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监管机制
搜索文档
AI伪造名人带货首案 揭示数字治理底层逻辑
证券时报· 2025-10-17 06:25
案件基本情况 - 2025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查处利用AI技术冒用央视知名主持人名义和形象发布虚假广告的案件 [1] - 此为北京市场监管部门首次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滥用AI技术冒用知名人物形象问题进行查处 [1] - 涉案企业将普通食品包装成具有医疗功效的神药进行宣传 [1] 欺诈手法与技术滥用 - 利用算法生成虚拟形象以每秒30帧的流畅度模仿真人微表情 [1] - 使用声纹克隆技术完美复刻特定人物的音色特征 [1] - 利用公众对权威媒体人的天然信任将其异化为商业欺诈工具 [1] - 欺诈模式具有数字时代特征先以AI生成形象构建信任再通过话术包装产品最后借助算法推荐流量完成收割 [1] - 存在专业化分工的黑色产业链包括名人形象数据库采集语音克隆模型训练和话术模板库建设 [3] 产品与宣传问题 - 涉案产品深海多烯鱼油的实际执行标准仅为糖果类普通食品 [2] - 产品宣传中宣称具有治疗头晕头痛改善记忆等医疗功效 [2] - 宣传展板标注适合头晕头痛手麻脚麻记忆下降人群等医疗用语表述 [3] - 企业构建了完整的虚假证据链包括伪造的检测报告和用户评价 [2] 平台责任与监管漏洞 - 一个拥有88万粉丝的直播间能够长期进行虚假宣传 [3] - 平台内容审核存在三重漏洞对AI生成内容识别技术滞后对医疗宣传语敏感度不足对高流量直播间监管存在选择性忽视 [3] - 平台责任的真空状态使技术滥用行为获得野蛮生长空间 [3] 法律与监管应对 - 执法部门创造性运用《广告法》中不得含有虚假内容的规定实现对新型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 [2] - 案件查处揭示需通过扩大解释现有法律条款填补空白并加快制定专门性法规 [2] - 急需建立跨平台的联合监管机制以遏制产业化趋势带来的整体性风险 [3] 社会影响与治理启示 - 消费者举报在案件中起到关键作用公众从被动受害者转变为数字治理参与主体 [4] - 普通民众识别深度伪造内容面临巨大困难需加强数字素养教育 [4] - 技术开发者需建立技术向善的自我约束机制平台方需将社会责任纳入核心考核指标 [4] - 构建良性数字生态需建立法律伦理和共治三重保障 [5]
杭州创新“联合监管机制” 助力打造生物医药“全球研发高地”
每日商报· 2025-06-06 07:14
联合监管机制 - 杭州市政府和杭州海关联合建立入境高风险特殊物品安全联合监管机制,以应对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用特殊物品进口需求增长[1] - 联合监管机制通过跨部门专班、生物安全评审专家提前介入等方式,帮助企业高效完成申报材料[2] - 目前已有7家生物医药企业取得联合监管机制"白名单"资质[2] 链康医检案例 - 链康医检进口70余支血浆标准品用于Olink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研发,通过联合监管机制快速完成通关[1] - 企业成功抢回关键研发周期,成为最新纳入联合监管机制"白名单"的企业[2] - 血浆标准品属于高风险特殊物品,进口管理严格,企业原本担心耗时影响研发进度[1] 安渡生物案例 - 安渡生物作为首批"白名单"企业,通过联合监管机制实现原料从国际航班到实验室仅需十几个小时[2] - 公司进口原料需保持零下80摄氏度冷链运输环境,并在7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 行业数据 - 1-4月杭州生物制品进口1.5亿元,同比增长11.4%,占浙江省生物制品进口总值的84.2%[3] -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企业对人源血浆、血清等特殊物品进口需求不断增长[1] 政策展望 - 杭州海关将继续探索生物医药特殊物品"一站式"通关等新举措[3] - 推动联合监管机制向细胞治疗、基因检测等前沿领域延伸[3] - 杭州市是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集聚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