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信用

搜索文档
中美谈判:谈或谈成可能性大吗?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05-10 16:15
中美关税战现状 - 当前中美互征关税税率均超过120%,几乎等同于经济脱钩[1] - 2024年特朗普上任后三个月内累计对华加征54%关税(2月10%+3月10%+4月34%)[2] - 中方反制后美国对华关税从84%升至145%,中国对美关税为125%,存在20%差额[4] 与2018年贸易战差异 - 2018年谈判历时13轮,最终中方承诺增购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1] - 本次美方未事先沟通即连续加税,中方定性为"国际经贸斗争"[2] - 中方要求谈判前提是美方取消所有单边关税,后态度略有松动[3] 美国对华全方位打压政策 - 《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限制双向投资: - 限制美对华AI/半导体/量子技术投资,加大中概股退市压力[5] - 拟暂停1984年《中美所得税公约》,审查中国对美战略领域投资[5] - 301调查针对中国海运及造船业: - 2025年起对中国船东征收最高280美元/吨港口费[6] - 2028年要求50%LNG运输船为美国建造/运营,中国造船业全球订单占比60%受影响[6] 美方强硬派核心人物 - 纳瓦罗设计对等关税公式:(出口额-进口额)/出口总额[7] - 卢比奥干涉台海问题,米兰主张对华60%关税及100年期零息债置换[8] - 贝森特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贸易赤字,主张分层关税[8] - 内阁中仇华成员还包括副总统、商务部长等9人[9] 谈判可能性分析 - 中国商品仅占美国CPI权重3%,关税对美通胀影响有限[10] - 美债规模超36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1万亿,6月借新还旧压力是关键时点[10] - 中国持有超8000亿美债,但贸易战扩大至金融战需谨慎评估[11] - 美元霸权短期难撼动,美债信用仍稳固,美方暂无求和动机[12] 长期战略影响 - 中国已为"脱钩"风险准备7年,强化粮食/能源/芯片等领域自主[13] - 本轮关税战或为中美长期竞争起点,后续将延伸至多领域对抗[13]
张明:美债震荡动摇美元霸权根基|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4-30 16:24
美国关税政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 美国滥施关税政策导致美国股市、债市、汇市罕见齐跌,美债信用严重受损,可能动摇美元霸权根基 [1][2]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4月4日的4.01%飙升至4月11日的4.49%,创2001年"9·11"事件以来最大单周涨幅,美债价格大幅下跌引发系统性风险担忧 [2] 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飙升的驱动因素 - **再通胀预期**:美国对华关税加征至245%推高进口商品价格,恶化中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通胀预期升高导致美联储降息空间收窄 [3] - **外国投资者购债意愿下降**: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导致欧洲机构减持美元资产,美元指数贬值及财政赤字担忧进一步抑制外资流入 [4] - **基差交易平仓**:杠杆套利交易因国债现货价格暴跌被迫平仓止损,大规模抛售加剧收益率上升 [4] - **美债声誉受损**:美国政府拟强制外国投资者置换超长期低息债券并限制出售,金融霸凌行为削弱美债信用,主权投资者购债意愿明显下降 [4] 美国债利率上升的潜在后果 - 美国政府还本付息压力显著增加,续发国债成本上升将加剧财政赤字,引发债务可持续性担忧 [4] - 全球投资者可能转向其他高流动性、高收益、大规模的安全资产,加速美元霸权根基动摇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