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模式

搜索文档
没有巨头的江南“小城”,靠什么人均GDP四超上海?
36氪· 2025-07-01 12:33
无锡产业经济概况 - 无锡人均GDP达21.69万元,连续第四年超越上海,位居全国第二 [7][19] - 2023年集成电路规上产业产值2400亿元,全国城市排名第2,设计、制造、封测三业规模分别占全省1/2、全国1/8 [5] - 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值约300亿元/平方公里,显著高于苏州(200亿元)、合肥(150亿元)等城市 [20] 核心产业布局 集成电路 - 形成完整产业链,全国唯一与上海并列具备设计(第4)、制造(第3)、封测(第1)全环节能力的城市 [17] - 华虹半导体无锡基地全球功率器件晶圆代工产能第1,SK海力士无锡工厂为全球最大DRAM生产基地 [6][12] - 产业传承自1980年代国家"908工程",本土技术骨干孵化芯朋微电子、晶源微电子等企业 [15][34] 超算与数字经济 - 国家超算中心"神威·太湖之光"采用全国产处理器,2016-2020年保持全球运算速度领先 [34][35] - 日均支持7000+程序作业,衍生气象模拟、工业仿真等应用,吸引清华、中科院设立实验室 [37][38] - 相比天津(依赖国防科技)、昆山(区域支持角色),无锡超算形成市场化应用生态 [38][39] 其他高附加值产业 - 物联网领域远景科技集团全球智能风机份额第1 [6] - 先导智能锂电设备市占率全球第1,药明生物CDMO产能全球前3 [6] - 雅克科技为全球少数能量产半导体前驱体材料的企业 [6] 产业转型路径 - 2007-2017年关停5000+污染企业,腾退土地聚焦集成电路、超算等产业 [9][10][11] - 承接上海技术溢出(如华虹首座外地研发基地),结合本土"苏南模式"乡镇工业基础 [12][25][31] - 产业间形成协同网络:集成电路支撑物联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拉动精密仪器需求 [41] 发展模式对比 - 与苏州相比:无锡集成电路本土企业主导(华虹、SK海力士),苏州依赖外资(三星、英飞凌) [22] - 与杭州相比:无锡侧重制造环节,杭州受生态限制聚焦芯片设计(如矽力杰) [21] - 与合肥相比:无锡产业布局更均衡,合肥集中资源投入存储芯片(长鑫存储) [43] 产业历史沿革 - 1980年代乡镇企业奠定基础:宜兴电缆产业源自废旧电缆翻新,锡北镇印刷机械模仿国营厂设备 [27] - 1990年代"908工程"培养首批半导体人才,2000年华晶改制催生创业生态 [15][29] - 2017年后形成"国家战略+地方配套"模式,如政府提供10亿元贷款加速华虹投产 [23][34]
中国「最牛」县城
投资界· 2025-03-03 10:46
江阴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江阴GDP达5126.13亿元,成为全国唯二GDP超5000亿元的县级市[6] - 以占全国万分之一土地、千分之一人口创造全国1/250的GDP[6] - 工业总产值超7500亿元,拥有4个超千亿、3个超500亿和5个超百亿产业集群[6] 产业与企业发展 - 截至2024年拥有62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县域第一[6] - 民营经济贡献70%以上GDP和税收、8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产值、90%以上企业数和就业数[9] - 制造业涵盖30个门类,高端汽车用钢占全国75%、风电整机占全国16%、芯片封测占全球10%[13] 历史发展路径 - 1960-70年代通过乡镇企业起步,1968年华西村五金厂开创工业化先河[8] - 1980年代乡镇企业年均增长30%,1989年乡镇工业总产值达71.28亿元[9] - 1996年启动资本经营战略,成立13部门联合的企业上市指导小组[12] 政府治理模式 -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机制,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革[12] - 实行"围墙内外"分工:政府负责政务服务等外部事务,不干预企业经营决策[16] - 编制权责清单并建立问责机制,审批事项全流程在线监察[17] 企业案例 - 长龄液压回转接头市占率国内第一,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3] - 塞特精工小模数齿轮刀具实现进口替代[13] - 佩尔科技成为医用镍钛合金领军企业[13] 产业集群建设 - 构建"345"现代产业集群(4个千亿级、3个五百亿级、5个百亿级)[12] - 形成高端纺织服装、新能源、集成电路等特色产业集群[9] - 创造50多个全球首创和世界第一产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