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游”火爆:“科技+服务”助力通关速度变经济增量
央视网· 2025-07-22 20:20
央视网消息:从中国持续放宽入境免签政策以来,"中国游"火爆全球。日前,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 国口岸出入境外国人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了30.2%。数据大幅提升的背后是全国各口岸持续打造的入境第一站的系列便利措 施。 北京:"双排并检" 外籍游客通关提速约30% 为便利境外采购商参展,广交会期间,琶洲港澳客运口岸还设立了境外采购商远端办证点、临时签证点等服务设施,边检民警 引导参展商走专用通道、快速办理相关手续,境外参展商入境后步行不到10分钟即可到达展馆。 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的边检入境现场,记者看到不少外国旅客正在等待办理通关手续,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每天 下午3点到5点左右的入境高峰时段为例,这里将会有3000余人短时间内相继抵达。为应对客流量较大的情况,现场实行了"双排并 检"模式。 此外,广州边检打出"科技+服务"组合拳。在白云机场等口岸,部署了"大屏幕数字人"AI智能交互平台、AR通关指引。 上半年广州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超150万人次,同比增长40%,总量、增幅创历史新高。 杭州:科技赋能 外籍游客入境通关"加速度" 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口岸现场,记者看到了特别的" ...
中国平安构建“保险+科技+服务”灾害防护网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07:12
大湾区风险减量协同创新中心 - 中心采用搭载激光雷达的无人机对施工建筑进行360度测绘扫描,生成精度达5厘米的3D建模报告,实现"数字化工地"概念 [4] - 通过AI监测预警系统实时识别施工现场风险,包括未戴安全帽、脚手架防护缺失等22类隐患,已累计预警超3700次 [7] - 创新"AI三级安全管理"模式:AI实时识别→专家远程干预→高危隐患现场巡检,半年内远程干预445次,现场处置128次 [7] - 部署东莞市全域房屋沉降监测系统,结合InSARAI技术、物联网设备和卫星遥感技术提升风险排查精确度 [8] 保险行业转型 - 行业从传统"风险等量"模式转向"风险减量"战略,将风险预防纳入核心职能,构建"保险+科技+服务"的灾害防护网 [4][10] - 2023年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推动行业向事前事中预防转型 [10] - 公司在全国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如在湖南排查340家高危企业发现2000处隐患,在广西组织消防演练 [9] 科技应用成果 - 自主研发"鹰眼系统"融合AI、物联网、卫星遥感技术,覆盖灾前预警-灾中施救-灾后理赔全流程 [11] - 2024年通过该系统累计预警台风暴雨41.1万场,发送预警信息105.5亿次,覆盖6700万客户 [12] - 物联网安防技术应用于3343家企业,接入设备1.1万台,处置中高风险1137次,如为深圳餐饮商户安装燃气监测设备 [12] 社会协同机制 - 中心由20余家单位共同参与,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动打造安全管理生态闭环 [6][8] - 确立三大角色定位:基层安全宣教人、风险隐患吹哨人、风险地图测绘人,形成保险参与公共治理的湾区样板 [8]
跨越速运董事长胡海建巩固品牌优势,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6-25 14:22
时效创新 - 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推出"限时速运"模式,并创造性地推出"当天达、次日达、隔日达"三大跨省时效产品,承诺"限时未达,减免运费" [3] - 公司是行业内第一家拥有大型无人货运飞机以及最全低空货运网络的物流公司 [3] - 公司将物流时效的行业标准提升到全新高度,为客户节省成本 [3] 科技投入 - 公司投入近10亿由1700名IT工程师耗时2年打造全新"数字系统",成为行业数字化标杆 [5] - 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数字系统与动态路由技术,整合多渠道信息资源为客户配备最优运输路线 [5] - 公司利用数据分析洞察客户行为和偏好,提供个性化服务体验 [5] 服务体系 - 公司建立业内少有的"24小时昼夜取派"服务网络 [5] - 公司提供客户经理1对1管家式服务,全年365天24小时客服电话畅通 [5] - 公司通过数据分析满足不同客户的特定需求 [5] 核心竞争力 - 公司持续深耕"时效+科技+服务"三大核心竞争力 [7] - 公司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敏锐洞察与快速响应能力 [7] - 公司致力于让每次运输成为信任的延续,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 [7]
中国大地保险惠州中心支公司:全流程护航荔枝产业 筑牢丰收保障网
南方农村报· 2025-06-17 12:36
保险保障覆盖 - 中国大地保险惠州中心支公司计划2025年在惠阳区实现荔枝种植保险承保面积达2.78万亩,为农户提供8340万元风险保障,覆盖台风、暴雨、病虫害等灾害 [6] - 公司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查勘定损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赔款支付,今年已累计处理理赔案件56起,支付赔款240余万元 [8][9] 科技赋能防灾 - 公司联合当地荔枝协会创新开展无人机飞防作业,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模式提升超300% [12][16][17] - 聘请农业专家组建讲师团,围绕荔枝保花保果技术、病害综合防治等核心课题开展田间教学,从种植源头降低灾害发生率 [19][20] - 针对极端天气编制《风险减量操作指南》,构建"技术防控+灾害预警+农户联动"的全链条风险管理模式 [21][22][23] 创新保险产品 - 创新推出荔枝采摘工人意外险,将保障重心从传统的"保物"延伸至"保人",直接保障从事高作业风险的采摘农户自身的人身安全 [26][27][28] - 推出农产品食品加工安全责任险并融合溯源管理技术,为每份荔枝产品赋予专属"溯源码",构建质量监督体系 [37][38][39] 销售助力与品牌建设 - 公司积极对接电商平台,依托线上销售渠道让荔枝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创新"保险+助农"模式 [50][51][52] - 组建员工志愿者队伍深入果园参与采摘工作,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扩大"镇隆荔枝"的传播声量与影响力 [53][54][55]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公司将持续深化农业保险服务创新,推动"保险+科技+服务"深度融合,为惠州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58][59]
《2024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消费者线上购险率比肩线下
经济网· 2025-05-29 17:33
互联网保险行业趋势 - 2024年线上购险率从2023年的73%升至78%,线下购险率从85%降至79%,线上购险率有望在未来两年超过线下[1] - 普惠保险通过互联网持续渗透,各年龄段、城市级别和收入群体的线上购险率均呈上升趋势,普惠需求在线上释放[1] - 行业正积极构建"保险+科技+服务"新生态,以用户为中心满足普适化、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1] 消费者保费支出与行为 - 2024年近六成消费者家庭年保费支出超过8000元,超六成消费者增加了家庭年保费支出[2] - 76%的消费者计划在未来2年调整保险配置并增加保费预算,显示投保意愿和需求深度提升[2] - 60%的消费者选择在原产品基础上升级保障,57%的消费者通过保险进行财富管理[2] 行业职能与评价 - 互联网保险在风险转移、资源配置和民生保障三重职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 《报告》深入剖析消费者需求与行业趋势,为互联网保险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