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牺牲”最大的城市,深圳帮它逆风翻盘
36氪· 2025-09-23 10:19
文章核心观点 - 河源市通过“靠水吃水”和“靠山吃山”的战略,成功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了从“生态牺牲者”到“绿色增长极”的转型 [3][4][14] 水经济发展 - 河源凭借万绿湖的优质水源优势,吸引了农夫山泉、华润怡宝、娃哈哈三大饮用水龙头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群 [5][6] - 万绿湖水域面积达370平方公里,蓄水量139亿立方米,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1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70.93% [5] - 农夫山泉在河源建成全球最大生产基地,生产线每小时产出35万瓶水,年产值超20亿元 [6] - 2024年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产值已达92.5亿元,包装饮用水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稳居全国地级市第二 [6] 茶产业发展 - 紫金县依托“百千万工程”和深圳龙华区对口帮扶,将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茶叶年产值从2015年的1.5亿元飙升至18.5亿元,增长超12倍 [9][10] - 紫金县茶叶种植面积从1.8万亩扩展至8.5万亩,形成连片规模化茶园,助力全县跻身“中国茶业百强县” [9][10] - 茶产业带动4505户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超1.1万元,近2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从业者人均收入达2.6万元 [10] 产业多元化与区域协作 - 在深圳对口帮扶下,河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成为规模最大的主导产业,在粤东西北12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3][14] - 紫金县推动“茶旅融合”,2024年茶旅接待达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8亿元,构建了“茶产业+文旅+农创”的多元生态 [11] - 深圳与河源自2013年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在“百千万工程”框架下,聚焦产业共建、民生支援和基础设施协同,推动深河高铁、深河医院等关键项目 [14]
跻身全国前十 2025上半年湖北存款余额突破10万亿
长江商报· 2025-07-30 14:05
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 湖北省社会融资规模余额13.58万亿元 同比增长9.6% 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 [1][2] - 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9.3% 成为全国第10个存款超10万亿元省份 [1][2] - 前6个月社融增量8041亿元 同比多增1274亿元 本外币贷款余额9.29万亿元 同比增长7.9% 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2] 信贷投放与结构优化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8% 县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 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和全国平均水平 [3] - 科技人才贷和创新积分贷余额528亿元 覆盖创新主体1.2万户 [3] - 信贷在社融中占比降至71.9% 政府和企业债券净融资占比上升至30.7% 支持70家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418亿元 规模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八 [2]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落实降准政策释放地方法人银行中长期资金约27.3亿元 全部投向科创和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 [4] - 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1997亿元 同比增长37% [4][5] - 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突破1000亿元 再贷款余额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30.6% [5]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19亿元 向设备更新项目主体发放贷款533亿元 发放金额居全国前列 [5]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下发放贷款58.5亿元 支持消费和养老领域民生需求 [5] - 绿色债发行137亿元 规模居中部第一 [3] 融资成本与金融服务效率 - 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2% 同比下降48个基点 新发放个人贷款利率3.09% 同比下降46个基点 [3] - 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同比下降73个基点 [4] - "301"线上信用贷款模式发放贷款超3000亿元 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发放贷款129亿元 [3] 区域金融与特色产业支持 - "一主两副"城市贷款增长稳中有进 10个市州贷款增速超过10% 14个市州贷款同比多增 [2] - 单列2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专用额度 其中100亿元支持武汉东湖高新区科技企业 100亿元支持"水经济""茶经济"等特色产业 [6] 资本市场与跨境金融服务 - 为39家上市企业或主要股东完成意向授信106.07亿元 累计发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24.04亿元 [3][5] - 涉外收支总额580亿美元 实现顺差"由降转升" 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1364亿元 [3]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三江侗乡:一片绿叶托起富民“金饭碗”
中国新闻网· 2025-03-25 23:29
行业规模与产值 - 茶业综合年产值达87亿元人民币 [6] - 茶园总面积21.5万亩 [6] - 干茶日交易量约50吨 [6] 生产与加工能力 - 茶企单晚加工鲜叶超1万斤(约5吨) [4] - 采用自动化设备加工绿茶、红茶、白茶等多品类产品 [4] - 生态产业园于3月15日正式投产运营 [4] 产品特性与市场表现 - 早春茶具备"早、特、鲜、香"独特品质 [3] - 春茶提前至雨水节气后上市并获市场热捧 [3] - 浙江、安徽、福建等多地茶商集中采购 [6] 产业链发展模式 - 通过文化赋魂、科技赋力、产业赋能推动延链补链强链 [6] - 实现规模高效、生态多元、健康持续的产业发展路径 [6] - 茶产业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 [6] 农户参与与收益 - 茶农单日采茶青21斤可获收入400元人民币 [3] - 茶园成为当地民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核心渠道 [6] - 采茶旺季出现交易高峰与生产加工高峰同步现象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