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健康零食
搜索文档
良品铺子:曾经的零食“大王”,被新势力打痛
36氪· 2025-11-05 17:38
公司市值与业绩表现 - 2020年A股上市后市值一度突破340亿元,被誉为“零食界的茅台”,但五年多后市值跌至约50亿元,蒸发数百亿 [1] - 2023年公司营收出现10年来首次下滑,降至80.46亿元,同比下降近15%,归母净利润几乎腰斩至1.8亿元 [6] - 2024年营收为71.59亿元,同比下降11%,并交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的年报,亏损额达4610万元 [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8.29亿元,同比下降27.21%,显示用户买单规模持续下降 [3] 公司战略演变与执行偏差 - 2006年以“性价比+供应链把控”策略打开市场,通过直采模式压缩成本,2012年门店数突破1000家 [4] - 2019年提出“高端零食”战略,每年推出新品多达400多种,试图进行产品重构 [6] - 2023年11月创始人卸任后,新管理层推出“降价不降质”策略,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达45%,客单价为55.83元 [10] - 2024年战略转向“自然健康零食”,但同年出现年度亏损 [10] - 公司曾错过量贩零食早期红利,该模式在2020年后崛起,主打“低价+高频+下沉市场” [1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零食行业经历从“单品类店时代”(2010-2020年)到“量贩零食模式”的转型 [11] - 新势力代表鸣鸣很忙2024年营收达393亿元,门店超1.4万家,净利润率2.1% [7] - 2023年量贩零食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超200%,形成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量贩业务营收317.9亿元)的双寡头格局 [13] - 新势力通过规模化采购、简化包装降低成本,将单价5元以下零食占比提升至60%以上,供应链环节压缩至3级以内 [11][13] 产品与品控挑战 - 公司产品创新被指不足,且“代工厂+贴牌”模式在产品竞争力上较弱 [15] - 2025年上半年消费保平台统计显示,公司以251件投诉量位居行业首位,质量问题投诉占比26.07%,主要集中在异物混入(38%)和发霉变质(29%)等品控问题 [15] - 新势力在SKU(库存单位)数量上占据优势,鸣鸣很忙SKU达3380个,万辰集团旗下“好想来”SKU超2000个 [13][15] 未来战略调整方向 - 公司试图通过签约8个优质产区,在原材料环节改善长期依赖代工模式的问题 [18] - 产品研发定位天然健康食材、减少添加剂,2024年打出“自然健康新零食”概念,全渠道销售额一周内破400万 [18] - 公司增设产品开发岗,要求关注健康零食、地域风味、跨界联名等趋势,以推动产品差异化升级 [19] - 公司布局礼品通路,华经情报网预计2025年中国礼品经济市场规模可达14498亿元,公司已增设相关岗位开拓此市场 [19] - 产业前景显示,2025年中国轻食市场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9.3%,为公司高端健康化战略提供赛道空间 [18]
良品铺子卖身,一个零食时代结束了
创业邦· 2025-07-19 18:20
控制权变更 - 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与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交易总价款10.46亿元,转让后长江国贸持股21% [2] - 另一股东达永以12.34元/股向长江国贸转让8.99%股份,两项交易完成后长江国贸将持有29.99%股份及表决权,总代价14.85亿元 [3] - 交易后宁波汉意持股比例从35.23%降至17.22%,达永从18.16%降至9.17%,良品投资完全退出 [4] - 创始人杨红春保留高管职位但失去控股权,公司从创始人主导转为国有控股 [5] 交易背景与影响 - 交易前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净亏损7500万至1.05亿元,为上市以来最差表现 [9] - 停牌前股价13.71元,市值55亿元,复牌后微跌0.15%至13.69元 [5] - 武汉国资接手被认为可提供物流体系与资金支持,可能提升供应链效率并助力品牌出海 [11] - 存在"一股两卖"争议,宁波汉意此前与广州轻工签署的转让协议引发诉讼,7976万股被冻结 [15] 发展历程与战略演变 - 2006-2016年:线下快速扩张至千家门店,同步布局电商,引入今日资本 [21] - 2017-2022年:高瓴资本入局,提出高端化战略,2020年上市后市值曾超300亿元 [22] - 2023年至今:营收首次下滑至80.46亿元(-15%),净利润腰斩至1.8亿元 [23] - 2023年启动降价策略,300款主力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45% [29] - 2024年转向"自然健康零食"战略,但营收续降11%至71.59亿元,出现上市首亏4610万元 [26] 行业竞争格局 - 传统零食三巨头集体失速:来伊份2024年营收33.7亿元(-15%),亏损7500万元;三只松鼠2024年Q1净利润降22.46% [35] - 量贩零食崛起:鸣鸣很忙2024年门店达14394家,GMV555亿元,营收393.44亿元;万辰集团量贩业务营收占比98.33% [37] - 行业转向健康化趋势,良品铺子推出"五减"新品单周销售破400万,来伊份提出"五低"标准 [39] 经营问题分析 - 价格战陷入困境:降价后接近盈亏平衡线但仍无法与量贩品牌竞争,代工模式成本居高不下 [29] - 产品质量争议:2024年曝出藕粉掺杂木薯淀粉等事件,黑猫投诉平台食安相关投诉占比76% [31][32] - 战略摇摆失误:错失量贩零食布局时机,投资赵一鸣零食后22天即遭遇合并 [28] - 渠道劣势凸显:门店面积小难以形成品类优势,高端定位与当前市场需求脱节 [32]
良品铺子卖身,一个零食时代结束了
虎嗅· 2025-07-18 22:16
股权转让交易 - 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与长江国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总价款10.46亿元,转让后长江国贸持股21% [1][2] - 股东达永以12.34元/股向长江国贸转让8.99%股份,涉及3605万股,总价4.45亿元 [3] - 两项交易完成后长江国贸将持股29.99%,总持股1.2亿股,总价款14.85亿元 [4] - 交易后宁波汉意持股比例从35.23%降至17.22%,达永从18.16%降至9.17%,创始人杨红春将失去控股权 [5]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停牌前公司市值55亿元,复盘后股价微跌0.15%至13.69元,市值54.9亿元 [6] - 2025年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净亏损7500万至1.05亿元,为上市以来最差半年报 [9] - 2024年营收71.59亿元同比下降11%,首次年度亏损4610万元 [31] - 2023年营收80.46亿元同比下降近15%,归母净利润腰斩至1.8亿元 [28] 战略转型与竞争困境 - 2023年开启"降价不降质"策略,300款主力产品会员价平均降幅22%,最高达45% [37] - 2024年转向"自然健康零食"战略,推出"五减"概念新品,首周销售额破400万 [53] - 量贩零食崛起导致市场份额被侵蚀,2024年门店数从3293家缩减至2704家 [44] - 代工模式导致成本高企,供应链管控不足,食安投诉频发影响品牌形象 [38][42] 行业格局变化 - 量贩零食品牌鸣鸣很忙2024年门店达14394家,GMV 555亿元,营收393.44亿元 [48] - 传统三巨头集体失速:来伊份2024年营收33.7亿元亏损7500万元,三只松鼠Q1增收不增利 [44][45] - 行业趋势从价格战转向健康化,多家品牌推出低糖低脂等健康零食标准 [51][54] 交易背景与潜在影响 - 长江国贸为武汉国资背景,拥有物流体系和资金资源,可能提升公司供应链效率 [12][13] - 业内对国资接手效果存分歧,认为需解决经营能力不足的核心问题 [16] - 存在股权转让纠纷风险,宁波汉意7976万股被冻结但预计不影响整体交易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