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器具

搜索文档
智慧辅具上线 黑科技来助残 深圳东部首个辅具智慧体验中心启用
深圳商报· 2025-05-26 08:06
科技助残中心成立 - 深圳市东部(龙岗)辅助器具智慧体验中心正式揭牌 由龙岗区残联、区民政局与深圳市盛立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 [1] - 该中心是深圳市首个集AI数字化辅具展示、体验、推广于一体的专业服务平台 位于园山街道中联展工业园区 [1] - 目前已与超100家高校、企业达成合作 引进开心果脑机接口系统、智能仿生手等100余件先进辅具产品 [1] 科技助残技术引进 - 刘河生团队pBFS®技术将落户区妇幼保健院 助力孤独症儿童康复 [1] - 高小榕教授团队"脑机接口研发与展示平台"将落户区第八人民医院 [1] - 加强与强脑科技合作 推动智能仿生假肢应用 [1] 合作与签约 - 区残联、区民政局与企业签订共建协议 [2] - 与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等多家单位完成入驻签约 [2] - 深圳城市职业学院展示了创新成果 [2] 发展规划 - 中心将着力打造科技助残示范性基地 推动智能辅具产业发展 [2] - 将持续引入全品类辅具 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 [2] - 推动辅具产业优化升级 打造深圳东部智能辅具新高地 [2]
科技与产教融合赋能助残事业 浙江多家企业积极探索助残新模式
证券时报网· 2025-05-19 18:46
科技助残行业发展 -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推动助残事业转型升级,辅助器具行业向智能化、个性化、普惠化方向升级 [1] - 浙江成为科技助残先行区域,杭州余杭区集聚20余家高科技助残企业并成立高科技企业助残联盟 [3] - 中国残疾人总数超8500万,数字科技发展为公益提供新助力场景 [4] 强脑科技 - 专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发与应用,核心研发团队中哈佛、MIT等顶尖学府成员占比超70% [1] - 三大产品线包括智能假肢、智能康复及神经电子消费品,率先完成全球脑机接口领域十万台级量产 [1] - 智能仿生假肢实现技术国产替代,价格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至七分之一,获美国FDA二类医疗器械认证 [2] - 在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运动员徐佳玲佩戴其产品完成火炬点燃,创下国际体育赛事首次由脑机接口仿生手点燃圣火的纪录 [2] Rokid(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 - 旗下智能眼镜Rokid Glasses内置1200万像素高分辨率摄像头,搭配AI算法,可实时捕捉环境信息并转化为语音反馈 [2] - 功能包括识别商品标签、指引盲道方向、导航避障及朗读书本文字,已预装在眼镜中 [2] 产教融合模式 -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举办"产教融合推进科技助残"活动,强脑科技、谦寻等企业参与 [3] - 谦寻与特院合作开展直播电商主题讲座,并邀请学生走进直播间实践 [3] - 特院学生李竹迅入职海豚直播运营部,快速掌握选品逻辑和数据分析,优化产品话术并获得较好直播效果 [4] - "产业研基地"、"折翼书屋"等校企合作项目揭牌,谦寻通过直播电商生态赋能残障群体 [4] 相关ETF数据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涨跌-0.83%,市盈率21.41倍,最新份额55.0亿份,减少9000万份 [6]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跌-2.80%,市盈率52.08倍,最新份额58.6亿份,减少1.0亿份 [6]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涨跌-1.21%,最新份额2.5亿份,增加600万份 [6]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涨跌-3.81%,市盈率94.25倍,最新份额5.6亿份,增加700万份 [7]
充分挖掘银发经济增长潜力
经济日报· 2025-04-29 06:24
政策导向与战略意义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将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作为重要举措 [1] - 发展银发经济有利于满足老年群体需求、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 [1]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凸显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 银发经济特征与驱动因素 - 银发经济是涵盖老龄经济和备老经济的综合体系,覆盖不同年龄段人群和产业部门,具有广覆盖性 [2] - 行业强调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统一,需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具有强民生性 [2] - 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和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发展,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2%,呈现高成长性和长周期性 [2][3] 市场潜力与需求结构 - 老龄化加速推动老年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带动康养、医疗护理、精神文化、养老金融等领域需求激增 [3][4] - 消费升级叠加技术创新(如高端制造、AI、物联网)将催生新产品、新场景,形成供需良性循环 [3] - 劳动年龄人口备老意识增强,推动健康管理、养老金融等需求增长 [3] 重点发展产业方向 - 健康管理、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上升将带动康养、辅助器具、长期护理、居家适老化改造产业发展 [4] - 老年人闲暇时间增多促进旅游、教育、文化娱乐等精神消费产业升级 [4] - 养老金融需求增长需推动金融机构开发适老化产品,优化服务网络 [4][6] 供给侧制约与突破路径 - 供给滞后表现为老年人专属产品短缺,传统消费饱和而新需求挖掘不足 [5] - 需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县乡村三级网络,补齐专业护理、社区及农村服务短板 [6] - 鼓励技术创新(如智慧养老、养老机器人、可穿戴设备),通过税费减免等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7] 需求侧优化措施 - 完善多层次老年收入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并建立增长机制 [6] - 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统一,降低服务成本,增强老年人支付能力 [6] - 强化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保留人工服务通道,提升产品适配性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