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medicine
搜索文档
上海累计牵头制定251项国际标准
中国新闻网· 2025-10-30 09:12
中新社上海10月29日电 记者从29日举行的上海市2025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上获悉,截至目前,上 海已累计牵头制定251项国际标准,培育64项"上海标准",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标准与产业相互促 进、协调发展的局面。 上海鼓励企业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空间信息等领域制定更多国际标准,并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上海 标准"走向"国际舞台"。(记者许婧 郑莹莹) 上海还建立了全国首个外商投资企业标准化协作平台。借助该平台,今年已有2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参与 了43项(中国)国家标准和3项上海地方标准的制定。 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介绍,近三年,上海牵头和参与制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 产业领域的国家标准126项,培育"上海标准"64项。 ...
2025 Northeast Asia (Shenyang) Conference on Exchange of Professionals and "Hundred Elites and Hundred Enterprises" Shenyang Tour Kicks Off
Globenewswire· 2025-10-30 00:46
SHENYANG, China, Oct. 29, 2025 (GLOBE NEWSWIRE) -- On October 26, the 2025 Northeast Asia (Shenyang) Conference on Exchange of Professionals and "Hundred Elites and Hundred Enterprises" Shenyang Tour opened at the Industrial Museum of China. Centered on the theme "Gather Global Talents to Create A Revitalized Future", this event brought together 4,000 employers from the three provinces in Northeast China,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nd other major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cross China. They offere ...
郑州航空港“立”起全球创业新坐标——2025第二届郑州航空港全球创业大赛总决赛暨全球创业者大会综述
河南日报· 2025-10-29 08:30
秋高天气爽,创业正当时。10月27日—28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园博园国际会议中心内气氛热烈, INNOPORT第二届郑州航空港全球创业大赛总决赛暨全球创业者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34个优质项目经过层 层选拔脱颖而出,展开"巅峰对决"。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等重磅嘉宾来到大会现场,围绕创业精神、创新生态构建、产业变革趋势等话题发表 主题演讲,分享创业经验智慧,探讨创新发展趋势;规模达50亿元的郑州航空港全球创业大赛创投基金正式 启动,为优质项目带来金融"活水";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多个领域的22个创业生态伙伴名 单现场公布,为港区创业生态建设提供智力与资源协同支持;5个大赛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在郑州航空港扎根 生长…… 从年初到年尾,从中原到世界,招募856个参赛项目,集聚来自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 立大学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海内外顶尖高校创业团队——这场从郑州航空港出发的创业大赛,正以澎 湃之势吸引广大创业者的关注和参与,也让郑州航空港成为"青年创业乐园,国际创业之都","立"起全球创 业新坐标。 郑州航空港全球创业大赛创投基金正式启动。 巅峰对决 34个"硬核"项目逐 ...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10-28 22:38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制造业税收优惠 - 对临港新片区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相关产品(技术)业务并开展实质性生产或研发活动的符合条件的法人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 - 政策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2019年12月31日前已在新片区注册登记且从事相关业务的符合条件的法人企业,可自2020年至企业设立满5年期限内按照政策执行 [2][4] - 享受主体需同时满足在新片区内注册登记、主营业务为从事目录中相关领域环节实质性生产或研发活动、拥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和人员等条件 [3] 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资格条件 - 企业主要研发或销售产品中至少包含1项关键产品(技术),关键产品(技术)是指在重点领域产业链中起到重要作用或不可或缺的产品(技术) [3] - 企业投资主体需满足在国际细分市场影响力排名居于前列或技术实力居于业内前列,或在国内细分市场居于领先地位且技术实力在业内领先 [3] - 企业需具备领军人才及核心团队骨干、核心关键技术、推进产业链核心供应商多元化能力、高端供给能力,或研发成果已被国际国内一线终端设备制造商采用或获得政府专项资金及知名投融资机构投资 [4] 企业所得税优惠申报与办理 - 企业可在月度、季度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以及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时申报享受优惠 [5] - 企业通过申报取得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资格,自行申报享受并留存相关资料备查 [6] - 办理方式包括通过电子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等线上、线下渠道 [7] 集体意外险的企业所得税扣除规则 - 普通商业集体意外险不能扣除,例如A公司给全体员工购买一年保费5万元的集体意外险属于不可扣除情况 [12] - 特殊工种(如高空作业、井下作业)国家强制要求购买的人身安全保险可以扣除,例如B公司建筑企业为高空作业人员购买保费3万元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可扣除 [12][13] - 员工因公出差购买的交通工具意外险(如航空意外险)可以扣除,例如C公司员工出差购买全年保费1万元的航空意外险可扣除 [13] 居民企业股息红利所得税优惠备查资料 - 企业需留存备查的资料包括被投资企业的最新公司章程,若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则需提供相关记账凭证、持股比例及持股时间超过12个月情况说明 [16] - 需提供被投资企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利润分配决议或公告、分配表 [16] - 若被投资企业进行清算所得税处理,需留存被投资企业填报的加盖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章的清算所得税申报表及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复印件,以及投资收益、应收股利科目明细账或按月汇总表 [16][17]
智库观察 | 深圳:民营经济与创新共振,筑就头部企业集群
搜狐财经· 2025-10-19 23:31
核心观点 - 深圳通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驱动”模式实现从渔村到“中国工业第一城”的进阶 [1][3] - 深圳模式的核心是“民营经济+创新生态+制度保障”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6] - 深圳经验为其他大城市提供借鉴,即着力打造“创新高地”而非“政策洼地” [6] 深圳发展模式 - 深圳实践的底层逻辑是“创新是唯一出路” [3] - 发展模式强调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的“创新驱动”与上海的“开放驱动”形成互补 [3] - 成功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垂直创新”生态 [3] - 90%以上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 [3] 产业与企业生态 - 在制造业基础、新兴产业培育和民营经济活力等关键领域均走在全国前列 [3] - 以民营经济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快速崛起 [3] - 培育出华为、腾讯、大疆等一批全球知名的头部企业 [3] - 产业生态具有“自我进化”能力,形成“大企领航、中小跟跑”的良性循环 [4] 城市比较与定位 - 深圳展现出更具“理工科气质”的创新活力 [3] - 上海具备成为亚太枢纽的地理优势 [3] -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未来超越美国,中国将出现自己的“纽约”和“硅谷” [3]
奔赴星辰大海 见证“十四五”中国经济跨越与蝶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8 06:48
经济总量与全球贡献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元大关,五年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 [1][3] - 前四年全国经济增速平均达5.5%,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3] - 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5] 创新投入与成果 - 全国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研发强度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4] - 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0名 [4] - “深圳-香港-广州”登顶世界百强创新集群,多款人工智能大模型位居全球榜单前列 [4][5] 制造业与新兴产业 - 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5] - 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创新药加速研发上市 [5] - 出口中高技术产品占比近20%,2025年前三季度高端装备等产品出口增长达22.4% [8] 绿色转型与可再生能源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稳居世界第一 [6]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6] - 截至2025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充电基础设施近1670万个,均居世界第一 [6] 对外贸易与结构优化 - “十四五”期间货物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规模于202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8] -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8] - 文化“新三样”等优秀作品和文创产品成为全球消费新宠 [8] 基础设施与算力发展 - 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铁网、港口网和输配电网 [9] - “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约占全国70%,近五年算力总规模增速每年高达30% [9] 农业发展与科技应用 - 粮食生产实现“21连丰”,2024年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10] - 累计建成10亿多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10] - 北斗终端设备应用超过22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4% [10] 居民收入与社会保障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840元,同比名义增长5.3% [11] - 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 [11]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5%,在300多个地级市和人口大县建设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11]
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现场 单项最高意向投资达9000万
南方都市报· 2025-09-28 07:12
大赛概况与成果 -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佛山举行,涵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集成电路与低空经济等五大赛道,产生特等奖2名、金奖4名、银奖6名、铜奖8名,奖金分别为25万元、10万元、8万元和5万元 [4] - 获奖项目在广东省登记注册可获得等额配套资助,最高累计奖金达50万元 [4] - 大赛深入发动超1700个港澳项目参赛,得到香港民青局、澳门经科局支持 [5][6] 参与机构与资本对接规模 - IDG、红杉、高瓴、粤财、深创投等150多家知名创投机构深度参与,合作举办种子基金“直通车”等活动 [7][8][13] - 在全国总决赛前,创投机构与参赛项目达成的投资意向金额已超10亿元 [13] - 大赛组委会对接了166所高校,并在12座城市举办28场宣介活动 [7] 重点项目投资意向 - 创业资源对接活动中,24个优秀创业项目与12家投资机构面对面洽谈,采用“5+5+1”高效对接模式 [11][12] - “新一代战略性新兴高端膜材料”项目获得6家投资机构青睐,最高意向投资9000万元,合计意向投资金额达1.85亿元 [12] - “多回路反馈穿刺介入手术控制系统”项目获得3家投资机构意向投资,最高5000万元,总计8500万元 [12] 主要投资机构动态 - 深创投在大湾区累计支持科技企业超过1900家,其中85%以上为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硬科技领域投资占比超90%,已培育出4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00余家上市公司 [8] - 广州金融控股集团与25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初步意向投资金额为1.3亿元,投资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半导体与芯片三大领域 [13] - 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有10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已进入深度接洽阶段 [14] 孵化平台与创业支持 - 香港数码港作为创业培育基地,已汇聚超过2200家科技企业,累计融资总额达462亿港元,聚焦金融科技、智慧生活等重点领域 [6] -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一站式”创业支持服务,通过大赛与超200位创业者交流,成功对接6个项目达成初步入孵意向 [16] - 孵化基地组建了由投融资机构、高校学者和企业家构成的导师团队,通过定期活动帮助创业项目拓展资源网络 [16] 人才需求导向 - 活动现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需求目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为人才需求程度前五的领域 [10] - 通信技术工程师(月薪4–10K)和架构师(月薪15–40K)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需求程度最高 [10] - 光伏系统工程师(月薪6–15K)和机器学习工程师(月薪12–30K)在新能源产业中需求程度最高 [10]
WeStart 2025 Entrepreneurial Investment Conference Opens in Shanghai
Globenewswire· 2025-09-23 17:07
会议概况与核心目标 - 2025年9月21日,WeStart 2025创业投资大会在上海启动,作为第18届浦江创新论坛的关键组成部分 [1] - 大会主题为“创新前行与共建”,通过一会一赛一展模式,构建多层次、国际化、高效率的投融资对接平台,旨在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科技企业高质量增长 [1] 平台服务与生态建设 - 上海WeStart社区面向前沿科技创业者,提供开放的人才服务平台,满足颠覆性创新在投资、孵化和发展方面的需求 [2] - 活动编织了覆盖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风险投资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为全球创新要素的汇聚与连接提供高水平平台 [4] 资本合作与联盟成立 - 论坛深入探讨了科技创新链中的资本赋能逻辑 [3] - 由科技部发起,领先投资机构、中央企业和生态伙伴共同创办的“WeStart早期及小规模投资联盟”正式成立,该组织利用WeStart TOP 100创业大赛链接顶级资本与产业资源,加速早期科技成果转化 [3] 创业大赛与项目情况 - WeStart TOP 100创业大赛吸引了来自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未来产业四个前沿领域的1,487支全球团队参与,其中包括71个海外项目 [5] - 经过初选,100个高质量项目进入路演环节,角逐TOP 100称号 [5] 国际交流与跨境对接 - 作为国际交流关键枢纽,上海举办了WeStart跨境科技项目对接会 [6] - 超过30个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典、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韩国、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的海外科技项目,与当地资本进行了积极对话,项目领域涵盖AI+企业服务、数字医疗、清洁技术与可持续能源、金融科技、营销与电子商务以及教育科技 [6]
2025 InnoMatch Tech-Matching Fair Opens in Shanghai to Push Global Sci-Tech Cooperation
Globenewswire· 2025-09-23 16:44
活动概况 - 2025 InnoMatch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于9月21日在上海开幕,作为第18届浦江创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1] - 活动聚焦需求驱动的项目征集、人才搜寻和资本赋能[2] - 本届大会是该项活动的第五届,已成为全球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8] 平台与服务特色 - 活动核心为InnoMatch供需对接平台,提供线上全生态系统服务、为期3天的全球资源聚合展览活动以及全年持续的全程对接服务[2] - 大会三大核心亮点是规模、需求和体验[2] 发布与对接规模 - 大会向全球发布了超过10,000项技术需求,涵盖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医药等20多个前沿领域[3] - 现场发布了2,000个人才招聘职位,1,728项待转化的国内外成果和高校优质成果,847项中小企业创新产品,以及超过80项前沿领域的首发产品和体验场景[3] - 汇集了120家行业领先企业的开放创新平台和需求场景[4] - 现场发布了超过10项价值均达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创新需求,促进了精准的产业对接[4] 创新成果展示 - 展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成果和商业化案例,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用于脑机接口的专用芯片和华山医院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性DC疫苗[5] - 本届大会的突出亮点是六个未来产业概念验证平台的集体亮相,覆盖脑机接口、核酸药物、集成电路材料等领域[6] 平台服务与支持 - 概念验证平台通过提供深度全链条服务,包括技术验证、商业可行性测试、资源匹配和孵化支持,有效降低了未来产业创新成果的商业化风险和研发成本[6] 参与机构与成果 - 科技成果转化与分享会吸引了20家在沪机构和21所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参与[7] - 高校展区重点展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涵盖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7] - 现场还发布了一系列报告和标准[7]
黄埔“战略企业家培育计划”启动!首团超百人,或三年见成效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10:35
计划概述 -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推出“战略企业家培育计划”,旨在构建新型政企关系,通过“1+4”培育体系整合政府、市场与专业机构三方资源 [1] - 计划从区内高成长性、高潜力民营企业中分批遴选董事长或总经理,以定制化培育与资源导入,提升企业家的战略思维与经营管理能力 [1] - 计划于9月18日启动,首批108位民营企业家组成“百人团”,覆盖计算机、人工智能、商业管理等多个领域,以三年为一个培育周期 [1] 培育体系与机制 - 计划形成“1+4”培育体系,“1”指“企业家共同体”成长体系,推动企业家在战略、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协同,开展“生态共同体”成长活动 [3] - “4”指战略企业家甄别、培育、赋能、评估四大体系,实行全方位甄别、全过程陪伴、全要素保障、全维度评价 [3] - 首批入选企业家分为“战略擎锋营”、“战略砥锋营”、“战略蓄锋营”三个培育梯队,依托格局、方法、资本、技术等八大赋能机制进行跟踪评估和动态优化 [4] - 计划着力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低空与空天等重点产业赛道培育企业家 [3] 入选企业家与企业情况 - 首批“百人团”企业家平均年龄48岁,涉及23家上市公司,企业知识产权平均达167项 [6] - 代表性企业包括已登陆纳斯达克的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该计划回应了企业家对战略视野、风险意识和领导力提升的需求 [6] - 企业家筛选标准涵盖家国情怀、前瞻视野、战略洞察力、干事创业激情、团结引领力、逆势成长力与企业潜力等6个维度 [3] 资源支持与合作网络 - 计划聘请3位“产业领航企业家”全程指导,分别为视源电子董事长王洋、智光电气董事长李永喜、亿航智能董事长胡华智 [6] - 黄埔区与10家资源赋能单位签约,提供智库、产业链、金融、创新、人才等支持,包括多家银行、投资集团及研究机构 [7] - 此举有利于构建“政-企-研-金”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建立多维度、可持续的资源嫁接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资源对接效能 [9] 计划目标与预期影响 - 计划目标是锻造顶尖战略企业家队伍,培育百亿级、千亿级龙头企业,实现“培育一人、带动一企、辐射一业” [3] - 长远目标是在黄埔区形成“企业家-企业-产业集群”的正向循环,强化汽车、新型显示、绿色能源等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引领地位 [6] - 计划旨在对企业“帮一把、托一手、陪一程”,让企业成长得更快、更好、更有影响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