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制度

搜索文档
社保“拒缴无效”,我们更需要关注什么?
虎嗅· 2025-08-16 14:34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鲁全告诉《知识分子》,一方面要扩大社会保险制度的覆 盖面,另一方面也要持续优化社会保险制度,尤其是逐步降低社会保险的缴费水平。 2025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自2025年9 月1日起实行。根据《解释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或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承诺不缴纳社会保险费 的,该约定或者承诺无效。[1] 这个关于劳动纠纷的司法解释,被大众解读为一项日趋收紧的"社保新规"。 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实际的就业市场里,企业和员工双方"达成一致"约定放弃社保,或仅按最低缴费基数缴费的现象普遍 存在。据《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2024》的调研,2024年在社保缴纳基数上完全合规的企业仅占28.4%, 约七成企业存在不缴或少缴的问题。[2] 若强化社保征管,中、小微企业担心大幅增加用工成本,不少年轻的劳动者们也并不完全领情。与此同 时,依托互联网平台工作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保缴纳问题,持续处于风口浪尖。 "最终的问题不应该是'是否缴纳社保',而是如何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和支持企业发展之间实现平衡。" 最高法为何在此时发布这项"社保新规"?它是 ...
“不缴社保”约定无效,如何理解最高法的最新解释
第一财经· 2025-08-08 13:03
按照现行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或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承诺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已经构成违法。目前各地法院对这类劳动争议形成了统 一的裁判口径,那就是认定"不缴社保"的约定或者承诺无效。《解释(二)》就是吸收了这一审判惯例,以指导相关争议的审理。 作者 | 第一财经 安然然 近日,最高法出台新解释,其中一项"不缴社保"约定无效的规定引发热议,让"社保"话题迅速登上各平台的榜单前排。 据最高法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下称《解释(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或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承诺无 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约定或者承诺无效。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三项规定请求解 除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该解释将于9月1日起施行。 这项规则明确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或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承诺无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下,双方产生劳动纠纷,法院应当如何审理。中央财经 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建峰告诉第一财经,这项规则吸收了当前审判实践中有一定共识的裁判规则,事实上称不上一项社保方面的"新规"。 我国现行劳动法和社会保 ...
最高法: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均无效
证券时报· 2025-08-01 22:08
8月1日,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及典型案例,明确针对用人单 位规避社保缴纳、劳动者主动放弃社保等问题,无论双方协商还是劳动者单方承诺,任何"不缴社保"的约 定都是无效的。劳动者有权据此解除劳动合同,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 裁判结果 审理法院认为,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除法律规定的事由外,不因双方约定而 免除,双方有关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约定无效。某保安公司未依法为朱某缴纳社会保险费,朱某以此为由 解除劳动合同,符合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定情形。审理法院判决某保安公司支付朱某解除劳动 合同的经济补偿。 典型案例: 有关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约定无效, 劳动者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时有权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朱某与某保安公司劳动争议案 基本案情 2022年7月,朱某入职某保安公司,双方约定某保安公司不为朱某缴纳社会保险费,而是将相关费用以补 助形式直接发放给朱某。此后,某保安公司未为朱某缴纳社会保险费。朱某认为有关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约定是某保安公司事先打印好的格式条款,剥夺其法定权利,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悖,不具有法律效力。朱 某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