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军

搜索文档
骄傲!自豪!无比光荣!中国军工观礼代表分享观礼心得
环球时报· 2025-09-03 20:00
军工装备展示 - 阅兵式集中展示包括新型主战坦克、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新型战略导弹和新型第五代战机在内的大批新域新质作战装备 [1]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29型125架军机组成空中方阵接受检阅 其中多型明星装备为首次公开亮相 [1] - 参阅装备展示中国军队迈向信息化、智能化的巨大进步 展现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 [4][5] 企业参与情况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程福波表示此次阅兵集中展示了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成就 彰显国产航空武器装备守护国家安全的实力 [1] - 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徐鹏飞称大国重器是国家硬实力的象征 更是新时代守护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实屏障 [2]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徐立平提到大国重器从设计图纸到最终检阅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 [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武直十"玉龙"发动机作为国产动力推动空中梯队呼啸穿云 展现航空发动机技术成就 [5] - 中国航发科技委原主任尹泽勇强调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要建设世界一流航空发动机集团 [6]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马小光表示这些装备背后凝结着技术攻关与艰苦奋斗 是几代兵工人心血的结晶 [5] 行业使命与展望 - 航空工业集团40万航空人将加快打造航空科技国家战略力量 支撑建军一百年目标实现 [1] - 中核集团表示要勇担科技强国使命 夯实国家安全基石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硬核力量 [2] - 航天科工二院特级技师叶辉认为中国力量增强意味着维护自身和平稳定的能力更强 这是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3]
军迷变“军盲”?看完9.3阅兵,这些武器装备才是真的“大国浪漫”!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03 18:1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北京阅兵展示陆海空信息化无人作战等新型装备和未公开现役装备引发全球关注[1] - 中国军事装备发展迅速 歼-10C实战成果显著 第六代战机研发推进 空中力量达国际前列[7] - 福建舰航母即将服役形成三航母时代 052D驱逐舰批量入列强化海军力量[9] - 武器装备是国家实力硬名片和国际话语权 武器迭代改写战争规则并重塑国家地位[16] - 军事科普团队推出《世界武器装备知识图解》 系统展示全球武器装备助力国防教育[18] 阅兵装备展示 - 2025年9月3日北京阅兵展出陆海空信息化无人作战新型装备包括未公开现役装备和国之重器[1] - 歼-10C因实战成果受国际关注 第六代战机研发推进体现空中力量国际领先地位[7] - 福建舰航母即将服役形成三航母时代 052D驱逐舰批量入列保卫南海海域[9][11] 军事装备发展历程 - 2008年杂志主要介绍美俄装备 2011年歼-20首飞推动军工专业人才培育[5] - 从88年前日军出云号侵略到现代三航母时代 体现强国强军能战止战核心逻辑[12][14] - 中国火药火器12-13世纪经丝绸之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引发全球军事技术革新[95] 图书内容特色 - 覆盖单兵武器火炮坦克飞机军舰导弹核生化武器未来战争装备八大家族1000+装备[55][56] - 包含100余张拆解图500多幅手绘图600多个知识点 经兵器工业集团首席专家等十余位专家审校[22] - 采用一页一词条设计 图文闭环降低阅读难度 融入物理化学数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知识[73][82][84] 军事教育价值 - 通过武器机械原理化学奥秘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索动力和科技强军理念[32] - 抗美援朝狙击手张桃芳436发子弹狙杀214名敌人等100多个历史故事增强家国责任感[93] - 展示南宋竹制突火枪明朝迅雷铳等中国古代军事智慧 以及现代99A坦克直-10直升机等国之重器[88][90] 图书制作背景 - 军事科普团队军武次位面深耕十年 拥有2000多万粉丝和5000多篇深度原创内容[19] - 联合中信出版集团国防工业出版社 历时3年1000多个日夜打磨完成[18] - 配备山河无恙系列赠品包括歼-10C主题年历中国王牌武器贴纸18种现役装备武器卡等[36][38][40] 全球军事脉络 - 对比古希腊腹弩和中国青铜弩机体现不同文明对远程杀伤的共同探索[46] - 分析二战美国埃塞克斯级航母和苏联喀秋莎火箭炮如何改变战争形态[46] - 展现中国99A坦克美国F-35战机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等全球军事科技各有所长特点[48]
当一“老”一“新”穿越时空交融 这支新域新质作战力量践行“铁心跟党走”
央视网· 2025-09-03 17:19
反无人机装备技术特点 - 反无人机方队共有5型17辆装备 基于模块化开放式结构 有机集成反无弹炮系统 高能激光武器 高功率微波武器等装备 综合运用弹炮光波等作战手段 具备软杀伤和硬摧毁能力 号称铁三角 [1] - 激光武器采用品字形设计 配备宽大镜面 通过发射高能光束毁伤目标 具有无爆炸声 无火光 无后坐力 发射即到达 无限发射等特点 [3][5] - 弹炮结合武器配备6管转管炮和四具防空导弹发射器 具有反应速度快 拦截火力猛 射击精度高 机动性能好等优点 可单车独立作战或融入网信体系联合防空 [7] - 高能微波武器采用8×8高机动底盘 可对无人机及无人机群进行大范围毁伤 [9] 部队历史背景 - 反无人机方队官兵主体来自陆军某红军旅 该部队诞生于1927年黄麻起义 历史悠久战功卓著 红军时期留下半截皮带象征忠诚信仰 [13] - 抗日战争时期该旅前身为八路军129师386旅 作为抗战主力创造韩略村伏击战 七亘村叠伏战等经典战例 [13] 作战能力评价 - 弹炮结合武器在近年实战演训中作为末端防御利刃 高效减少低慢小目标威胁 在多次任务中表现突出 [7] - 官兵感受到现代化武器装备科技水平持续提升 认为科技水平和科技素养构成核心战斗力 [5][9] - 部队通过实战化演训不断提升作战能力水平 增强打赢未来战争的信心 [7][9][11] 装备实战应用 - 战车载员采用实战化登车方式 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战术转换进入战斗状态 [11] - 训练注重千锤百炼 追求战场一击致胜效果 [11]
中国科技馆将举办“光影科学梦”电影公益展映,14部影片免费看
新京报· 2025-09-02 20:39
活动概述 - 中国科技馆将于2025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光影科学梦"电影公益展映活动 邀请公众免费观影并体验科学与红色文化 [1] - 活动时间为9月2日至30日 提供18000张免费预约票 涵盖巨幕影院和4D影院的14部影片 [1] 影片内容 - 巨幕影院将放映8部科学电影包括《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与象同行》等 展现科学工作者的探索历程 [1] - 4D影院将上演科学家传记影片如《我是医生》《钱学森》 带观众亲历科学发现的历史瞬间 [1] - 周六周日巨幕影院特别献映红色经典影片包括《志愿军:存亡之战》《里斯本丸沉没》《横空出世》及高清修复版《小兵张嘎》《地道战》 [1] 特别活动 - 9月7日举办专场活动 放映《地道战》高清修复黑白电影 并邀请中国航天科普大使吕晓戈研究员进行讲座 [2] - 讲座主题为《从抗日战场迈向现代化战场——看我军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 涵盖从地道战军事智慧到现代高科技装备的国防科技发展历程 [2]
阅兵场上,奏响强军乐章的青春力量——联合军乐团演奏员群体扫描
新华网· 2025-08-25 00:32
联合军乐团高学历人才背景 - 联合军乐团大部分成员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其中包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国防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等知名学府的博士和硕士 [2] - 成员专业背景多元 涉及多个领域 [2] - 高学历演奏员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国际高水平期刊SCI文章 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并参与一系列学术竞赛获奖 [3][6] 高学历人才在军乐团中的角色与表现 - 博士演奏员如29岁专业技术上尉吕家杰和28岁博士教员田鑫 从实验室走向阅兵场 在联合军乐团中担任打击乐声部大镲演奏员和第一排小号演奏员 [3][5] - 33岁文职硕士教员贾卓然作为单簧管演奏员 通过训练克服体能短板 证明文职教员也能胜任军乐战士任务 [9][10] - 36岁小军鼓演奏员牛青青将科研训练的严谨系统化思维引入乐团管理和声部协作中 [11] 高学历人才对演奏水平的提升 - 高学历演奏员运用学术背景增强乐谱解析与音乐处理能力 迅速把握阅兵曲目作曲意图 风格特征及情感内核 [11] - 博士吕家杰指出分析乐谱结构与分析材料微观组织逻辑相似 帮助更快理解作品精髓 [11] - 联合军乐团总指挥评价高学历演奏员以工程师思维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极大提升团队战斗力 [11] 军乐团训练与个人努力 - 军乐演奏员以标准军姿站立 托举数公斤重乐器保持稳定 是对肌肉耐力的持久挑战 [6] - 长号演奏员周一丁通过不断练习唇振控制和摸索气息支撑点 弥补初期气息短促的差距 [7][8] - 单簧管演奏员贾卓然虚心请教学员 加倍珍惜训练机会以克服体能素质差距 [10] 军乐团的文化与使命 - 小军鼓演奏员李锐锟认为高科技部队应有高水平文化生活 计划完成阅兵任务后回校更好传播军乐文化 [11] - 高学历群体是新时代中国军队人才结构优化升级的生动缩影 奏响科技强军人才强军的恢弘篇章 [11] - 联合军乐团成员全力以赴兑现博士硕士强军战士的铿锵誓言 [10]
武汉大学社会实践队赴湘粤两地开展暑期学研活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7-30 11:31
智能制造与工业升级 - 三一重工作为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 展示数字化生产线与智能制造车间 包括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和远程控制平台等先进技术 [3] - 三一重工在新能源重卡和电动挖掘机领域进行探索实践 强调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化战略融合 [3] - 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跃升 展现科技赋能民族工业的无限前景 [3] 轨道交通与自主创新 - 中车株洲所被誉为轨道交通国家队 是高速列车牵引系统和永磁电机等关键技术的策源地 [3] - 企业攻克卡脖子难题 坚持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新突破 助力国家在科研领域实现弯道超越 [3] - 交通强国的内涵延伸至科技积淀与产业体系支撑 超越单纯的车速概念 [3] 智能科技与科研转化 - 长沙某大学智能科学学院聚焦人工智能 智能控制和无人系统等领域 是国家智能科技战略布局的中坚力量 [5] - 实践队参观智能机器人平台与无人系统实验区 探讨科技成果与国家智造的双向转化动能 [5] 绿色能源与双碳战略 - 广州发展集团在清洁能源 碳资产管理和天然气运营等领域广泛布局 是广东能源结构优化的中坚力量 [5] - 集团系统化管理风电 光伏与天然气发电 深入探析双碳战略下能源企业的转型机遇与挑战 [5] - 实践队通过能源调度中心参观 了解每一度电背后的绿色故事 [5] 产业覆盖与科技自立 - 实践队四天跨越千里 覆盖制造业 交通装备 科研与能源改革等关键领域 [7] - 通过实地学研活动 深入理解科技自立自强的分量 体现技术报国的真实脉络 [8]
善啃“硬骨头”的科研先锋——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军事科学院某部研究员陈振华
新华社· 2025-05-20 20:55
核心观点 - 研究员陈振华深耕科研领域30余年 参与领衔10余项科研设施设计建设 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二等奖1项 三等奖5项 荣立二等功2次 三等功1次 展现卓越的科研攻关能力与奉献精神 [1] 科研成就 - 突破多项前沿关键技术 成功设计重要组件成为工程亮点 荣立二等功 [4] - 领衔重大科研设施项目 经过7年攻关摘得多项业内桂冠 展现中国制造水平 [6] - 坚持自主研发路线 国内没有的技术率先突破 国外领先的技术竞逐前沿 [7] 工作作风 - 始终保持关键技术"我先研" 险难工序"我先上"的先锋状态 [4] - 严把质量关 坚持一流标准 个别指标未达设计精度坚决不签字 [8] - 常年奋战科研一线 冬季单衣检查设备 夏季汗湿衣衫排查隐患 [8] 团队建设 - 团队中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60% 手把手帮带培养青年科研人员 [9] - 构建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人才共育的科研团队 形成梯次完备的业务团队 [9] - 申报奖项让予年轻人 选升待遇优先考虑同事 践行"青年在先"原则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