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化改造
icon
搜索文档
申洲国际(02313):1H25订单增长超预期,毛利率阶段性承压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28 20:33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申洲国际的具体投资评级 [1][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49.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主要由销量增长驱动 [2][7] - 毛利为40.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但毛利率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至27.1% [2][7] -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4%至31.77亿元人民币,净利率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至21.2% [2][7] - 中期股息每股1.38港元,同比增长10.4%,派息率维持在60% [2][7] 成本与盈利压力 - 员工薪酬同比增长约19%,主要因人力费用随员工人数增加及中国国内退休金比率上升 [2][7] - 原材料成本及货运成本上升进一步挤压毛利率 [2][7] - 新投产工厂尚处于爬坡期,效率不足拖累整体盈利水平 [2][7] 客户结构 - 四大核心客户(优衣库、Adidas、Nike、Puma)收入占比达82.1%,较去年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 [2][8] - 优衣库与Adidas订单同比增速接近30%,高于客户自身销售增速 [2][8] - Nike订单增幅为中单位数,Puma订单同比为中双位数,合作关系稳定 [2][8] - 新客户Polo与Lacoste订单高增,验证公司开拓新客户能力 [2][8] 分品类表现 - 运动服饰收入同比增长9.9%至101.29亿元人民币,仍为核心板块 [3][9] - 休闲服饰收入同比增长37.4%至37.92亿元人民币,表现突出,主要受益于海外需求回暖及品牌拓品类订单增长 [3][9] - 内衣收入同比增长4.1%至9.40亿元人民币,维持平稳 [3][9] 分区域表现 - 美国收入同比增长35.8%至25.55亿元人民币,运动类需求提升显著 [3][9] - 欧洲收入30.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9%),日本收入24.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均保持双位数增长 [3][9] - 中国内销收入36.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主要因运动类产品需求疲软及国产品牌订单占比下滑 [3][9] 产能扩张与自动化 - 越南面料厂年底逐步投产,规划产能200吨/日,有望加强自供比例并降低成本波动 [4][10] - 柬埔寨新成衣厂于2025年3月投产,全年目标6000人,已完成招工4000人,产能释放快于预期 [4][10] - 宁波织布厂新厂投产及成衣厂翻修提升国内产能效率 [4][10] - 安徽规划高自动化成衣厂建设,印尼项目购地50公顷,审慎推进 [4][10] - 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为15.3亿元人民币,全年预算约23亿元人民币 [4][10] 订单与关税影响 - 核心客户订单稳健,1H25未出现订单前置情况,2026年订单已进入谈判阶段 [4][11] - 美国对越南/柬埔寨征收关税分别为20%/19%,与印度(25%)、缅甸(40%)相比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4][11] - 公司坚持高附加值路线,专注面料功能性和版型特色,不参与低价竞争,以维持行业领先毛利水平 [4][11] - 管理层预计关税新政对全年业绩影响有限 [4][11]
高危工艺危化企业如何实施“两减两提”
中国化工报· 2025-07-25 10:21
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 应急管理部提出2025年危化品安全监管核心目标为"两减两提"(减量、减人、提自动化、提学历)[1] - 高危细分领域风险排查治理将持续开展 高危工艺企业为重点实施对象[1] 实施难点分析 减量减人障碍 - 危化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企业因经济效益不愿主动减产[1] - 政府缺乏完善激励政策 企业减量积极性不足[1] - 精细化工等复杂工艺难以全流程自动化 仍需大量人工操作[1] 自动化提升挑战 - 高温高压等高腐蚀环境自动化技术存在稳定性问题[2] - 中小型企业面临自动化改造资金压力 单次投入成本高[2] - 自动化系统维护需专业人才 企业招聘培养困难[2] 人员素质瓶颈 - 企业培训体系单一 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2] - 行业工作强度大风险高 员工学习动力不足[2] - 社会认知度低导致高素质人才吸引力弱[2] 解决方案建议 减量减人措施 - 开发在线量减量技术 优化生产工艺降低危化品使用量(如微通道反应器技术)[3] - 调整生产布局减少高风险区域人员活动时间[4] - 建设智能化仓库 实现储存量实时监测预警[4] 自动化升级路径 - 重大危险源企业实施全流程自动化改造 实现参数实时监控[5] - 推广气体泄漏检测 智能机器人巡检等先进技术装备[5] - 构建化工园区智能化管控平台 整合大数据动态监控[6] 人员素质提升 - 建立分层级资质体系: - 高管需化工类大专以上学历+实践经验[7] - 安全管理人员需中级化工职称或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7] - 一线操作人员需化工职教背景或高中学历+专项培训[7] - 采用VR模拟等创新培训方式 强化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挂钩[6][7]
五亿多份检验检测报告,为质量“把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6 05:3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检验检测行业营收达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 [1] - 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53057家,全年出具报告5.53亿份 [1] - 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数量1067.01万台套,同比增长3.87%,资产原值5701.70亿元,同比增长8.01% [2] 行业结构变化 - 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机构数量增长2.05%,建筑工程、建筑材料、机动车检验等传统领域机构数量下降0.44% [1] - 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机构6025家,占比11.36%,为全国企业平均占比的14.95倍 [2] - 机构总量与小微机构占比首次下降,反映行业集聚度提高 [2][3] 监管与市场规范 - 2024年查处违法机构3615家,撤销、注销214家机构资质,罚没款3571万元 [1] - 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为2300多万辆机动车免予安全技术检验,通过手机APP预约车检服务1100多万次 [1] - 行业逐步由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呈现规模化、集约化势头 [2][3] 技术创新与国际拓展 -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攻克关键技术,研制国内首套个体防护装备检验检测系统,服务30余家国内外企业 [3] - 加入国际合格评定组织的机构485家,获得境外资质的机构205家,开展境外业务的机构434家,23家机构在境外设立48家分支机构 [4] - 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启动"一带一路"国际食品检测能力验证计划 [4]
“规上”机构近8000家!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质效稳步提升
新华网· 2025-07-14 21:4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全行业实现营收4875.97亿元 同比增长4.41% [1] - 机构数量53057家 同比下降1.44% 首次出现下降拐点 [1] - 全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5.53亿份 同比下降8.66% [1] - 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增加51.51万元 平均每份报告营收增加110.89元 [1] 结构优化趋势 - 营收超千万元的规上机构7972家 占比15.03% 同比上升7.02% [2] - 从业人员百人以下小微机构51007家 占比96.14% 同比下降0.12% [2] - 行业呈现"三升三降"特点:营收/单位产值/规上占比上升 机构数量/证书数量/小微占比下降 [2] 技术创新能力 - 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6025家 占比11.36% 为全国总体水平的14.95倍 [3] - 获专精特新认定机构1500家 占比2.83% 为全国总体水平的11.32倍 [3] - 山东省质检院攻克个体防护装备检验检测系统 服务国家电网等30余家企业 [3] - 国家通信导航质检中心研制重量不足50克的厘米级测试系统 填补无人机检测空白 [4] 服务领域拓展 -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构建AI测评体系 覆盖90%以上智能语音交互评测场景 [5] - 检测服务向创新链前端延伸 覆盖智能家居 智能汽车等行业领域 [5] - 2024年查处违法机构3615家 撤销注销214家机构资质 罚没款3571万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