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

搜索文档
贵州已治理历史遗留矿山6万余亩
新华财经· 2025-08-14 16:41
新华财经贵阳8月14日电(记者肖艳)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 贵州已治理历史遗留矿山6万余亩。 据介绍,根据国家统筹部署,贵州省2021年对历史遗留矿山现状开展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工作,根据最 终确认结果,共有未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8万余亩。 截至目前,贵州共计争取中央和省级矿山修复专项资金约9亿元,治理历史遗留矿山6万余亩,修复治理 进展达80%。其中,苗岭山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修复面积1.94万亩;南北盘江流域历 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入选国家示范工程,是贵州省第二个国家级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 目,目前正全面推进实施。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为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贵州印发了《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贵州省"十四五"历史遗留矿 山生态修复行动计划》等文件,出台相关项目管理办法,用制度规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和监管。同 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推进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工作。 ...
四水映绿 豫见两山丨矿山变形记
河南日报· 2025-08-08 07:51
生态修复成果 - 焦家铝矿累计填方332.98万立方米,覆土45.61万立方米,修筑排水沟1.2万米,完成治理面积1116亩,恢复旱地363亩、乔木林地496亩 [2] - 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360余亩,预计年产30万公斤粮食 [2] - 修复后矿区植被覆盖显著提升,第一批白皮松长至近两米高,数万棵树存活,草藤蔓延 [9] 修复技术与方案 - 采用"削头+束腰+压脚"方案,将70度高陡边坡改造为26个台阶,宽度3米与5米交错分布,坡度保持35度左右 [6] - 修复过程中动用52台挖掘机、60余台运输车,人力背土完成东南侧陡峭区域覆土 [7] - 初期白皮松成活率低,后调整为紫穗槐、苜蓿等灌草藤与白皮松混合种植,提升植被适应性 [8] 矿区历史与转型 - 焦家铝矿位于黄河沿岸三门峡市陕州区,20世纪末因铝土矿开采兴起,2013年村民整体搬迁 [2] - 多年露天开采导致地貌破坏、山林损毁,2022年三门峡市启动矿山整治,锦江矿业停止采矿转为修复主体 [6] - 修复后矿区成为全省观摩点,未来计划发展旅游业吸引村民回归 [10][11] 政策与监管升级 - 环保执法从单部门行动转为联合执法模式,频率提升至每半月一次,聚焦末端治理成效 [12] - 修复标准要求"满目皆绿",强化后期动态监管以防止生态问题反弹 [12]
蒲城县以矿山生态修复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环境报· 2025-07-22 09:25
生态修复成果 - 蒲城县修复治理点位240个,增加耕地76.78公顷,新增林地214.2公顷、草地246.6公顷,显著改善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 [1] - 区域涵养水源功能提升,生态屏障功能稳定发挥,实现从"生态伤疤"到"绿色明珠"的转变 [1][6] 治理规划与资金投入 - 全县排查需修复矿山260余处,建立生态环境档案,编制《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规划》等专项报告 [2] - 累计整合财政及涉农资金约1.97亿元,严格执行企业生态修复基金制度,确保资金足额到位 [2] 分类治理措施 - 露天矿山采用削坡降坡、修建挡土墙等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3] - 废弃矿坑通过回填覆土、平整压实实现土地复垦,破损山体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3] 生态价值转化 - 修复后的卧虎山等点位发展休闲旅游,新增耕地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农林果业 [4] - 村民转型种植金银花、连翘等经济作物及发展养殖业,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统一 [4] 监管与长效机制 - 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加强项目设计、施工及验收环节的监督检查 [5] - 成立司法保护联系点,健全乡村生态治理体系,激发企业及村民参与治理动力 [5][6]
儋州:良法善治促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7-10 09:47
儋州地方立法进展 - 儋州自2023年10月1日获得全国人大赋予立法权后,已制定三部地方性法规,聚焦东坡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 [2] - 2024年6月10日施行《儋州市东坡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定》,是全省首部东坡文化专题法规 [2] - 2024年9月1日将施行《儋州市矿山生态修复规定》,是儋州首部地方性法规 [5] - 2025年5月1日将施行《儋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共8章66条,规范立法程序 [7] 东坡文化保护立法 - 《儋州市东坡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定》共21条,涵盖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4] - 立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推动东坡文化与儋州调声等本土文化融合 [4] - 儋州以《东坡文化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东坡书院5A级景区创建 [3] - 立法起草组调研了儋州及周边市县东坡文化遗产地,并研究11个东坡文化名城的地方立法经验 [3] 矿山生态修复立法 - 《儋州市矿山生态修复规定》针对地质灾害、土壤损毁、植被破坏和尾矿污染等问题,提出五大类修复措施 [6] - 规定要求修复责任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并加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6] - 法规明确矿山生态修复不得对矿区及周边环境造成新的破坏,防止借修复之名行非法采矿之实 [6] 立法程序规范化 - 《儋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首次对法规起草、审议、表决、公布等环节作出完整规定 [7] - 条例为落实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则提供制度保障 [7] - 儋州市人大常委会计划今年还将审议3部地方性法规,涉及营商环境、个人住房质量安全和城乡卫生管理 [7]
葛藤“爬”出绿色奇迹(美丽中国·生态治理中的特色植物②)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30
矿山生态修复 - 江西横峰县通过种植本土植物葛修复4000余亩废弃矿山,改善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 [2] - 葛根系发达,能深扎土壤数米,横向根系固定陡坡,防止水土流失,适合贫瘠矿山环境 [3] - 葛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改良土壤肥力,试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0.5个百分点 [3][4] - 采用移栽、扦插、压蔓等技术,在陡坡开挖鱼鳞坑、客土回填,提高葛种植成活率 [4] - 累计修复废弃矿山近1000亩,植被覆盖显著改善,减少黄泥流失 [6][9] 葛种植技术与政策支持 - 横峰县将葛修复纳入重点工程,提供财政补贴并引入社会资本,推行"谁修复、谁受益"原则 [5] - 成立多部门协调小组,与江西农业大学合作,筛选根系发达、覆盖快的葛品种 [5] - 建立葛种质资源圃,制定差异化种植方案,针对不同坡度和土质优化管护 [5] - 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实现年增收万元 [5][6] 葛经济发展与产业链 - 横峰葛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产量3万吨,开发葛粉丝、葛茶等30余种产品,年销售收入5.8亿元 [8] - 瑞贝福公司建成全自动葛根汁生产线,采用专利技术,年产10万吨葛根汁 [8] - 打造"横峰葛"品牌,发展初加工产品如葛根粉、葛根面条,通过电商和展销会拓宽销路 [8] - 修复后矿山发展林下养鸡、养蜂和生态旅游,形成"生态+产业"可持续模式 [9]
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新路径
中国环境报· 2025-04-27 14:22
生态环保督察整改 - 黑龙江省鸡西市市长孙成坤调研恒山区新发红煤矿和城子河区兴顺采石场,强调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1] - 要求矿山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水土保持、耕地保护相结合,探索综合治理新路径 [1] - 压实主体责任,按照"谁受益、谁负责、谁治理"原则推进问题整改 [1] 企业环保治理 - 调研鸡东热电有限公司和沈煤鸡西盛隆公司鸡东煤矿矸石堆场,强调抓好生态修复,推进矸石山治理 [2] - 要求加强煤矸石综合利用,落实分层压实、覆土绿化措施,确保修复后环境与周边协调 [2] - 强化源头管控,推进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2] 绿色低碳发展 - 要求企业严格对标超低排放标准,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强化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2] - 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助力企业实现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