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

搜索文档
金乡这家企业因多个违法行为被罚款7万元
齐鲁晚报网· 2025-08-27 13:05
公司违规行为 -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未建立并执行检维修和动火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2] -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进行危险作业 [1][2] - 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1][2] 行政处罚详情 - 因三项违法事实被金乡县应急管理局分别裁量合并处罚款7万元整 [1][2] - 具体罚款金额分别为4万元整2万元整1万元整 [2] - 处罚决定日期为2025年8月20日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为鲁宁金应急罚202528号 [2] 法律依据 - 违反《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关于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规定 [2] - 违反《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关于危险作业现场管理要求 [2] -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关于安全设备标准符合性规定 [2]
辽宁强化危化品全链条安全管理
中国化工报· 2025-08-15 10:50
核心政策内容 - 辽宁省强化危化品全链条安全管理 覆盖生产 经营 使用 运输四大环节 [1] - 要求完善危化品源头监管机制 加强监管体制机制建设 [2] 生产环节管控 - 深化高危细分领域"1+X"风险防控机制 实施高危工艺企业"两减两提"行动(减量 减人 提自动化 提学历) [1] - 严格开展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 年底前推动全省90%左右化工园区达到D级(较低安全风险等级) [1] 经营与使用环节管控 - 推动危化品经营安全监管系统功能应用 加强多部门协调配合打击非法经营行为 [1] - 加强使用危化品的化工企业管理 持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水平 [1] 运输环节与技术支持 - 严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和船舶市场准入关 打击无证经营行为 [1] - 综合利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对危化品各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 提高信息化管控水平 [2] 企业支持要求 - 引导支持相关企业加大安全投入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技术改造 自控系统建设及先进科技成果运用 [2]
危险化学品全链条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
辽宁日报· 2025-08-08 09:04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 - 化工大省推进危险化学品全链条安全管理 强化"一件事"全链条安全监管机制[1] - 围绕生产、经营、使用、运输四大环节实施分类管控 深化高危细分领域风险防控长效机制[1] - 要求各地部门健全制度措施 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2] 生产环节管控 - 实施高危工艺企业"两减两提"行动 即减量、减人、提自动化、提学历[1] - 严格开展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 年底前推动全省90%左右化工园区达到D级(较低安全风险等级)[1] - 建立高危细分领域"1+X"风险防控机制 以硝化工艺为基础每年动态调整管控范围[1] 经营与使用环节监管 - 推动危化品经营安全监管系统功能应用 加强多部门协同打击非法经营行为[1] - 加强使用危化品的化工企业及其他企业管理 持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水平[1] -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施全过程管理 提高信息化管控水平[2] 运输环节管理 - 严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及船舶市场准入关 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行为[1] - 加强运输环节安全风险防控 纳入全链条安全管理体系[1]
东营市应急管理局以创新开路 将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8-06 20:04
安全生产改革创新举措 - 推行清单管理机制 指导市直部门梳理监管行业和对象两张清单 推动17个市级专委会制定年度重点任务清单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一清二实摸底明责工作 指导县区分类建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监管责任两张清单[2] - 构建企业自治机制 组织4638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 与6578家次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谈话 指导3826家企业制定一线岗位两单两卡一标准 指导5238家企业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2] - 构建精准管控机制 围绕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开展风险分析研判 拉出风险清单明确管控措施 深化固化总结形成乡镇安全生产工作指引等制度性成果[2] 科技赋能安全监管 - 建成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和8个行业专项平台 实现风险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 被国务院安委会肯定推广试点建设经验[3] - 创新打造1+4+N智慧库区信息化监管新模式 示范企业单日平均违章行为从12.7项下降到2.3项 减少高危巡检岗位人员30%以上 人员工作强度降低40%以上[3] - 深化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 组织15家新一代信息化系统试点企业对标检查 培育垦利石化等示范企业 推进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3] - 开发建设非现场执法数字化平台 2024年以来办理非现场执法案件80余起 在全国率先成立安全生产网上巡查执法大队[3] 重点领域专项治理 - 开展常压装置探伤漏点检测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第三方深度参与模式 2024年组织398家企业检测6579个常压储罐12797条附属管道94.2万个泄露密封点 发现消除问题2697项[4][5] - 持续深化危化品企业诊断帮扶 诊断评估企业830余家 指导企业整改安全隐患3.9万余项 提出安全管理改进措施2200余项 制定3个重点行业和13类关键设施风险隐患排查指导手册[5] - 打造危化品企业工伤预防培训样板 建立两基地一园区一平台 2024年完成1031人次三类包保责任人和5084名三类重点人员集中轮训 累计培训一线员工26654人[5] 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 制作警示教育片《生命之鉴》 组织基层单位和企业集中观看8000余场次 观看人数20万余人次 实现党政领导干部部门监管人员企业从业人员三个全覆盖[6] - 举办第三届居安思危应急安全文化活动 开展应急科普作品征集等10项特色活动 联合媒体推出全民安全公开课等系列宣传节目[6] - 成立东营应急新媒体工作室 拍摄制作安全守护者等系列应急科普短视频 开展安全生产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 举办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大比武[6] - 开展百名专家进千企活动 创新开展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明白人培育活动 帮扶小微企业培育明白人1578名[6]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 组建市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 完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实现救援力量快速集结协调作战[7] - 健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联合会商机制 发布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分析报告7期 制发防范调度通知16次 预警提示函12期 预警提示信息20万余条次[7] - 指导876家高危行业企业和1810个村社区建立5-1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 夯实应急处置基层基础[7] - 科学编制2025年市级应急演练计划 组织开展市级演练7次 承办全省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拉动演练等实战拉练[7]
筑牢汛期危化品安全生产防线
辽宁日报· 2025-08-05 09:06
行业监管动态 - 省应急厅梳理166家临水危化品企业和163家遇水反应危化品企业 强化汛期安全风险管控[1] - 组织排查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河套内生产设备设施底数 指导企业明确汛期安全包保责任人[1] - 将32家化工园区 101家重点危化品仓库和油气储存企业 119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纳入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1] 风险防控措施 - 制作危化领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一张图 开展洪涝灾害风险预警[1] - 发布《关于加强汛期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对油气储存 油气开采 烟花爆竹等企业提出专项警示要求[1] - 线上通过电话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八问" 对应急管理部门监管人员"六问" 通过监测预警平台巡查企业报警处置和特殊作业情况[2] 企业核查情况 - 线上已抽查30余家企业 线下组成4个工作组对重点地区企业进行现场抽查[2] - 重点检查遇水反应化学品入库标准 禁忌物混存情况 防雨防潮设施及应急排水泵等物资配备[2] - 线下已抽查20余家危险化学品企业 对不满足要求的企业责令立即整改[2]
宜昌启动重大危险源企业核查
中国化工报· 2025-08-01 10:57
核查工作概况 - 湖北宜昌市于7月中旬全面启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暨2025年重点工作市级核查 通过"全覆盖检查、多维度排查、严标准整改"的工作模式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1] - 核查由宜昌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消防救援支队组建3个专项工作组 配备化工领域专家及消防业务骨干 对75家重点危化品企业实施检查 [1] 核查重点内容 - 重点核查重大危险源企业自查自改质量 聚焦包保责任制、主要负责人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落实情况 [1] - 紧盯高危细分领域企业对标整改成效 以及特殊作业管理、从业人员资质等屡查屡犯问题的整治进展 [1] 核查工作机制 - 严格执行"每日汇总、清单交办、挂牌督办"机制 对一般安全隐患以清单形式交办企业限期整改 重大事故隐患实施挂牌督办 [1] - 强化执法力度 对自查不认真、整改不彻底的企业依法依规立案查处 推动隐患整改闭环管理 [1] 核查工作原则 - 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原则 核查组在严格排查隐患的同时强化指导服务 帮助企业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 [2] - 通过扎实作风确保核查工作落到实处 为全市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筑牢防线 [2]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34
辽宁日报· 2025-07-31 09:12
安全生产总体形势 - 全省上半年生产安全事故342起 同比减少176起 下降34% [1] - 较大事故7起 重大事故1起 无特别重大事故 [1] - 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趋势 14个市中有12个市实现双下降 [1] - 采矿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农林牧渔业 商贸制造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 [1] 安全生产监管措施 - 重点时段督导检查发现隐患1957项 整改1898项 [2] - 消防安全检查单位场所109万余家次 发现火灾隐患105万项 整改92万项 [2]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211项年度重点工作 [2] - 重点行业领域检查企业18万家次 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161项 整改1056项 [2] - 开展辽阳白塔区重大火灾事故调查 加强典型事故挂牌督办和约谈通报 [2] 现存风险与薄弱环节 - 人员密集场所重大火灾事故暴露消防监管不足 [3] - 有限空间作业连续发生中毒窒息较大事故 [3] - 道路交通领域发生3起较大事故和2起重大涉险事故 [3] - 高处坠落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事故占比较高 [3] - 部分行业事故多发但重大隐患排查数量较少 [3] 重点领域整治计划 - 三季度开展消防安全集中整治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3] - 聚焦道路交通 矿山 危险化学品 有限空间作业 渔业船舶 建筑施工等领域专项整治 [3] - 整改国家和省级督导检查发现隐患 制订未完成整改项的安全防范计划 [4] - 汛期加强山洪地质灾害点 城市内涝区 尾矿库 临水危化品企业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 [4]
陕西要求扎实做好防汛关键期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7-28 07:48
防汛关键期安全生产部署 - 省安委办印发通知要求做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安全生产重点工作[1] - 要求各市(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要求并制定工作方案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1] - "七下八上"是降雨最集中、极端降雨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1] 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 - 围绕汛期极端天气风险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治[1] - 针对建筑施工、非煤矿山、文化旅游等易造成群死群伤的领域建立隐患整改责任清单[1] - 结合"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保安全"专项行动推进排查工作[1] 应急准备与演练 - 要求各地储备更新汛期应急物资并完善调运方案[1] - 组织重点企业开展加固、排涝、道桥封控等防范措施演练[1] - 企业需将汛期安全防范知识和逃生技能培训作为重点内容[1] 预警与应急机制 - 完善联合会商、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及时掌握汛情变化[2] - 将应急指挥网延伸到属地所有企业完善预警信息反馈机制[2] - 依托网格化管理和网络平台实现精准预警[2] 灾害应对措施 - 指导受影响企业采取停产、停业、停运等措施化解灾害风险[2] - 重点关注民宿、农家乐、露营地等易被疏忽场所的安全防范[2] - 加强福利院、养老院、建筑工地工棚等自主避险能力不足群体的转移工作[2]
高危工艺危化企业如何实施“两减两提”
中国化工报· 2025-07-25 10:21
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 应急管理部提出2025年危化品安全监管核心目标为"两减两提"(减量、减人、提自动化、提学历)[1] - 高危细分领域风险排查治理将持续开展 高危工艺企业为重点实施对象[1] 实施难点分析 减量减人障碍 - 危化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企业因经济效益不愿主动减产[1] - 政府缺乏完善激励政策 企业减量积极性不足[1] - 精细化工等复杂工艺难以全流程自动化 仍需大量人工操作[1] 自动化提升挑战 - 高温高压等高腐蚀环境自动化技术存在稳定性问题[2] - 中小型企业面临自动化改造资金压力 单次投入成本高[2] - 自动化系统维护需专业人才 企业招聘培养困难[2] 人员素质瓶颈 - 企业培训体系单一 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2] - 行业工作强度大风险高 员工学习动力不足[2] - 社会认知度低导致高素质人才吸引力弱[2] 解决方案建议 减量减人措施 - 开发在线量减量技术 优化生产工艺降低危化品使用量(如微通道反应器技术)[3] - 调整生产布局减少高风险区域人员活动时间[4] - 建设智能化仓库 实现储存量实时监测预警[4] 自动化升级路径 - 重大危险源企业实施全流程自动化改造 实现参数实时监控[5] - 推广气体泄漏检测 智能机器人巡检等先进技术装备[5] - 构建化工园区智能化管控平台 整合大数据动态监控[6] 人员素质提升 - 建立分层级资质体系: - 高管需化工类大专以上学历+实践经验[7] - 安全管理人员需中级化工职称或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7] - 一线操作人员需化工职教背景或高中学历+专项培训[7] - 采用VR模拟等创新培训方式 强化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挂钩[6][7]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精准引导补短板——《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解读
中国化工报· 2025-07-18 10:18
政策发布与实施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GB 45673—2025),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 [1] - 应急管理部危化监管一司表示该标准将为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重大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1] - 新标准旨在推进健全完善危化品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助力安全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关键期,安全生产基础尚不稳固 [2] - 化工生产过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安全风险管控难度大,需要系统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2] - 传统安全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工艺新技术广泛应用的新形势,部分企业存在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2] - 我国部分上世纪建设的化工装置设备已运行超过30-40年,老化严重,进入风险隐患高发期 [6] 标准内容与要求 - 《通用规范》整合了7项行业标准内容,融合了国外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方法 [3] - 标准从14个方面提出管理要求,包括安全领导力、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风险管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等 [3] - 14项管理要求中有5项为新增要求:安全领导力、安全风险管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设备完整性、操作安全(异常工况处置)和变更管理 [5] - 安全领导力要求包括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安全承诺、组织机构、安全生产投入保障等7个方面 [5] - 设备完整性管理要求包括采购与安装、分级管理、检验检测和检查等9个环节 [6] - 操作安全管理新增异常工况处置要求,包括及时退守到安全状态、现场处置人员最少化等5项原则 [7] 实施建议与方向 -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融合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理念,自主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4] - 建议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持续改进,遵循最小化、替代、缓和、简化的原则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4] - 企业应建立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化管理体系,确保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到报废的全流程中保持安全可靠性能 [6] - 变更管理应重点关注建立分类标准、办理变更申请、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等关键环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