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

搜索文档
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封关时间定了
证券时报· 2025-07-23 12:57
海南自贸港政策体系 - 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4类要素进出更为便利,总计85个国家的人员可免签入境海南 [2] - 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 [3] - 封关政策措施概括为"四个更加":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一线进口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由21%提高至74%)、更加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 [4] 海南自贸港开放成效 - 五年来海南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境外直接投资97.8亿美元,年均增长97%;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年均增长43.7%;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1.3%和32.3% [5] - 2024年海南全省接待中外游客972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8%,其中入境游客增加一倍 [13] 封关后政策变化 - 封关后零关税商品覆盖面明显提高,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展至6600个,主体范围扩大至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单位,政策限制条件进一步放宽 [8] -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进一步优化:放宽企业享惠门槛、扩大进口料件范围、优化加工增值计算公式、扩大加工增值累计适用范围 [11] - 封关后内地出行无需办理额外证件,内地旅客可享受更好的旅行和购物体验 [7][10] 产业发展规划 - 建设"两个基地":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和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 [6] - 发展四大产业:高标准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拓展新型贸易服务半径、壮大海上风电/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16] - 发展海洋经济,目前海洋经济占GDP比重为1/3,计划再造一个"海上海南" [17] 配套措施 - 推出"放心消费在海南"服务系统,提供从了解商家到投诉维权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14] - 封关软硬件条件已全面完成,硬件设施通过国家验收,信息系统建设完毕 [12] - 商务部支持海南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发挥开放平台叠加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 [14]
杭州GDP半年报:突破1.1万亿元 同比增长5.5%
杭州日报· 2025-07-23 10:12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杭州市生产总值达11303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 5% 较一季度加快0 3个百分点 [1] -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157亿元增长2 8% 第二产业增加值2672亿元增长5 3% 第三产业增加值8474亿元增长5 7% [1] -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近七成 工业新动能持续壮大 消费市场稳步复苏 外贸出口展现较强韧性 [1] 工业发展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52亿元 同比增长6 9% 高新技术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 5% 9 2%和10 5% 均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 [1]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17 8% 对工业发展拉动作用明显 [2] - 全力建设五大产业生态圈 重点布局汽车制造业等产业 推进新型工业化 [2]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5亿元 同比增长6 0%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推动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97 5% 通讯器材类增长40 9% [2] 外贸表现 - 货物进出口总额4366亿元 同比增长7 1% 其中出口3098亿元增长12 5% [2] - 民营企业出口2380亿元 增长13 4%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1517亿元 增长19 9% 增速快于全部出口7 4个百分点 [2] 服务业与居民收入 - 服务业增加值8474亿元 同比增长5 7% 较一季度加快0 7个百分点 新兴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 [3]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09元 同比增长4 7% 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3]
“中国持续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人民日报· 2025-07-17 08:12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1] - 多家外资机构包括花旗银行、瑞银集团、高盛集团、摩根大通等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5%[4] 产业发展与创新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4] - 中国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人形机器人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5]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中国全球创新力排名升至第十一位,是10年来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5] 消费与政策支持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各地推动"以旧换新"和"国家补贴"政策激发消费潜力[4]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推动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4] - 政府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支持经济稳定增长[4] 对外开放与全球合作 - 今年前5个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万余家,同比增长超10%[7] - 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9.6%,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增长4.7%[7] - 中国给予33个非洲国家等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6] 绿色转型与国际合作 - 中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与北欧国家在碳捕集与封存、绿色航运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6] - 中国是全球风电设备生产与应用的引领者[6] - 西班牙高科技、绿色能源与农业食品领域企业积极寻求与中国市场建立更紧密联系[7]
我国百强区GDP排名揭晓!上海浦东新区夺冠,经济实力震撼全国!
搜狐财经· 2025-07-13 00:17
中国大陆百强区经济表现 - 上海浦东新区以GDP总量17752.28亿元稳居2024年百强区榜首,金融、贸易、科技领域优势显著[1][4] - 百强区GDP门槛达1600亿元,末位区域经济规模相当于中小城市水平[2][4] - 深圳南山区、广州天河区、北京海淀区等分别以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科技创新形成差异化产业优势[2] 区域经济格局分布 - 东部沿海地区百强区数量占主导,但中西部如成都武侯区、武汉江汉区等增速显著[2][3] - 广东、江苏、浙江三省表现突出,分别有16个、17个、10个区上榜[4] - 北京海淀区(12907.10亿元)、深圳南山区(9250.10亿元)、广州天河区(6514.69亿元)位列Top5[4] 重点区域经济数据 - 上海浦东新区GDP增量1027.12亿元,增速保持领先[1][4] - 北京朝阳区(8014.80亿元)、天津滨海新区(6514.69亿元)等直辖市核心区表现稳健[4] - 中西部代表区域如武汉江汉区(1615.12亿元)、成都双流区(2225.95亿元)增速超100亿元[4] 产业结构特征 - 金融中心效应显著:上海浦东新区(含上交所)、深圳南山区(含深交所)形成双核驱动[1][4] - 科技创新集群化:北京海淀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武汉光谷开发区形成创新三角[2][4] - 现代服务业高地:广州天河区、杭州余杭区(2388.93亿元)数字经济突出[2][4]
申万宏源助力武汉高科10亿元公司债券成功发行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7-10 10:00
债券发行概况 - 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的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二期),发行规模10亿元,期限为3+2年,票面利率2.04%,全场倍数4.21倍 [1] - 发行人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控股的大型国有控股集团,是东湖高新区重点企业及“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业主和商标持有者 [1] - 债券发行资金将用于集团建设补短板、增后劲、促发展,增强投资人对中国光谷及高科集团的信心 [1] 发行过程与协同效应 - 湖北分公司、固定收益融资总部、固定收益销售交易总部发挥协同优势,深度对接发行人和投资者,最终以超预期的票面利率完成发行 [1] - 发行结果获得发行人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体现了公司在债券承销领域的实力 [1] 战略合作与市场影响 - 本次发行进一步夯实了公司与高科集团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了公司在湖北省的市场影响力 [2] - 公司未来将继续深耕湖北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更多实体企业通过高质量融资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东湖高新拟参设5亿产业基金 聚焦前沿科技发力园区运营
长江商报· 2025-07-07 06:27
战略转型与基金设立 - 公司联合全资子公司及合作伙伴发起设立东高前沿二期基金,总规模5亿元,其中公司认缴出资2.45亿元,占比49% [1][2] - 基金将重点投资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光电子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新材料、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 [2] - 基金存续期限为投资期5年,退出期3年,可延长2年,投资于公司园区企业及拟入园企业的比例不低于基金出资总额的30% [2] - 此前公司曾设立东高前沿一期基金,总规模1.2亿元,公司认缴出资5880万元,占比49%,投资领域与二期基金相同 [3] 业务结构调整 - 公司原主营业务为工程建设、环保科技和科技园区三大板块,工程建设板块年营收占比超过七成 [4][5] - 2023年底公司转让湖北路桥66%股权,剥离工程建设板块,主营业务变更为环保科技和园区运营 [5] - 剥离后2024年公司营收33.67亿元,同比下降77.05%,归母净利润5.28亿元,同比下降51.07% [5] - 公司新增数字科技业务板块,2024年三大业务板块收入分别为环保科技20.43亿元、园区运营13.01亿元、数字科技0.23亿元 [6] 新业务发展 - 2024年园区运营板块开发及运营园区46个,实现营业收入13.01亿元,较上年增长7.65% [1] - 环保科技、园区运营、数字科技板块毛利率分别为24.12%、41.88%、50.96%,较工程建设板块7.21%的毛利率显著提升 [6] - 公司投资20亿元设立武汉东湖高新数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数字科技业务发展平台 [6] - 公司将推进数字科技领域投资并购工作,逐步壮大数字科技业务范围并形成核心竞争力 [6]
1—5月减退税超6300亿 助力科技创新及制造业发展
长江商报· 2025-07-07 06:25
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成效 - 2025年前5个月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总额达6361亿元 [1] - 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深化"政策找人"机制 提高政策落实精准度 [2] - 高新技术企业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政策前5月减税1407亿元 [2] - 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前5月减税降费及退税4158亿元 [3] 科技创新领域表现 - 高技术产业2025年前5个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_2% 显著高于全国总体增速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 [2] - 全国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9_7% 反映数实融合进展 [2] - 2024年发布《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各环节 [2] 制造业发展动态 - 2025年前5个月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_2% [3] - 计算机制造和智能设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1_6%和19_4% [3] - 2024年发布《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包含31项专项类和普惠性政策 [3] - 政策重点支持制造业数字化 智能化改造及新质生产力培育 [3]
超6000万户中小企业夯实中国经济韧性
证券日报· 2025-07-02 00:21
中小企业博览会成果 -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达成意向成交金额超千亿元 [1] - 展会吸引超过一万名采购商参与 [1] 中小企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末全国登记在册企业数量6122.6万户,其中中小企业超6000万户 [1] - 中小企业数量较2012年末增长约3.6倍 [1] 中小企业经济贡献 - 2025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3] - 31个制造业大类中28个行业保持增长 [3] - 中小企业广泛分布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生态多元性 [3]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 中国累计培育1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 超六成"小巨人"企业深耕工业基础领域,近八成分布在重点产业链环节 [4] - 九成"小巨人"企业为至少3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 [4] - 中小企业参与"神舟""嫦娥""蛟龙"等重大工程 [4] 中小企业技术突破 - 高速协作机器人突破性能极限,手术机器人实现0.1毫米级精密操作 [4] - 中小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4] - 杭州"六小龙"等企业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领域崭露头角 [4] 中小企业全球化 - 沈阳智能工业制造企业在沙特建立合资工厂,引入中国智能制造标准 [5] - 东莞工业机器人企业在中博会现场接到欧洲客户订单 [5] - 中小企业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黏合剂"与"活力源" [5]
增幅全省第1!德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22%
齐鲁晚报网· 2025-06-24 18:43
政策体系完善 - 出台"科创十条"和科技强市建设实施意见,配套制定23项实施细则,形成"1+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3] - 政策覆盖技术攻关、企业培育、成果转化、金融赋能等全链条各环节 [3] - 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15.8亿元,占GDP比重2.98%,居全省第4位 [3] - 德州市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 [3] 创新主体发展 -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3] - 高新技术企业达1064家,实现3年翻番 [3] - 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22%,增幅全省第1 [3]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5.3%,占比58.3%,同比提高13.8和4.1个百分点 [3] - 实施21项市级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支持科技计划3144个,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超30项 [3] 要素保障措施 -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464家 [4] - 建立"1库2平台3主体"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4] - 累计促成科技贷款超30亿元,服务440余家科技企业融资需求 [4] - 实施科技人才赋能行动,选派159名高层次人才担任"科技副总" [4] - 推动500余家企业与287家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合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