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封关

搜索文档
中国中免涨超3% 海南自贸港拟实施更大范围旅游免签入境政策
智通财经· 2025-09-05 14:05
公司股价表现 - 中国中免H股涨超3% 截至发稿涨3.3%报61.05港元 成交额达1.49亿港元 [1] 政策利好因素 - 《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条例(草案)》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旅游免签入境政策 经批准国家公民可免签入境海南旅游 [1] - 国新办7月新闻发布会明确海南封关运作时间 优化税收政策及通行政策 [1] 行业催化预期 - 方正证券认为可持续关注海南封关进展带来的估值催化 [1] - 需关注公司境内口岸及市内免税业务表现 [1]
中国中免(601888):25H1收入利润承压 关注政策及顺周期情绪催化
新浪财经· 2025-09-02 14:3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81.51亿元 同比下降10% 归母净利润26.00亿元 同比下降21% 扣非归母净利润25.95亿元 同比下降20% [1]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实现收入114.05亿元 同比下降9% 归母净利润6.62亿元 同比下降32% 扣非归母净利润6.60亿元 同比下降30% [1] - 三亚市内免税店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3.43亿元 同比下降13.7% 净利润6.05亿元 同比增长12.75% 净利率5.85% 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1] - 海口国际免税城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0.56亿元 同比增长0.4% 净亏损4.24亿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4.31亿元略有收窄 [1] 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同比下降4.20% 较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1.39%呈现边际企稳态势 [1] - 公司在海南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近1个百分点 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1] 政策环境 -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 海关总署联合举行海南自贸港建设新闻发布会 明确封关运作时间 优化税收政策及通行政策 [2] - 后续需关注海南封关相关进展带来的估值催化 以及公司境内口岸及市内免税表现 [2] 业绩展望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599亿元 641亿元 685亿元 同比增长6% 7% 7% [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亿元 52亿元 59亿元 同比增长10% 12% 13% [2] - 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31倍 27倍 24倍 [2]
中国中免(601888):Q2营收降幅环比收窄,关注海南封关与市内渠道增量
中银国际· 2025-09-01 16:55
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中国中免"买入"评级,原评级为买入,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 [2][4][6] - 当前市场价格为人民币69.29元,总市值为人民币143,351.24百万,流通股数为2,068.86百万股 [2][3] 核心观点 - 公司经营状况逐步筑底,25Q2营收降幅环比收窄,中长期各渠道有望共同发力 [4][9] - 海南封关政策带来长期利好,市内免税店陆续开业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4][9] - 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在各渠道的完善布局被持续看好 [6] 财务表现 - 25H1实现营收281.51亿元,同比-9.96%,归母净利润26.00亿元,同比-20.81% [4][9] - 25Q2实现营收114.05亿元,同比-8.45%,归母净利润6.62亿元,同比-32.21% [4][9] - 调整后25-27年EPS预测为2.09/2.60/2.87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为33.1/26.6/24.1倍 [6][8] - 2025E营收预计为57,97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2.7%,2026E同比增长8.3%至62,793百万人民币 [8] 业务分析 - 离岛免税:25H1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67.6亿元,同比-9.2%,人均购物金额约6,754元,同比+23.0% [9] - 公司在海南离岛免税市场份额提升近1个百分点,三亚市内免税店和海免公司净利率分别同比提升1.37/0.61个百分点 [9] - 市内免税:青岛、厦门、哈尔滨门店焕新开业,广州、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于8月26日正式开业 [9] 估值与预测 - 调整后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4,332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5%,2026年预计增长24.2%至5,382百万人民币 [8] - 当前市净率为2.6倍,2025E预计降至2.5倍,EV/EBITDA从2024年的16.3倍降至2025E的14.1倍 [8][11] - 每股股息2025E预计为0.7元,股息率1.1%,2026E股息率升至1.2% [8]
研报掘金|华泰证券:上调中国中免目标价至78.5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格隆汇· 2025-09-01 15:1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收入281.5亿元 同比下降9.96% [1] - 净利润26亿元 同比下降20.81% [1] - 扣非净利润26亿元 同比下降19.8% [1] - 扣非净利率9.2% 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1] 战略发展 - 公司加速推进战略转型发展 积极拓宽边界以激发需求端活力 [1] - 市内免税店落地有条不紊 [1] - 长期有望受益于海南封关带来的部分可选品类回流与增量 [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由73.08港元上调至78.55港元 [1]
财经慧说丨@所有人,海南封关带来这些红利
新华网· 2025-08-12 14:08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策划:邹伟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 主编:赵晓辉、安蓓 记者:刘慧、魏玉坤、吴茂辉 拍摄:陈泽鹏、李水仙 制作:贾稀荃、胡戈 ...
封关已确定,美妆消费要变天了!
搜狐财经· 2025-08-05 12:05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启动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标志着中国最大自贸港全面形成 [1] - 封关后海南全岛成为"境内关外"区域 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政策 海外商品可自由进入海南 但进入境内其他区域需按海关管理制度管理 [3] - 封关后"零关税"商品范围从1900个税目扩大至6600个税目 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 比封关前提高53个百分点 [6] 美妆行业政策影响 - 封关后免除进口商品关税 但消费者仍需缴纳消费税和增值税 免税店购物可同时免除三税 [4] - 护肤品和其他美容品最惠国税率1% 香水及花露水、洗发剂等3% 洁肤用品等6.5% [7] - 加工增值政策允许海南自贸港内企业生产含进口料件且增值超30%的货物 进入内地可免征进口关税 仅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 截至3月底海南加工增值内销货值75.46亿元 免征关税6.01亿元 [7] 国际美妆品牌布局 - 花王2021年在海南开设中国境内首家化妆品免税店 资生堂2022年入驻六大品牌 欧莱雅2022年带入19个品牌 2024年开设兰蔻全球旗舰店 [8] - 雅诗兰黛旗下La Mer 2023年在海口开设全球最大免税店 宝洁旗下SK-II 2024年在海南开设全球首家免税旗舰店 [8] - 国际美妆品牌将海南作为"价值深耕"关键点 政策红利转化为品牌资产将决定未来十年竞争地位 [10] 本土美妆品牌发展 - 花西子2025年1月以独立门店形式首次进驻免税渠道 闻献2025年12月成为首个入驻两家国际免税城的中国香水品牌 养生堂同期在三亚开设新店 [10] - 本土品牌可借助加工增值政策降低原料成本 通过免税渠道提升高端形象 打造"海南限定"产品线 并以海南为全球化跳板 [12] - 本土品牌需强化产品差异性以应对国际品牌价格竞争 同时警惕可能滋生的走私现象 [12] 行业数据表现 - 2011年4月至2025年3月16日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达2501亿元 香化产品占比超50% [3] - 海南京润珍珠2025年一季度进口2000多粒南洋珠 年底计划扩大至3万粒 预计可节约关税成本超250万元 [7]
海南封关 汽车产业受益几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4 17:28
海南自贸港封关政策核心 - 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封关运作 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展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 [2] - 封关是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建设 并非封岛 旨在扩大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 [3] - 实施"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 岛内自由"制度创新 与国际往来更自由 与内地联系保持高效 [3] 零关税政策升级 - 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大至6600个税目 占比74% 较封关前提升53% [3] - 享惠主体范围显著扩大 基本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单位 [3] - 零关税政策呈现三方面变化:覆盖面提升 享惠主体扩大 限制条件放宽 [5] 汽车产业政策红利 - 进口汽车零部件零关税 覆盖电池/电机/氢燃料系统等核心部件 整车成本可降18%-20% [4] - 企业进口自用生产设备免征三税(关税/增值税/消费税) 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成本 [4] - 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 增值税和消费税退税率通常13% 整车出口退税率可能更高 [4] - 进口汽车纳入优惠 交通运输/旅游业企业购车综合税率降幅达30%-60% 例如70万宝马X5成本可降至50万 [8] 产业链重构机遇 - 加工增值超30%货物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 推动企业本地化加工提升增值率 [7] - 海马汽车可通过优化生产工艺使整车增值超30% 进入内地市场免关税 [7] - 政策助力构建产业集群 进口零关税商品及加工品可在享惠主体间自由流动 [8] - 外资企业可借道海南开拓中国市场 国内车企可通过海南出口享受关税优势 [8] 产业发展瓶颈 - 人才储备薄弱 汽车研发和制造高端人才缺口显著 本土高校培养能力有限 [9] - 物流网络效率低 琼州海峡汽渡单程超3小时 推高零部件运输成本 [9] - 产业配套不足 仅200余家传统零部件企业 核心部件需岛外采购 [10] - 充电设施结构性矛盾 城市充电高峰推高电网负荷 高速/乡镇充电桩利用率低 [9] 差异化发展路径 - 海南应聚焦新能源汽车生态创新 而非与传统制造强省竞争整车产能 [12] - 到2025年公共服务领域新增车辆100%清洁能源化 社会运营领域新能源车占比达20% [12] - 海马汽车转型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 与丰田合作打造"制氢-储运-应用"零碳闭环 [12][13] - 建设特定产业园区 以仪表/电机等细分领域为突破口 构建局部产业链集群 [12] 战略枢纽价值 - 海南可成为连接国内与国际产业链的双向跳板 支持汽车零部件"大进大出" [15] - 85国免签政策叠加中老铁路物流通道 使海南成为覆盖东南亚市场的战略支点 [15] - 数据跨境流动试点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扫除制度障碍 [15] - 海南可能成为国内车企适应CPTPP等高标准规则的试验场 为全国性关税下调积累经验 [14]
封关意欲何为?海南能否复刻香港的造富奇迹,普通人机会到底在哪
搜狐财经· 2025-07-30 21:02
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政策核心内容 - 海南全岛封关具体时间定于2025年12月18日 [1] - 实施"二线管住,一线放开"政策以刺激进口贸易并降低关税成本 [5] - 零关税商品占比从21%大幅提升至74% [12] 政策设计与香港模式对比 - 政策框架与香港回归后的"自由放任"政策高度相似 [5] - 二者均为临海港口城市,但海南政策要求从海南到内地需正常税收,此为最大区别 [21][23] - 香港贸易总额从1978年108.45亿港币跃升至1994年8574.20亿港币,增长77.8倍 [9] - 香港人均GDP从925美元上升至21421美元 [9] 加工增值与产业导向 - 企业加工增值达30%可免关税销往内地 [12] - 免税目录聚焦国内稀缺原材料和零部件 [21] - 通过进口储备和吸引外资建厂带动经济活力 [21] - 政策鼓励在海南组装零部件以利用廉价劳动力和零关税优势 [19] 市场竞争与产业转型 -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国外商品即使零关税也难具竞争力 [16] - 配套政策包括降低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以汇聚人才 [27] - 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文化科普及服务业创新 [29] - 产业转型旨在提供创新体验以吸引外国消费者 [29] 人民币国际化与战略意义 - 外国人兑换人民币增多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1] - 政策体现中国坚持平等贸易与和平共处的战略方向 [33] - 封关被视为国家给予群众的发展契机 [33]
每日市场观察-20250729
财达证券· 2025-07-29 15:28
市场表现 - 7月28 - 29日,沪指涨0.12%,深证成指涨0.44%,创业板指涨0.96%[1][2] - 7月29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超1.7万亿,较上一交易日缩量,上涨股票约2800只[1] - 三大指数周线放量五连阳,或冲击去年10月高点3674点[1] 资金流向 - 7月28日,上证净流入76.10亿元,深证净流入111.46亿元[3] - 7月28日,主力资金流入前三板块为元件、通信设备、化学制药,流出前三为IT服务、铁路公路、电力[3] 政策消息 - 科技部将健全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4] - 国家能源局确保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年底前初步建成[5] - 2021 - 2024年度年收入居前10%群体缴纳个税占比约九成[6] 行业动态 - 今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4.3%,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升至16.9%[7] - 6月电动摩托车产销量环比降3.69%和10.06%,同比降15.37%和22.53%[8] - 上海发放6亿元算力券,市级给租用算力主体最高30%租金补贴[9] 基金动态 - 本周31只新基金启动募集,股票型19只占主导,科技类成布局重点[10] - 今年以来超八成披露二季报的公募REITs季度盈利,消费类REITs表现突出[11]
浙商证券浙商早知道-20250729
浙商证券· 2025-07-29 07:30
报告核心观点 风格重视消费和成长,行业关注电力设备、有色、医药、电子与券商;在货币环境趋宽方向下,哑铃策略仍有效,但大盘成长风格或阶段性吸引市场注意,8月建议增加对中大盘成长风格关注 [5] 市场总览 大势 7月28日上证指数涨0.12%,沪深300涨0.21%,科创50涨0.09%,中证1000涨0.35%,创业板指涨0.96%,恒生指数涨0.68% [3][4] 行业 7月28日表现最好的行业为国防军工(+1.86%)、非银金融(+1.51%)、医药生物(+1.47%)、综合(+1.29%)、通信(+1.24%);表现最差的行业为煤炭(-2.6%)、钢铁(-1.41%)、交通运输(-1.38%)、石油石化(-1.02%)、纺织服饰(-0.93%) [3][4] 资金 7月28日全A总成交额为17662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92.53亿港元 [3][4] 重要观点 所在领域 策略 [5] 核心观点 风格重视消费和成长,行业关注电力设备、有色、医药、电子与券商 [5] 市场看法 行业关注反内卷主题下电力设备和有色金属,受产业趋势催化的医药(创新药、AI医疗)和电子,以及强beta品种非银金融(券商) [5] 观点变化 货币环境趋宽下,哑铃策略仍有效,但大盘成长风格或阶段性吸引市场注意,8月建议增加对中大盘成长风格关注,行业风格重视消费和成长,关注相关行业如上述 [5] 驱动因素 受益于雅下水电工程带动及“反内卷”、海南封关等政策催化,前期表现好的哑铃型策略受“冲击”,短期大盘成长占上风 [5] 与市场差异 8月建议增加对中大盘成长风格关注,行业风格重视消费和成长,关注相关行业如上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