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

搜索文档
润物细无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下)
新华社· 2025-07-29 00:16
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 - 文化软实力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1] - 浙江精神激励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占全省67.2%的生产总值、73.4%的税收、80.8%的进出口、87.5%的就业、96.8%的经营主体 [13] - 民营企业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等5个榜单上数量位列第一 [13] 文化产业创新与改革 - 横店影视城从无到有,成为全球最大影视拍摄基地,实验区集影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于一体 [18][19][20] - 浙江动漫产业从起步到繁荣,杭州成为"动漫之都",拥有270多家上下游企业,从业人员超1.2万人 [25][27] -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国有文化单位"华丽转身",浙江歌舞剧院等完成"事转企"改制 [28] 民营经济转型与升级 - 浙江民营经济面临"成长的烦恼",用电、用水、土地供给紧张,利润一度滑坡 [11] - 民营企业"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现产业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 [12] - 浙商注重自主创新、品牌建设、资源节约、人才管理,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 [12] 文化IP与全球化 - 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销量登顶,中国文化惊艳世界 [23] - 中南卡通制作《郑和下西洋》《郑成功》等国潮动漫,版权卖到海外,单笔交易达10万美金 [25] - 中国国际动漫节永久落户杭州,现场销售额突破千万元,达成合同成交额30亿元 [27]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 磐安乌石村保护古村落,文旅收入达2亿元,吸引107万游客 [51] - "钱江浪花"艺术团送演出5000多场,吸引观众1000多万人次 [44][48] - 文化特派员制度带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48]
超100万人次关注!杭州再次掀起“实践热”
杭州日报· 2025-07-24 11:00
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热潮 - 杭州第二届"青爱的杭州"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不到一个月即获得超过100万人次关注 [5] - 高校实践团队结合专业特长开展"小切口、大纵深"调研,在城乡大地实施特色服务 [5] - 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故事在杭州新闻App形成强势传播效应,多支团队课题报告阅读量突破100万人次 [9] 热门实践主题 - "红船精神"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两大核心主题,其中后者正值理念提出20周年 [8] - 浙江大学医学院团队通过红色基地寻访、健康科普等活动探索"红医精神"在医疗技术革新等领域的时代新篇 [7] - 浙大城市学院团队运用高光谱智能计算技术监测京杭运河与西湖水质,推动"科技+人文"协同环保 [8] 标杆实践案例 - 浙江树人学院团队连续多年调研安吉县,与"两山"合作社共建实践基地,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9]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团队考察文化特派员制度,收集300多份问卷并访谈50余人,总结乡村振兴与文化繁荣共生经验 [10] - 实践成果包括形成科学治理依据、建立合作机制、产出传播素材等多维度产出 [8][9][10]
红途寻史迹,青春共语声——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子宣讲队暑期实践团赴莱芜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
齐鲁晚报· 2025-07-06 22:03
活动概述 -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组建"红途寻史迹,青春共语声"学子宣讲队暑期实践团,计划前往潍坊、泰安、滨州、烟台等多地开展系列宣讲实践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感悟革命精神,讲好红色故事,担当时代使命 [1] - 7月5日,实践团联合济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赴莱芜战役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参观学习、交流分享、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及"重温中共一大党史"主题宣讲 [1] 莱芜战役纪念馆参观 - 莱芜战役纪念馆是山东省内唯一全面反映鲁中区全民抗战的综合性场馆,师生重点参观了鲁中抗战展览馆,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献资料和逼真的场景复原,全方位了解1947年2月那场著名的莱芜战役 [2] - 莱芜战役由陈毅、粟裕指挥,历时63小时,是一场运动歼灭战,使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稳定了山东大局,为全国解放积累了宝贵经验 [2] - 师生们通过展览深入了解战前部署、先烈浴血奋战的历程以及战役胜利的重大影响,深刻体会到山东军民保家卫国的艰辛和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2] - 在莱芜战役全景画馆,师生们通过高17米、周长120米的模拟实战场景大屏,结合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与绘画艺术,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战争中的硝烟与战火 [5] 党史宣讲与精神传承 - 实践团成员张雅晗以《开天辟地换新貌,南湖红船扬帆行》为题,进行"重温中共一大党史"主题宣讲,讲述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程 [9] - 宣讲阐述了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作为建党精神之源的重要意义 [9] - 宣讲在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9] 社会实践基地共建 -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莱芜战役纪念馆举行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馆方希望通过共建基地为更多高校学生提供了解鲁中抗战历史的机会,期待青年学子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12] - 学院辅导员于一凡表示,共建基地将莱芜战役纪念馆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历史教育的鲜活教材,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坚强阵地,希望全体同学依托基地讲好抗战故事 [12] - 本次联合实践促进了校际交流合作,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实践基地为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让学生实地感悟革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提供了有效平台 [14]
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传承红色精神
央广网· 2025-07-02 15:23
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 - 中共一大纪念馆发布上海首个虚拟现实电影"数字一大·初心之旅",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与红色文化主题 [2] - 通过数字化工具传播党的创建历史,使不同场域的观众感受党的诞生地魅力 [2] 红色旅游与产业发展 -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推出"秀水泱泱 红船见证"专题展,展示20年"红船精神"研究成果及2005-2025年嘉兴全国劳动模范事迹 [2][3] - 江西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地考察井冈山神山村,记录革命老区通过红色旅游、黄桃、毛竹、茶叶等产业发展的情况 [3]
红船领航二十载④|“无中生有”的嘉兴,铸就产业丰碑
新浪财经· 2025-07-01 17:58
嘉兴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嘉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69.5亿元,工业实力仅次于杭州和宁波,发展质效跻身浙江省第一梯队[2] - 从农业小城崛起为工业强市,通过统筹优化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 - "无中生有"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产羊毛却成为全球最大毛衫集散中心,不产羽绒却供应全国半数羽绒服,无油脉却成为世界化纤产业高地[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洪合毛衫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马路市场"起步,发展至200多家企业、7万从业人员,年出口额超200亿元[4] - 2008年金融危机后洪合毛衫商会抱团参加广交会,开创行业先例,近两年转向欧洲、俄罗斯、迪拜市场,跨境电商平台"毛衫派"年销售额突破7000万美元[5] - 桐昆集团从濒临倒闭的乡镇化纤厂发展为营收超2000亿元的全球化纤龙头,新凤鸣集团年产量达1700万吨,数字化改造后人均产能800吨/年[5] 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 2024年嘉兴十七大传统制造业增加值1819.4亿元(全省第二),同比增长13.3%(全省第一)[7] -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44.4%,列全省第二,形成"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10] - 南湖高新区2024年工业总产值605亿元,集聚微电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产业,拥有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多家国家级实验室[9][10] 未来产业布局 - 中国电科南湖研究院发布国内首个类脑医疗大模型"脑启-素问",可解析200万篇临床文献与100万本医学书籍[11] - "乌镇之光"超算中心算力峰值180PFLOPs,存储能力60PB,带动嘉兴形成6.5万P智算规模(占浙江全省60%)[11] -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未来能源三大领域,氢能产业已形成全产业链布局,燃料电池电堆年产能1.25万套[13]
学习手记 |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
新华社· 2025-06-30 11:2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没有涉及公司和行业的具体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输出相关内容。新闻主要围绕"红船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展开,属于政治和历史范畴,与投资银行研究的公司和行业分析无关。建议提供包含经济、行业或公司数据的新闻内容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一所大学“解码”红船精神20年
中国青年报· 2025-06-29 06:33
红船精神研究机构 - 嘉兴大学红船精神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全国高校首家红船精神研究机构,地理位置靠近嘉兴南湖 [1] - 研究中心由时任学校党委书记胡建成领衔,成立两年后获批成为教育部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设立的首批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 - 中心聚焦红船精神内涵研究,包括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三大核心 [1] 红船精神提出背景 - 红船精神由习近平于2005年6月21日在《光明日报》文章中首次提出,今年是提出20周年 [1] -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源头精神,象征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1] - 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体现青年精神与政党创立初期的活力 [4] 研究成果与转化 - 研究中心将学术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打造"真理的味道·红船旁的大思政课"品牌 [1] - 开设"红船精神青春实践"必修课,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如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创演情景剧)感悟红船精神 [5] - 原创话剧《初心》已演出160余场,600余师生参与编导演,覆盖建党历史叙事 [6] 学术影响力与拓展 - 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填补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研究的空白,提出早期成员58人的结论 [7] - "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线上课程被360所高校采用,选课人数达19.69万,互动199万次 [8] - 嘉兴大学牵头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编写覆盖各学段的红船精神教材 [8] 青年教育与传播创新 - 通过话剧《初心》等"青年化表达"形式增强思政教育感染力 [6] - 研究生团队以红船精神传播项目获浙江省"挑战杯"竞赛金奖,探索可复制的育人模式 [9] - 课程设计结合专业背景与重大纪念日(如建党百年、共青团百年),强化实践参与 [5]
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嘉兴加速打造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
新浪财经· 2025-06-27 12:06
红船精神引领发展 - "红船精神"包含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成为嘉兴发展的核心动力 [2] - 嘉兴将"红船精神"融入城市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城乡融合 [1][4] - 二十年来,"红船精神"指引嘉兴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城乡均衡发展 [3][7] 经济发展成就 - 2024年嘉兴地区生产总值达7569亿元,同比增长5.6% [1] - 桐昆集团营收超2000亿元,新凤鸣产量达1700万吨,营业额1300亿元 [7] - 近三年政府科技投入年均增速27.5%,居全省首位 [1] 科技创新突破 -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研发柔性芯片和微型燃气轮机等高科技产品 [5] - 嘉兴创新指数134.4,保持全省第二,研发投入强度3.56% [8] - 科技成果转化指数274.86,位列全省第二 [8] 城乡融合发展 - 城乡居民收入比优化至1.51: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2249元 [8] - "飞地抱团"模式建成159个项目,贡献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30% [5]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产业用地供给,缪家村集体经济收入1800万元 [12] 特色产业发展 - 嘉兴不产羽绒却产出全国一半以上羽绒服,不产羊毛却是最大羊毛衫生产基地 [7] - 平湖市广陈镇设立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招引项目61个总投资58亿元 [12] - 徐家埭村打造"中国棒球第一村",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9][11] 交通枢纽建设 - 2023年综合交通投资800多亿元,乡镇三级以上公路通达率100% [8] - 通苏嘉甬高铁建成后,嘉兴将成为"8"字形超级枢纽 [20] - 嘉兴机场年底投入运行,将形成综合交通枢纽 [23] 人口与城市发展 - 2024年末常住人口560.8万人,十年增长超100万人 [23] - 嘉兴由"承接溢出效应"向"主动对外辐射"转变,打造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 [18] - 浙江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嘉兴总投资额超千亿元列全省第一 [23]
红船启航地 丹青铸精神
人民日报· 2025-06-22 05:47
红船精神的艺术表达 - 2005年6月21日首次提出"红船精神",20年来美术工作者通过实地写生、创作工程等方式推动主题创作拓展深化 [2] - 近期"红船颂"嘉兴美术成果展以68件画作从红船领航、文脉绵长、创新发展三个维度诠释红船精神 [2] - 南湖红船已融入嘉兴城市文化血脉,2001年起嘉兴市委市政府与中国美协合作举办五届"红船颂"展览 [2] 主题美术创作特点 - 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聚焦代表登船历史时刻,彰显红船精神力量 [3] - 油画《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南湖》将中国绘画诗性传统融入创作,渲染红船深远意境 [3] - 作品将历史图景与现代嘉兴轮廓、山河气魄、百姓生活结合,重构历史与当代精神对话 [4] 展览的创新价值 - "红船颂"开创主题性美术创作新天地,将革命文化与历史文化巧妙结合 [4] - 展览实现从历史坐标到精神符号的提炼,让红船精神绽放新时代光芒 [4] - 为其他主题展览提供借鉴,如叙事逻辑重构、跨地域精神映照等 [5] 技术与创作融合 - 数智技术为艺术创造开辟新空间,可延展审美维度并增强观众共鸣 [5][6] - 数智技术与美术深度融合将提升红色文化弘扬效果 [6] - 红船精神持续激发艺术创新动力 [6]
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创业新篇
人民日报· 2025-06-21 05:41
红船精神传承与创新 - 浙江嘉兴市将"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融入发展实践,引导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并推动实干争先[1] - 南湖革命纪念馆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通过流动展板、全国巡展及情景化设计(如5G+虚拟现实打卡点)扩大红色教育覆盖面[2][3] - "桐乡青年名嘴说"宣讲团累计开展5000余场宣讲,吸引1300名青年参与,受众达20万人次[4] 企业实践与党建引领 - 天通控股通过党员认领400余项攻坚项目,创造经济效益超3.8亿元,成为全球高端软磁材料和蓝宝石光电新材料龙头[6] - 嘉兴市2024年设立13万个党员示范岗和3300支先锋队,推动氢能、光伏新能源等13个产业链党委建设[7] 文化传播形式创新 - 嘉兴培育8090特色宣讲品牌200余个,注册青年宣讲员近5000人,采用"宣讲+市集/文艺"等形式增强传播效果[4] - 南湖革命纪念馆每日提供4场免预约微党课,结合红船实景与文物融合设计,深化游客参与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