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学研究
icon
搜索文档
千万次俯身,只为一次破土的答案(序与跋)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科学研究的本质 - 植物分类学研究通过记录每个植物物种来讲述地球故事 [1] - 菌物学家在野外科考中展现出对科学奥秘的痴迷和执着 [1] - 科学考察需要严谨的态度和长期的坚持而非浪漫化的探险 [1] 科学精神的体现 - 科技突破前的无数次尝试和重复是成功的关键 [1] - 科学精神需要好奇心、耐心和探索未知的勇气 [1] - 科学家精神在儿童文学中得以生动展现和传承 [2] 科普与教育 - 儿童对科学充满热情和想象力是探索世界的重要动力 [2] - 通过阅读可以让孩子感受科学家的精神力量并埋下科学种子 [2] - 科普工作有助于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兴趣和潜力 [2] 书籍信息 - 《他们仨》由刘黎琼著译林出版社出版 [2] - 书中描述了三位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和科学探索 [2] - 本文为《他们仨》序言的删节版 [2]
2025“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典礼举办 王小云院士获奖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4 12:18
奖项概况 - 第27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全球五位科学家获奖[1] - 奖项创办27年来已表彰137位杰出女性科学家,其中7位荣获诺贝尔科学奖[5] 获奖科学家 -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王小云成为奖项创办以来第九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1] - 其他获奖者包括南非西开普大学化学教授普丽西拉·贝克、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体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克劳迪娅·费尔泽、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教授玛丽亚·特蕾莎·多瓦、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教授芭芭拉·芬利森-皮茨[2] 王小云教授贡献 - 在密码学和密码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对通信与存储的信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2] - 揭示了广泛应用于通信协议的哈希函数所存在的严重缺陷,并推动了新的哈希函数标准制定[2] - 研究成果被广泛用于银行卡、计算机通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2] 活动盛况 - 上千名全球科学界代表、政学界人士、意见领袖、公共机构和社会组织参加颁奖典礼[2]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强调需要所有智慧、声音和视角来应对全球性挑战[5] - 欧莱雅企业基金会主席安巩表示科学是出路,庆祝科学是对抗愚昧与退却的重要方式[5] 奖项背景 -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莱雅企业基金会联合发起,表彰在自然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女性科学家[5] - 每年从非洲与阿拉伯国家、亚太地区、欧洲、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以及北美五大地区各选出一位获奖者[5]
中国科学家王小云获颁“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新华社· 2025-06-14 00:07
奖项概况 - 2025年"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于6月12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 [1] - 本年度共有5位女科学家获奖,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小云 [1] - 获奖者来自应用数学、物理学和分析化学等领域 [1] 获奖者信息 - 王小云因在密码学及相关数学问题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获奖 [1] - 其他4位获奖者分别来自南非、德国、阿根廷和美国 [2] - 自奖项设立以来,已有137位获奖者,其中7位后来获得诺贝尔奖 [1] 中国科学家表现 - 自奖项创办以来,已有9位中国女科学家荣获该奖 [3] 行业现状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女性研究人员人数仅为男性的一半 [1] - 部分领域女性科学家的贡献尚未获得充分认可 [1]
记者手记:航天观礼,放飞少年科学梦
新华社· 2025-05-30 15:29
航天教育实践 - 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创新人才发展中心组织4所学校60余名学生现场观看天问二号发射 [1] - 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30名师生参与航天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2] - 现场观礼活动旨在激发青少年对太空和科学研究的热情 [2] 航天人才培养 - 天问二号任务设计周期为10年 带队老师期望未来有学生能投身航天事业 [3] - 航天员王亚平"天宫课堂"实验对小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激发航天梦想 [2] - 建设科技强国需要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 为青少年创造科技实践机会 [3] 航天科技发展 -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 [3] - 现场观礼学生表示实际发射场景比电视转播更壮观 [3] - 航天科技展示活动增强青少年对国家航天成就的自豪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