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
icon
搜索文档
免税新政释放红利,iPhone成“爆款特产”
齐鲁晚报· 2025-11-14 21:24
免税新政核心内容 -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新政于11月1日落地,是12月18日海南封关前的一次“热身演练” [1] - 新政放宽免税品类,部分国内商品纳入免税范围,每人每年免税购物额度为10万元且不限购买次数 [1] - 岛内居民在一个自然年度内有离岛记录即可在免税店任意购买商品,并可“即购即提” [1] 新政实施初期销售表现 - 新政首周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突破5亿元,购物人数达7.2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4.86%和3.37% [3] - 新政发布后首周销售额同比增速超30%,其中新政影响约1.5个百分点 [2] - 苹果手机及3C产品对销售额增长贡献显著,达18-22个百分点 [2] 商品销售结构变化 - 香化品类增速不温不火,在总体占比中呈持续下降趋势,目前整体稳定在40%-45% [2] - 部分香化类产品线下免税店价格略高于线上商城,导致线下购买优势减弱 [3] - 苹果手机通过免税“店补”及当地手机国补等补贴,比内地苹果店便宜200-800元不等,成为抢手爆款 [2] 封关政策内涵与意义 - “封关”是将海南变成特殊监管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运营模式 [5] - 封关后约74%的商品享受零关税,加工增值达30%的商品可免关税销往内地,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税率均降至15% [5] - 海南自贸港将致力于建立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以开拓利用外资新渠道并吸引境外人民币回流 [5][6] 行业参与者看法 - 免税新政对岛内居民为试验性政策,旨在让其享受封关后的政策红利并测试风险管控能力 [4] - 行业对封关后影响看法不一,有观点认为免税独有优势可能分散,竞争压力加大,但也可能因游客增多迎来机会 [6]
海南封关,远比你想象的重要
虎嗅APP· 2025-09-25 18:28
海南封关与自贸港建设 - 海南将于12月18日正式封关,其试验性动作的重要性远超想象[2][3] - 封关后海南全岛成为自贸区,面积达3.5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0个香港,远超国内其他自贸区(约120平方公里)[6] - 自贸港开放程度远超自贸区,实行“境内关外”制度,货物、资金、人员自由进出,多数商品免征关税[6] 新型离岸贸易中心建设 - 海南致力于建设新型区域性离岸国际贸易中心,推动企业从货物供应方转向服务方角色[4] - 新型离岸贸易通过远程操控实现跨国采购、销售和结算,不经过中国口岸但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4][5] - 2024年上海浦东离岸贸易规模为900亿美元,海南洋浦为119.5亿美元,不足中国香港的1/50[5] - 发展新型离岸贸易可提升中国企业在区域价值链地位,增强国家在全球市场的资源调配能力[5] 自贸港政策优势 - 海南超过70%的商品零关税,上海自贸区关税优惠范围有限[6] - 海南实行“先进货后报关”,上海为“先报关后进入”[6] - 海南对85国实行30天免签入境,上海对55国实行240小时过境免签[6] - 海南对个人与企业均实行“双15%”所得税政策,为全球最低税率之一,上海仅对部分领域企业施行15%税率[7] 服务贸易与数字经济发展 -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中间品占货物贸易比重超70%,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量比重升至30%[8] - 中国服务贸易每3年翻一番,全球服务贸易5年翻一番,货物贸易需10年翻一番[8] - 2024年海南服务贸易增速超20%,2025年前4个月同比增长19.2%[8] - 2021年至2024年海南数字贸易年均增长率达63%,新兴领域如商业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快速发展[8] 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使命 - 海南肩负建立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的使命,与香港形成合理分工:香港立足全球资本进入中国,海南促进国内外实业资本双向流动[10] - 全球约一半以上金融交易发生在离岸市场,但中国大陆尚无离岸金融中心[10] - 建设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可开拓外资新渠道,吸引境外人民币回流,倒逼金融业开放[11] - 目前海南金融市场开放度低,服务体系缺失,总部企业结算业务多不在本地,但具备潜力吸引内地和“一带一路”企业结算业务[13][14] 对接国际规则与“三零”原则 - “三零”原则包括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是国际贸易新规则[16][17] - 海南封关后实行全岛“零关税”,商品税目由约1900个扩大至约6600个,“零关税”比例由21%提高至74%[19] - 海南实施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未来可能缩减至10-20项,服务业管理标准对接国际水平[19] - 海南通过金融开放、人员货物自由流动、税收制度等向“三零”原则看齐,为全国推广提供经验[19][20] 试验田角色与制度突破 - 海南自贸港不是自贸区的升级版,而是系统性突破,覆盖货物、资金、人员、信息流通及法律监管体系根本性改变[20] - 海南经济基础薄弱,制度嵌入成本低,类似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具备改革试验优势[21] - 自贸港建设需实施自由化经济政策和单独关税区,与原有体制冲突小,试验阻力较低[21]
海南封关,远比你想象的重要
商业洞察· 2025-09-25 17:25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南即将于12月18日正式封关,其试验性动作的重要性远超想象,标志着中国在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参与引领国际新规则构建方面迈出关键一步[4][5][19] - 海南自贸港的使命是建设新型区域性离岸国际贸易中心和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通过其广阔腹地和顶级政策红利,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现全方位开放[6][12][22] - 海南自贸港的试验将为全国推广提供经验,其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反而降低了制度嵌入的摩擦成本,使其成为系统性突破的理想试验场[22][23][24] 新型区域性离岸国际贸易中心 - 新型离岸贸易的核心在于中国企业从货物供应方转变为服务方角色,远程操控不经过中国口岸的跨国贸易全流程,包括合同订单、资金结算、物流航运等环节[7] - 发展新型离岸贸易有助于国内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提升在区域价值链的地位,并增强国家在全球市场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力和国际贸易话语权[8] - 海南自贸港在离岸贸易规模上虽远低于上海和中国香港,但其全岛3.54万平方公里的广阔腹地是巨大优势,面积相当于30个香港,远超国内其他120平方公里左右的自贸区[8] - 自贸港的开放程度远超自贸区,具备境内关外的特征,货物、资金、人员自由进出,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超过70%的商品零关税,并实行全球最低的企业与个人所得税“双15%”政策[9] - 全球贸易格局已变,中间品贸易比重升至70%以上,服务贸易占比达30%,海南服务贸易增速超20%,数字贸易年均增长率达63%,未来需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10] - 建设离岸贸易中心的关键在于配套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如金融、法律、商务等优质服务,这是海南未来需要发力的重点[11] 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 - 海南肩负建立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的使命,与香港形成合理分工,香港立足全球资本进入中国,海南则立足于促进国内和海外实业资本双向流动[12] -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金融是短板,全球约一半以上金融交易发生在离岸市场,建立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开拓利用外资新渠道[12] - 吸引跨国公司在海南设立区域总部和结算中心是重要契机,金融结算所在地将产生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并成为产业链的财富中心,如新加坡的案例所示[13][15] - 2008年左右中国大陆3万亿美元进出口中,1.8万亿美元加工贸易的结算均不在大陆,分散在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凸显建立本土结算中心的必要性[15] - 海南目前金融市场开放度低、服务体系缺失,是挑战也是机会,地处双循环交汇点,可吸引内地及“一带一路”企业结算业务,完善金融产业链,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15][16] 对标“三零”原则与自贸港优势 - 全球贸易新规则“三零”原则包括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是应对产业链全球化布局的必然趋势,FTA是全球化更高阶段的产物[18][19] - 贸易自由港最显著特征是“低税率”和“便利性”,海南封关后实行全岛零关税,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由21%提高至74%,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并实行15%的单一税率[20] - 在便利性方面,海南有全国最优的免签政策,85个国家人员可免签入境,境外货物符合条件可直接放行,并已实施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未来可能缩减至10-20项[20][21] - 海南自贸港的任务是对“三零”原则进行先行先试,其成功经验可为全国推广和签订FTA提供托底经验,其全方位开放覆盖货物、资金、人员、信息及法律与监管体系的根本性改变[21][22]
海南封关,远比你想象的重要
搜狐财经· 2025-09-25 01:59
海南封关运作与政策优势 - 海南将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封关,全岛成为自贸区,面积达3.54万平方公里,是香港面积的30倍,远超国内其他自贸区约120平方公里的面积[3][5] - 封关后海南将成为“境内关外”区域,货物、资金、人员自由进出,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贸易管制措施取消或简化,开放水平全球最高[7] - 海南自贸港实行超过70%的商品零关税,商品税目由约1900个扩大至约6600个,“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由21%提高至74%[7][19] - 海南对个人与企业均实行“双15%”所得税政策,为全球最低企业税率之一,相比上海仅对部分领域企业施行15%所得税,范围更广[7] - 海南对85个国家实行30天免签入境政策,优于上海对55个国家240小时的过境免签政策,人员和货物进出更自由便利[7][20] 新型离岸贸易模式与发展 - 新型离岸贸易使中国企业从货物供应方转变为服务方角色,参与不经过中国口岸的全球贸易环节,如合同订单、资金结算、物流航运等[3] - 发展新型离岸贸易可帮助国内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提升在区域价值链的地位,并增强国家在全球市场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力[4] - 2024年上海浦东离岸贸易规模为900亿美元,海南洋浦离岸贸易结算额为119.5亿美元,规模不足中国香港的1/50,有巨大发展空间[4] - 企业离岸贸易发展需要配套的贸易服务,如交易、交割、金融、法律、商务等,这是海南未来需要发力的关键点[9] 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增长 -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货物贸易中中间品比重上升至70%以上,服务贸易占总贸易量比重从百分之几增长至30%[8] - 中国服务贸易每3年翻一番,全球服务贸易5年翻一番,而货物贸易一般需10年翻一番,服务贸易发展迅速[9] - 2024年海南服务贸易增速超过20%,2025年前4个月同比增长19.2%,运输、旅游、电信等板块进出口额大幅增长[9] - 2021年至2024年,海南数字贸易年均增长率达63%,商业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9] 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建设 - 海南肩负建立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的使命,香港处理全球80%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但海南定位更侧重于促进国内与海外实业资本双向流动[11] - 全球约一半以上金融交易发生在离岸金融市场,中国大陆尚无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和吸引外资[12] - 跨国公司倾向于将结算中心设在自由港地区,因涉及全球外汇离岸交易、税率低且有高端金融人才,如惠普亚洲业务结算中心设在新加坡[13] - 目前海南金融市场开放度低、服务体系缺失,总部企业的结算中心等核心业务多不在海南,这既是挑战也是潜在机会[14] 国际贸易规则与“三零”原则 - 全球贸易产品由几十个国家、数百家企业、上千个零部件组合生产,催生“三零”原则(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新国际贸易规则[17][18] - 零关税是未来大趋势,因产品生产跨越多国海关,累计税率过高将削弱产品价格优势[17] - 零壁垒要求各国营商环境大体一致,实现公平公正,利于跨国公司资源配置和贸易自由化[17] - 海南自贸港通过低税率、便利性及对接国际规则,积极向“三零”原则看齐,为国家签订FTA提供托底经验[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