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抽象层
搜索文档
前特斯拉中国高管成立了一家机器人公司
第一财经· 2025-11-03 19:33
公司概况与产品 - 星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19日成立,由宏润建设持股60%,矩阵超智持股40% [2] - 公司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星际1号外观与真人高度相似,无裸露电缆和关节,外壳涂装类似特斯拉Optimus V2.5金色版本 [2] - 公司明确对标北美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产品,如Figure、特斯拉Optimus和1X [2] 技术战略与核心优势 - 公司技术核心聚焦于机器人通过自然语言与人顺畅沟通的能力,而非依赖复杂指令 [3] - 通过自研架构,将最核心的控制代码从几十万行压缩至3000行以内,以降低出错概率,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此为规模化量产的关键 [3] - 提出“硬件抽象层”概念,实现软件与硬件解耦,使系统能兼容不同供应商零部件,应用方可像选配电脑一样根据场景(如物流负重、精密装配)选配机器人部件 [4] 行业挑战与竞争格局 - 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是行业普遍难题,即便是特斯拉也尚未完全实现,市场消息称其Optimus年产目标从5000台下调至2000台,因手部和前臂设计存在技术难题 [4] - 通用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面临性能与成本平衡的困境 [4] - 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体系化的工程能力与产业协同速度 [4]
前特斯拉中国高管成立了一家机器人公司
第一财经· 2025-11-03 19:25
2025.11. 03 数据显示,星际动力成立于 2025 年 9 月 19 日,公司的股权结构为宏润建设持股 60% ,矩阵超 智持股 40% 。今年 9 月上旬, 宏润建设(002062.SZ) 与矩阵超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 方同意设立合资公司,从事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商业落地业务。 " 星际动力对标的是北美全尺寸的人形机器人,比如 Figure 、特斯拉 Optimus 和 1X 的产品。 " 矩阵超智创始人张海星此前担任过特斯拉中国设计中心的负责人,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尽管 Figure 、 1X 已经在探索一些家庭场景,但 " 更多是描绘一张蓝图 " 。想要实际进入家庭,机器 人的技术与产业链还需要发展时间。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张海星最看重的不是 " 做出形 " ,而是 " 听懂人话 " 。在他看来,真正的智 能机器应该能通过自然语言与人顺畅沟通,而非依赖复杂指令。 " 我们通过自研架构,把最核心的 控制代码从几十万行压缩到 3000 行以内。 " 张海星说,代码越少,意味着出错的概率越低,系统 越稳定、越可靠。 " 这是规模化量产的关键。 " 规模化量产,迄今为止,这一目标连特斯拉也还没 ...
对标Optimus,前特斯拉中国高管成立了一家机器人公司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3 18:29
公司产品与定位 - 星际动力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Star Dynamics星际1号于11月3日亮相 外观与真人高度相似 无裸露电缆和关节 外壳涂装类似特斯拉Optimus V2.5的金色版本[1] - 公司明确对标北美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例如Figure、特斯拉Optimus和1X的产品[3] - 公司创始人认为 当前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场景更多是描绘蓝图 技术与产业链仍需发展时间[3] 公司技术与研发 - 公司技术核心聚焦于机器人“听懂人话”的自然语言交互能力 而非仅注重外形[3] - 通过自研架构 将最核心的控制代码从几十万行压缩至3000行以内 以降低出错概率 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规模化量产奠定基础[3] - 公司提出“硬件抽象层”概念 实现软件与硬件解耦 使系统能兼容不同供应商的零部件 应用方可像选配电脑一样根据场景需求(如物流负重、精密装配)选配机器人部件[4] 公司背景与战略 - 星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9月19日 股权结构为宏润建设持股60% 矩阵超智持股40%[3] - 公司由宏润建设与矩阵超智基于2025年9月上旬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设立 从事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和商业落地[3] - 公司创始人张海星曾担任特斯拉中国设计中心负责人[3] 行业挑战与竞争 - 规模化量产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重大挑战 连特斯拉也未完全实现 市场消息称特斯拉已将Optimus年产目标从5000台下调至2000台 因机器人手部和前臂设计存在严重技术难题导致生产进度放缓[3] - 通用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面临性能与成本平衡的普遍难题[4] - 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体系化的工程能力与产业协同速度 量产要求硬件便于量产和维护 并能针对不同场景进行性能优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