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神经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ONWARD Medical Receives FDA IDE Approval to Initiate the Empower BP Pivotal Study with the ARC-IM System
Globenewswire· 2025-08-19 00:30
核心观点 - 美国FDA批准ONWARD Medical的ARC-IM系统进行关键研究 用于解决脊髓损伤后血压不稳定问题[2] - 公司启动Empower BP关键研究 预计在20个研究中心招募患者 首例患者将在年底前入组[3] - 超过50%的脊髓损伤患者存在血压不稳定问题 影响欧美近35万人[4] 监管进展 - FDA授予研究设备豁免(IDE) 允许启动ARC-IM系统的全球关键研究[2] - 该设备已获得FDA突破性设备认定 享受潜在监管和报销优惠政策[8] - 这是公司第二个全球关键研究 首个评估植入式ARC-IM系统的研究[3] 研究设计 - 采用随机、双盲、假手术对照设计 针对脊髓损伤水平C2-T6的患者[3] - 研究主要评估血压不安全的治疗 包括慢性体位性低血压和自主神经反射异常[3] - 预计在美加欧约20个顶尖神经康复和神经外科研究中心开展[3] 技术特点 - ARC-IM是首个专门针对脊髓损伤患者血压不稳定问题的神经假体系统[5] - 系统包括植入式神经刺激器和胸椎导联 靶向"血流动力学热点"区域[5] - 可与脑机接口(BCI)配对使用 恢复思维驱动运动[9] 临床数据 - 2022年12月公布的可行性研究显示改善血压调节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6] - 参与者减少或停用抗低血压药物 并报告整体健康状况改善[6] - 详细中期结果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公布[6] 市场机会 - 血压不稳定影响超过50%的脊髓损伤患者 欧美市场约35万人[4] - 该问题会威胁神经恢复 影响心血管健康和生活质量[4] - 症状包括头晕、视力模糊和疲劳等[4] 公司背景 - ONWARD Medical是神经技术领域的领先企业 专注于恢复运动功能[9] - 公司已获得10项FDA突破性设备认定 ARC-EX系统已在美国获批上市[9] - 总部位于荷兰 在瑞士设有科技工程中心 在美国波士顿设有办事处[10]
不对标马斯克,脑机接口的故事还能怎么讲?
虎嗅· 2025-07-26 10:16
政策与行业动态 - 2025年被称为中国脑机接口行业元年,植入式脑机接口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15][16] - 国家政策支持包括"脑机接口"被列入未来产业十大标志性产品,国家医保局为其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湖北省出台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标准 [1] - 上海、湖北、成都等地建设脑机接口研究型病房,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26] 技术发展现状 - 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趋于成熟,电极加工、植入封装等关键技术环节取得进展,柔性电极成为行业共识 [19] - 技术需突破两道门槛:电极微型化与低功耗设计、人体临床试验验证功能有效性 [20] - 临床应用场景包括脑保护、康复替代和治疗,术前术中脑功能保护是最快落地的大规模应用场景 [45][46] 资本市场表现 - 2022年脑机接口赛道迎来第一轮投资热潮,2025年再度升温 [4] - Neuralink宣布融资6.5亿美元估值达90亿美元,国内阶梯医疗创下植入式脑机接口单笔融资3.5亿元人民币纪录 [4] - TMT医疗投资人半路入局,目标寻找"高仿Neuralink"项目 [5] 商业化路径 - 从临床试验到取得三类医疗器械证需5-8年周期,商业化回报尚需时间 [20] - 企业采取"左手赚钱右手花钱"策略,通过销售科研工具等辅助业务维持现金流 [11][25] - 行业淘汰赛已开始,需经历临床伦理、医疗器械证获取和市场普及三阶段 [27][28] 技术路线争议 - 国内企业面临跟随Neuralink技术路线或发展本土路径的选择 [34] - 马斯克选择的渐冻症治疗场景市场规模有限,国内仅数千患者 [32] - 严肃医疗方向更关注脑疾病全周期治疗,而非功能替代 [40][45] 临床应用进展 - 全国多家医院开设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覆盖帕金森、癫痫、抑郁等疾病 [1] - 开发中的术中监测系统可实时分析脑组织状态,辅助精准手术 [46] - 技术可实现术中唤醒,定位脑功能区域以进行术后保护和康复 [47] 行业挑战 - 年度研发投入需数千万元,资金链断裂是主要风险 [22][29] - 投资人偏好对标Neuralink的项目,严肃医疗方向融资困难 [30][38] - 产品从"能用"到"好用"需长期验证,普及任重道远 [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