与社交支持服务,包括心理疏导、文化活动和邻里互助,缓解老年人孤独感并增强社区归属感 [2] - 支持涉老公益基金会、基层老年协会等组织发展,激活社区内生动力以完善服务网络 [3]
人口16连跌!这个亚洲国家,绷不住了
创业邦· 2025-08-14 18:11
人口趋势 - 日本人口连续16年下降,2025年1月1日总人口为1.2065亿,较上年减少90.8万,创有统计以来最大降幅[5][6] - 2024年日本出生人数68.6万(历史新低),死亡人数近160万(历史新高),少子化与老龄化双向夹击[6] - 日本中位数年龄达49.4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9.6%,老龄化程度全球最高[7] 区域分化 - 2024年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仅东京都人口增长(突破1400万),东京都市圈人口超3000万,其他地区均下滑[9] - 部分区域人口跌破百万(如鸟取县仅52万),年均关闭400多所中小学校,超半数私立大学招生不满[9] 生育政策 - 日本2024年总和生育率1.15(历史最低),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但高于韩国(0.75)[10][11] - 生育补贴体系覆盖0-18岁,平均补贴总额352万日元(约16.4万元),包括一次性生育补助金50万日元、0-3岁每月1.5万日元育儿津贴等[11][12] - 2024年新政:三孩家庭子女国立大学学费全免,高中教育免费(公立全免/私立最高补贴45.7万日元/年)[11][12] 移民影响 - 欧盟通过移民实现人口正增长(2024年增107万至4.504亿),日本居住外国人增35万至377万(11年最大增幅)[13][15] - 日本推出"儿童与育儿支援金",向全民征收2400-12000日元/年税费补贴育儿家庭[13]
人口16连降,日本绷不住了
虎嗅APP· 2025-08-14 08:18
人口趋势 - 日本人口连续16年下降,2025年总人口为1.2065亿,较上年减少90.8万,创历史最大降幅[4][6] - 自2008年以来累计减少近700万人,相当于两个大阪市人口规模[6] - 2024年出生人数68.6万创历史新低,死亡人数近160万创历史新高[8] - 人口中位数年龄达49.4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9.6%,为全球最老龄化国家[12][13] 区域分化 - 2024年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仅东京都人口增长,其余46个地区均下滑[15] - 东京都人口突破1400万,都市圈超3000万,而鸟取县人口仅剩52万[15] - 年均关闭400多所中小学校,超半数私立大学招生未满员[16][17] 生育政策 - 2024年总和生育率1.15创1947年以来新低,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20][22] - 过去20年累计投入66万亿日元(约3.2万亿人民币)刺激生育[6] - 构建0-18岁全方位补贴体系,平均每个孩子补贴352万日元(约16.4万人民币)[26] - 三孩家庭可享国立大学学费全免,基础教育阶段学费全免[27][28] 国际比较 - 欧盟2024年人口4.504亿创历史新高,净增107万,主要依赖230万移民净流入[33][39] - 日本2024年外国居民数大增35万至377万,创11年最大增幅[44] - 东亚国家普遍面临文化认同障碍,移民政策相对保守[40][45]
中国人口越来越少,为什么欧洲人口越来越多?
创业邦· 2025-08-11 18:19
人口负增长趋势 - 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降至1.3,远低于2.1的代际更替水平,2022年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6] - 联合国预测我国人口负增长将持续加剧,本世纪中叶年降幅将超1000万,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瑞典人口规模 [9] - 日韩两国更早进入人口负增长,韩国生育率全球最低,百年后人口或不足当前1/3,东亚生育率下世纪仍将全球垫底 [11] 欧洲移民模式 - 欧洲通过移民实现人口稳定,2023年近600万移民进入欧盟,德西两国吸收超40%,移民成为抵消自然人口下降的唯一因素 [14] - 欧盟人口已超4.5亿,移民延长人口惯性增长时间,穆斯林移民群体显著提升生育水平 [13][21] - 德国外籍人口达1406万(2024年),土耳其裔长期占主导,近年乌克兰难民数量激增至133万 [26][27] 人口惯性理论 - 人口惯性导致生育率下降后人口不会立即减少,东亚因生育率骤降导致惯性转变快于欧洲 [17][21] - 欧洲通过移民延缓惯性衰退,即使生育率回升也难以立刻扭转下降趋势,需长期政策干预 [18][23] - 人口趋势一旦形成难以逆转,政策效果具有滞后性,移民是延缓负增长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23] 移民政策实践 - 欧洲建立专业人口研究机构(如法国INED、德国BiB),形成系统化移民管理体系 [25] - 德国通过"客工计划"形成永久性土耳其移民社区,英法接纳前殖民地移民,近年重点吸收乌克兰难民 [25][26] - 2015年叙利亚危机和2022年俄乌冲突分别引发数百万难民涌入,德国累计接收超120万庇护申请者 [28][29] 移民社会挑战 - 移民引发族裔结构变化和文化冲突,穆斯林群体与基督教主流社会存在历史性紧张关系 [33][38] - 移民聚居区形成社会隔离,叠加经济劣势导致融入困难,极右翼势力借机崛起 [36][38] - 俄罗斯计划引进百万印度劳工但面临配额限制,朝鲜劳工数量增长可能加剧排外情绪 [39] 长期人口展望 - 移民暂缓欧洲人口萎缩但无法根本改变负增长趋势,"发展即避孕药"定律持续作用 [41] - 欧洲需平衡移民数量与结构性问题,同化政策效果将决定人口稳定的持续时间 [32][41] - 全球生育率普遍下降背景下,移民来源终将枯竭,欧洲终将面临人口负增长挑战 [41]
台湾人口连续19个月负增长
新华社· 2025-08-09 16:38
根据台湾地区内部事务管理部门公布的最新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台湾人口总数为23337936,计算自 然增加与社会增加后,总人口较6月份减少8805人,为连续19个月负增长。 统计资料还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台湾总户数为9815928户,同比增加491943户。今年前7个月新生儿 64314人,比去年同期减少9984人。今年7月出生数为8939人,年粗出生率为4.51‰,较去年同期少了 1485人;7月人口死亡数为16846人,折合年粗死亡率为8.50‰。 另据台有关部门的人口推估查询系统最新资料,台湾总人口数在2019年达最高峰2360万,之后逐年下 降,直到2023年小幅回升;估计最快在2030年,台湾总人口将低于2300万。 (文章来源:新华社) 据8日公布的户籍登记资料,台湾65岁以上人口数为458万人,占总人口19.64%。据介绍,一般将65岁 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20%或更高的社会定义为"超高龄社会",业内估算台湾今年将正式迈入"超高 龄社会"。 ...
中国人口越来越少,为什么欧洲人口越来越多?
虎嗅APP· 2025-08-08 17:43
人口负增长现状与趋势 - 中国2020年总和生育率降至1.3(远低于2.1的代际更替水平),2022年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且趋势难以逆转 [5] - 联合国预测中国本世纪中叶人口年降幅将超1000万(相当于瑞典总人口) [9] - 日韩生育率全球垫底,韩国百年后人口或不足当前1/3,东亚生育率下世纪仍将维持世界最低水平 [11] 欧洲人口稳定机制 - 欧洲通过移民实现人口稳定,2023年近600万非欧盟移民涌入(德西两国吸收超40%),移民成为抵消自然人口下降的唯一因素 [15] - 欧盟人口连续四年增长至超4.5亿,移民延长人口惯性增长周期 [14][23] - 穆斯林移民显著提升生育水平,延缓欧洲人口下降速度 [23] 人口惯性理论 - 人口惯性导致生育率下降后人口仍会惯性增长一段时间,但东亚因生育率骤降使惯性周期极短 [18][20] - 人口基数决定惯性强度,欧洲通过移民扩大育龄人口基数,推迟负增长拐点 [23] - 政策干预难以快速逆转人口趋势,移民是延缓负增长最直接手段 [25] 欧洲移民政策实践 - 德法英通过接纳前殖民地移民(如土耳其人)、客工计划(德国70年代引进土耳其劳工)及难民吸纳形成永久性移民社区 [28][29] - 德国2023年外籍人口达1406万,乌克兰难民占比快速上升至133万(2024年数据) [31][32] - 2015年中东难民危机和2022年俄乌冲突分别带来数百万难民,成为劳动力补充重要来源 [32][33] 移民引发的社会挑战 - 移民导致族裔结构变化,穆斯林群体与欧洲本土文化冲突加剧社会紧张 [37][42] - 移民聚居区形成社会经济隔离,同化政策(如德国BAMF机构)效果有限 [38][42] - 极右翼势力借反移民情绪崛起,多国选举中得票率超20%(法国37.8%、奥地利25.3%) [39][41] 俄罗斯移民策略 - 俄罗斯2030年劳动力缺口或达240万,计划2025年前引进23.5万外劳(含7.2万印度技术工人) [42] - 朝鲜劳工输入量增长,但非斯拉夫族移民可能激化排外情绪 [42] 长期人口趋势 - 全球生育率普遍下降,欧洲移民生育率终将趋同本土水平,人口负增长不可避免 [43] - 欧洲需持续平衡移民引入与社会结构稳定以推迟负增长时点 [44]
二十多年房地产市场野蛮生长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03 04:22
房地产供需失衡 - 全国房屋空置率高达21.3%,约1.2亿套住房闲置,远超国际5%的标准比例 [1] - 一二线城市空置率平均16.5%,三四线城市达26.4%,中西北部地区超30% [1] - 房地产过剩与地方土地财政直接相关,2015-2023年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比超40% [1] 人口与住房需求变化 - 2023年出生人口跌破900万至891万,死亡人口1109万,自然增长率-0.15% [1] - 2024年人口净减少约180万,家庭规模从2010年3.1人降至2024年2.62人 [1] - 人口负增长与家庭小型化导致住房总需求增速放缓,部分地区需求绝对减少 [1] 房价与购买力矛盾 - 2024年底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18.7,二线城市12.5,三四线城市8.3 [1] - 三四线城市普通家庭需不吃不喝10年以上才能购房 [1] - 高房价抑制有效需求释放,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1] 投资性购房现象 - 全国约38%城镇住房为投资性购房,其中近四成长期闲置 [3] - 部分热点城市投资购房比例超50%,住房属性从居住异化为金融工具 [3] - 投资性购房导致大量住房脱离居住功能,加剧市场过剩 [3] 城镇化发展问题 - 城镇化率从40%提升至65%仅用20年,远超西方发达国家100年进程 [4] - 过度追求城镇化速度违反发展规律,导致资源浪费与经济风险 [4] -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房地产推动GDP,忽视实际需求匹配 [1][4] 行业典型案例 - 恒大事件与碧桂园无力偿还贷款反映行业高杠杆风险 [3] - 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投资性房产成为家庭财务负担 [4] - 住房金融化趋势削弱实体经济投入,影响制造业与科技发展 [4]
原新:打破传统“男主外女主内”分工,男性参与育儿对提升生育意愿有积极作用
凤凰网财经· 2025-07-30 07:13
国家育儿补贴政策 - 2025年1月1日起实施国家育儿补贴制度,符合规定的生育新生儿每年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3周岁,三年共计10800元/孩 [1] - 补贴标准为全国性最低标准,允许地方政府根据财政状况提高但不能降低,采用分年度发放方式缓解财政压力 [1][4] - 政策首次在国家层面推出直接现金补贴,区别于以往地方差异化补贴模式,体现普惠性和公平性 [2][3] 人口发展趋势 - 预测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将维持在12-13亿,但后期可能因低生育率导致加速衰减 [1][7] - 15-49岁育龄女性数量将从3.2亿降至2亿左右,生育意愿代际递减:80后约2孩,90后1.6孩以下,00后不足1.5孩 [5] - 女性初婚年龄从2010年24岁推迟至28岁以上,初育年龄升至29-30岁,时间压缩效应限制生育潜力 [5] 老龄化挑战 - 2024年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22%,2035年突破4亿占30%,2050年超5亿占40% [8] - 老龄化受婴儿潮人口进入老年期影响,本世纪70年代前中国将保持全球最大老年人口规模 [8] - 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升至79岁,预计2050年达84岁,老年抚养期拉长加重社保负担 [8] 生育支持体系 - 需构建系统性支持体系,包括提升结婚率、建立婚育公共服务政策体系、促进政策协同等 [6] - 建议采取"顶层设计+基层创新"模式,覆盖婚恋、生育、养育、教育全过程 [6] - 政策价值应从"促进婚育"转向"支持家庭发展",为年轻人创造公平生活环境 [6] 性别平等与生育 - 打破"男主外女主内"传统分工,男性参与育儿对提升生育意愿有积极作用 [3][10] - 国际经验显示强制男性参与育儿的制度设计能促进家庭性别平等 [10] - 生育保险制度需改革以覆盖灵活就业者等群体 [9]
2025中国人口形势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18 11:30
中国人口全景概览(2025年) - 中国总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2024年末为14.08亿,2022-2024年分别减少85万、208万、139万人 [1] - 性别比104.3,男性7.19亿,女性6.8919亿,男性比女性多3097万 [1] - 城镇人口9.435亿,乡村人口4.6478亿 [1] 年龄结构 - 0-14岁占比16.9%(2.38亿),15-59岁占比62.2%(8.77亿),60岁及以上占比20.9%(2.95亿) [2] -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4%,总和生育率跌至1.05(全球倒数第五),出生人口902万(1944年以来最低) [2] 人口流动与地区分布 - 东部省份人口占比提升至40.32%,东北三省人口全部负增长 [3] - 广东人口增量最高(+74万),浙江(+43万)、新疆(+24.8万)紧随其后 [7] - 山东、河南、黑龙江人口减少最多(合计-105.8万),东北三省降幅占全国前三 [7] 老龄化趋势 - 2023年65岁及以上人口达2.17亿(占15.4%),预计2050年占比达32.6% [9] - 2022-2036年为老年人口增长最快时期,2056年后老年人口绝对数量下降 [9] - 家庭养老难以为继,1963年出生人群平均子女数比1936年减少150% [9] 生育困境与政策建议 - 中国生育率已低于更替水平(2.1)50%以上,经济压力和婚育推迟是主因 [13] - 国际经验显示法国通过"早干预+高补贴"将TFR稳定在1.8,韩国0.72的教训需警惕 [13] - 2025-2035年为育龄女性总量稳定期(2.9亿),需全面放开生育并实施激励 [16] 县域发展挑战 - 90%县域人口净流出,2020-2023年县域人口减少4000万 [14] - 应对策略包括发展都市圈卫星城、布局低空经济和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建设"平急两用"韧性城市 [14] 长期人口预测 - 低生育方案(TFR=0.72)下,2100年人口降至3.2亿,老龄化率50.7% [15] - 高生育方案(TFR=1.31)下,2100年人口5.9亿,老龄化率32.6% [15]
越南国会通过法律修正案 取消生育限制
快讯· 2025-06-04 14:07
越南人口政策调整 - 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人口法令》第十条修正案 允许夫妻及个人自主决定生育时间 子女数量及生育间隔 新法规基于平等原则 考虑年龄 健康状况 学习条件 工作性质 收入水平及育儿能力等因素 [1] - 此前越南《人口法令》第十条规定 除政府特别批准情形外 夫妻及个人仅允许生育一至两个孩子 [1] - 新法规自通过之日起立即生效 [1] 越南人口趋势预测 - 越南"人口黄金期"将于2039年结束 [1] - 适龄劳动人口规模在2042年达到顶峰 [1] - 2054年后将出现人口负增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