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转换

搜索文档
香港金发局主席洪丕正:稳定币别再“短线炒作”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18:57
香港金融发展局年度报告核心观点 - 香港正处于"百年一遇"的范式转换临界点,需主动对接全球机遇与挑战,目标在资本联通、绿色转型和数字革命三大领域领跑[1] - 香港金融体系定位为全球金融提供"超级增值层",通过多元化布局适应全球格局重构的"新常态"[1] - 相比新加坡等亚洲金融中心,香港在贸易体量、资本市场成交量、高校资源及内地市场对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4] 资本联通与市场拓展 - 2024年10月推出全球规模最大的海湾市场ETF,同期沙特上市首只投资中国港股的ETF募集超100亿港元,95%资金投向南方东英MSCI港股通精选ETF[2] - 中国证监会2024年4月推出五项措施支持香港资本市场,包括放宽"ETF通"合资格产品范围、"南向通"ETF港股占比门槛从90%降至60%[2] - 香港交易所5月28日推出全球唯一追踪三星电子的杠杆(2x)/反向(-2x)产品,填补韩国个股衍生品空白[2] - 过去一年与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金融部门签订合作备忘录[2] 绿色金融与碳市场 - 香港拥有全球最密集的单一家族办公室网络(超1000家),其"NextGen"价值观推动混合金融及影响力投资需求[3] - 依托内地电力、石化等八大行业碳市场发展,香港正建设"境外碳信用枢纽"[3] 数字资产与稳定币监管 - 香港8月1日实施稳定币监管制度,强调稳定币不应作为短期炒作工具,数字资产发展是"持久战"[4] - 已完成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SP)发牌框架,聚焦数字资产托管规则与稳定币跨境使用场景[4] - 投资推广署协助多家企业迁册香港,未来将推出人民币风险管理及稳定币等新型工具[4] 离岸人民币与多元货币功能 - 香港可借美元走弱时机强化人民币及多元货币风险管理功能,吸引全球资本配置[5] - 尽管消费行业承压,香港金融主导型经济结构(IPO、保险、资管等)仍保持增长,家族办公室等私人资本持续流入[5]
从科技革命到AI竞争:大国崛起的关键变量
经济观察报· 2025-07-14 18:34
当今时代,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恰逢新一轮科技革 命的到来,AI领域的国际竞争也愈演愈烈。从历史、经济和政 治的视角分析科技革命,并预判AI国际竞争态势,这值得社会 各界密切关注。 作者:刘诚 封图:图虫创意 历史上,全球大国的崛起总是与科技革命紧密相连。 当今时代,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恰逢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AI领域的国际竞争也愈 演愈烈。从历史、经济和政治的视角分析科技革命,并预判AI国际竞争态势,这值得社会各界密 切关注。 历史逻辑:科技中心的演变 1954年,英国学者约翰·德斯蒙德·贝尔纳(John Desmond Bernal)在其著作《历史上的科学》 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全球科学中心转移"这一学术命题,探究了全球科学活动主导地位在地理空 间层面上的历史性变迁情况。 1962年,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通过定量统计分析发现,近代以来,全球科学中心按照"意大利—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顺序依次转移,转移周期大约为80年,这一规律被后世称作"汤浅现 象"周期律。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在1992年曾经指出,从历史上看任何大国 的崛起都与科技创新紧 ...
从科技革命到AI竞争:大国崛起的关键变量
经济观察网· 2025-07-12 08:12
历史逻辑:科技中心的演变 - 全球科学中心转移遵循"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顺序,周期约80年,称为"汤浅现象" [3] - 大国崛起路径为"科技创新—国内标准国际化—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主导国际舆论",科技中心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中心的基础 [3] 经济逻辑:经济范式的跃迁 - 科技革命不等于产业革命,需通过商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实现"惊险一跃" [4][5] - 经济范式转换需涵盖生产设备、能源动力、基础设施、城镇化、人口结构、市场规模等系统性要素 [5] - 通用技术(GPT)如蒸汽机、内燃机、计算机是产业革命关键,具有普遍适用性、创新互补性、技术动力性特征 [5][6] 政治逻辑:大国的崛起 - GPT技术推动国际权力中心转移,基础设施建设(航海、铁路、互联网)是崛起关键 [11][12] - 技术扩散形成中心-外围权力秩序,中心国家获得技术红利,外围国家受益于技术溢出 [12][13] - 技术主权至关重要,依赖外国技术可能导致"技术殖民地",需建立本地技术储备 [15] 时代逻辑:AI国际竞争 - 当前全球呈现多元科技中心格局,自由经济秩序可能被重商主义取代 [16] - 第四次产业革命中,AI、大数据、量子计算等技术集群突破,重塑传统产业并催生新业态 [18] - 产业生态协同成为竞争关键,如新能源汽车融合智能化与电动化,重构能源、材料、软件生态 [18] - 产业部门超越学术界成为AI创新主力,大模型依赖数据与算力资源 [18]
日本国债30年期收益率逼近历史高位,央行政策陷两难困境
智通财经网· 2025-05-16 13:16
智通财经APP获悉,日本7.8万亿美元规模的国债市场正经历历史性剧变。在长期通缩后,日本长期国债收益率以惊人速度攀升,3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五 触及2.985%,距离3.03%的历史高位仅一步之遥,40年期收益率更创下3.47%的纪录新高。这场收益率曲线陡化浪潮中,长期利率涨幅达到短期利率的两 倍,形成罕见倒挂态势。 日本央行正处于政策转折的暴风眼。随着经济摆脱通货紧缩,该央行已缩减了债券购买规模,但本土机构投资者尚未接棒。日本最大寿险公司——日本人寿 保险等传统买家仍持币观望,担忧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市场动荡。瑞穗证券首席策略师大森翔树指出:"这不仅是收益率曲线的倾斜,更是日本 货币财政范式转换的信号。" 据了解,政府债务规模高居发达国家之首的日本,正面临偿债成本飙升与经济增长乏力的双重挤压。日本首相石破茂需在7月参议院选举前平衡财政刺激与 国防开支需求,而美日贸易摩擦风险更令局势复杂化。日兴资管全球策略师娜奥米·芬克警告:"日本央行必须警惕家庭通胀预期脱锚,财政扩张也需保持克 制,否则将引发信用评级警报。" 图1 图2 当前,市场呈现极端分化态势:三井住友信托资管策略师稻留胜俊预言30年期收益率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