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
搜索文档
业务员“拆东墙补西墙”康师傅怎么了?
中国经营报· 2025-11-08 05:14
为了业绩 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报道,郑州市两位康师傅饮料批发商,分别向厂家对公账户打款10万和11万元后,超 过一个月既未收到货物,也无法从区域负责人和业务员处获得明确答复。 中经记者 刘旺 北京报道 近日,郑州两名康师傅饮料二阶批发商,向厂家对公账户打款之后,却始终未收到货品一事,引发了广 泛关注。 这件事情背后,并非是业务员卷款"跑路",而是另一个故事——康师傅业务员通过P图伪造对公转账收 款码,截留客户货款,再将产品转卖,以填补市场费用窟窿。 这一切发生在康师傅营收5年首降、涨价策略引发市场反弹的背景下。对于上述问题,《中国经营报》 记者联系康师傅相关负责人,对方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调查发现,涉事业务员并未"跑路",而是通过P图伪造对公账户收款码的方式,让批发商将货款打入其 掌控的账户。业务员再将本应发给批发商的货物转卖,所得款项用于填补此前为冲击业绩而承诺给各级 客户的市场费用窟窿。 对于上述事件,外界将目光聚焦在了康师傅及整个快消品行业业务员的业绩压力上。有声音指出,康师 傅郑州业务员若完不成业绩指标,在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收入可能所剩无几,甚至因区域负责人的罚 款而出现"倒贴钱上班"的情况。这种压力可 ...
ISO《茶叶化学分类》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南方农村报· 2025-11-01 17:03
核心观点 - 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研制的《茶叶化学分类》国际标准 标志着我国在茶叶科学分类体系建设方面实现新的国际突破 [2][3][4] 标准技术内容 - 该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宛晓春教授团队牵头研制 系统融合化学分析与数据统计学方法 [7] - 标准明确了咖啡碱 儿茶素 茶氨酸等关键成分在六大茶类中的分布规律 筛选出六大判别因子 [8][9] - 标准构建了基于Fisher判别模型与分步判别法的分类体系 可实现对六大茶类的客观准确判别 [9][10] 标准意义与影响 - 该标准与2023年发布的《茶叶分类》标准互相补充 从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等角度为行业提供全面科学的技术依据 [12][13] - 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茶叶科学分类体系获得国际认可 将推动茶产业的科技化与国际化进程 [15][16] - 标准将促进白茶 黄茶和黑茶等我国特色茶类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增强我国在茶叶科研和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 [17][18]
再添一员!国家涉茶工业遗产增至九项
南方农村报· 2025-10-29 09:00
国家工业遗产认定概况 - 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入选,标志着又一重要茶产业遗产获得国家级认定 [1][2][3] - 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涉茶类项目共有九项,分布在湖南、安徽、云南、福建、湖北、广东、贵州七个省份 [6] - 涉茶遗产在茶类上涵盖红茶、绿茶、乌龙茶、黑茶、普洱茶等,勾勒出中国茶叶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历史版图 [7] 第七批入选茶厂核心物项 -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核心物项包括茶叶七星灶烘焙工场、筛分工场、老细尖工厂、压制车间等生产设施 [5] - 物项涵盖砖茶压机、包装纸印刷机、木制弦茶机等制茶设备,以及黑毛茶样品、千雨花卷茶历年茶样等档案材料 [5] - 生产工艺遗产包括茯砖茶生产工艺、累砖茶区制工艺、花卷茶服制工艺、天尖茶生产工艺等 [5] 工业遗产价值与转型 - 工业遗产承载茶产业现代化进程,兼具历史、科技、社会文化和艺术价值,为传统制茶技艺传承提供实物依据 [10][11] - 生产场所正从封闭车间转变为开放博物馆、文创园和旅游目的地,完成从工业生产到文化体验的价值升华 [12][13] - 功能转型为茶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文化体验的价值升华 [13][14] 典型遗产案例发展路径 - 英德红旗茶厂保留18栋旧厂房及全国第一条萎凋、揉捻、发酵、烘焙机械联装生产流水线,为茶旅融合奠定基础 [16][17][18] - 安化第一茶厂以智能化升级推动产业革新,实现黑茶制作的精准控制与全程不落地生产 [23] - 贵州湄潭将中国茶工业博物馆选址于原国营湄潭茶场制茶工厂旧址,将老厂区转变为历史教育的活态课堂 [24][25] - 福建安溪茶厂聚焦体验场景打造,建设厂史馆、制茶体验工坊及茶艺空间,成功打造茶文化综合体 [26] 行业发展趋势 - 各地探索出特色发展路径,围绕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依托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服务三大支柱 [19] - 行业将茶产业与大健康理念相结合,创新茶文化传承传播方式,开辟三茶统筹的产业振兴之路 [19][20] - 未来可深度融合区域茶文化特色与市场优势,打造集生产展示、文化体验、研学教育于一体的茶旅融合新模式 [29][30][31]
八马茶业正式登陆港交所 加速全球化布局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9 01:08
上市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八马茶业于10月28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为每股50港元,为招股区间上限 [1] - 公司全球发售900万股H股,最高募资总额为4.5亿港元 [1] - 公开发售部分获超额认购2680.04倍,刷新港股茶企新股最高认购纪录 [1] - 上市首日股价收盘报93.35港元,较发行价上涨86.7%,总市值达79.35亿港元 [1] 战略发展与公司治理 - 上市引入新希望、安踏等战略投资者,构建跨行业资源协同网络 [1] - 资本市场赋能将加速公司品牌升级与渠道整合进程,优化治理结构 [1] - 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的35%用于扩建生产基地,20%用于提升品牌价值及扩大产品组合 [2] - 募集资金还将用于优化线下网络(15%)、提升数字化水平(10%)、行业收购投资(10%)及营运资金(10%) [2] 产品线与行业地位 - 公司产品线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等全品类茶叶,并延伸至茶具、茶食等非茶产品,形成完整生态矩阵 [2] - 作为高端茶行业龙头,其成功上市对整个茶行业产生信心提振效应 [2] - 公司的全渠道布局与多元化品牌矩阵构成核心竞争优势 [2] 海外市场拓展战略 - 公司将稳步拓展海外市场,优先选择东南亚及“一带一路”国家作为试点,未来进入欧美市场 [3] - 借助香港国际资本市场及投资者网络资源,加速推进海外市场渠道本地化与产品定制化战略 [3] - 2024年中国茶叶出口量约40万吨,产生约14亿美元收入,高端茶叶出口规模预计持续增长 [2]
首日涨幅86.7% 八马茶业12年IPO修成正果
北京商报· 2025-10-29 00:40
上市表现与资本反响 - 公司于10月28日成功登陆港交所,开盘价80.1港元/股,较发行价50港元/股上涨60.2%,收盘价93.3港元/股,涨幅达86.7%,全日成交额3.55亿港元,总市值79.35亿港元 [1] - 新股公开发售获得2680.04倍超额认购,申购资金1206亿港元,创下港股茶企新股最高认购纪录,募资净额3.9亿港元将用于扩建生产基地 [2] - 公司曾五次递表寻求上市,最终选择港交所因其上市流程相对灵活、市场国际化程度高且对茶企接纳度较高 [3] 公司财务与运营状况 - 公司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21.43亿元及10.63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2.24亿元及1.2亿元,呈现增长趋势 [2] - 公司毛利率表现较好,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53.3%、52.3%、55%及55.3% [2] - 公司成立于1997年,已构建遍布全国的“直营+加盟”及“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体系,并通过数字化工具赋能终端门店,具备强大跨区域经营实力 [2] 股权结构与品牌背景 - 公司为典型的福建家族企业,实控人为王文礼、王文彬家族成员,通过一致行动安排合计控制55.9%的投票权 [4] - 公司与“福建商帮”存在联姻关系,七匹狼实控人之子为王文彬女婿,七匹狼通过相关实体持有公司股份,并曾获得IDG资本、天图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 [4] - 公司拥有核心品牌“八马”,产品覆盖全品类茶叶及茶衍生品,并设有“信记号”子品牌专注高端普洱茶,“万山红”子品牌瞄准年轻及女性消费者 [5][6] 行业格局与公司定位 - 中国茶叶市场竞争格局高度分散,截至2024年末有超过160万家相关企业,前五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仅约5.6%,销售收入合计约82.02亿元 [6] - 按销售收入计,公司位居行业第一,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的约1.1%提升至2024年的约1.7% [6] - 行业整体面临“有品类无品牌”的困境,公司提出“文化升维”战略,致力于将茶叶从农产品转变为文化载体 [5] 行业挑战与发展路径 - 茶叶市场存在“大产业小企业、强品类弱品牌”的格局,公司需在精细化与标准化中找到平衡,并兼顾高端市场与年轻消费群体 [1] - 尽管在高端市场领先,但市场高度分散带来隐患,如加盟商流失导致单店效益下滑,公司需加快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并优化加盟商政策 [6] - 传统茶业资本化道路不畅主要因行业未进入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资本化及规模化阶段,资本对该行业有所取舍 [7]
上市首日股价高涨86.7% “高端中国茶第一股”八马茶业叩开港交所大门
证券日报网· 2025-10-28 20:43
上市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八马茶业于10月28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和天风国际 [1] - 公司全球发售900万股H股,发行价定为每股50港元,为招股区间上限,最高募资总额为4.5亿港元 [1] - 公开发售部分获得超额认购2680.04倍,刷新港股茶企新股最高认购纪录 [1] - 上市首日股价收盘报93.35港元,较发行价上涨86.7%,公司总市值达到79.35亿港元 [1] 战略意义与资本运作 - 公司上市引入新希望、安踏等战略投资者,构建跨行业资源协同网络 [2] - 上市被视为中国茶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证明了传统非标行业通过标准化和品牌化可成功对接资本市场 [3] - 公司引入IDG资本、天图资本、广发证券等机构,全明星股东阵容强化了其在资本市场的信誉与影响力 [5] 募集资金用途 - 35%的募集资金用于扩建生产基地及建造新生产基地 [3] - 20%用于提升品牌价值及扩大产品组合 [3] - 15%用于拓展及优化线下网络 [3] - 10%用于提升业务运营数字化水平 [3] - 10%用于收购或投资中国茶行业参与者 [3] - 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3] 行业地位与核心优势 - 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公司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乌龙茶市场和红茶市场均排名第一 [4] - 公司铁观音销量连续10多年全国第一、岩茶销量连续5年全国第一、红茶销量连续4年全国第一 [4] - 公司线下门店总数达3716家,为中国茶叶连锁店第一品牌 [4] - 2024年八马茶业品牌价值达313.59亿元,连续9年入选“中国品牌价值500强” [4][5] - 线上销售占比持续提升,上半年数据显示线上销售占比达到35% [4] 产品与品牌实力 - 产品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等全品类茶叶及茶具、茶食等非茶产品 [3] - 品牌源自三百年制茶世家,董事长王文礼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4] - 品牌价值建立在“非遗技艺传承”与“高端中国茶品牌形象”的双重基石之上 [4] 全球化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将稳步拓展海外市场,计划拓展海外市场的线下渠道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在美国、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举办全球品鉴会 [7] - 香港上市将提升公司全球品牌知名度,借助国际资本加速推进海外市场渠道本地化与产品定制化战略 [7] - 2024年中国茶叶出口量约40万吨,产生约14亿美元收入,高端茶叶出口有望进一步增长 [6]
79亿港元市值,“福建商帮”跑出的八马茶业
北京商报· 2025-10-28 20:39
新股发行与市场表现 - 公司新股公开发售获得2680.04倍超额认购,申购资金达1206亿港元,创港股茶企新股最高认购纪录 [3] - 公司募资净额为3.9亿港元,计划用于扩建及建造新生产基地 [3] - 公司股票交易首日开盘价80.100港元,较昨收价50.000港元大幅上涨,盘中最高达97.900港元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别约为18.18亿元、21.22亿元、21.43亿元及10.63亿元,呈现稳步增长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1.66亿元、2.06亿元、2.24亿元及1.2亿元,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3] - 公司毛利率表现较好,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53.3%、52.3%、55.0%及55.3% [3]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典型的福建家族企业,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创始人王氏家族成员,通过一致行动安排合计控制55.90%的投票权 [5] - 公司与“福建商帮”存在联姻关系,七匹狼实控人周永伟之子周士渊为控股股东王文彬的女婿,七匹狼通过相关实体持有公司股份 [6] - 公司获得IDG资本、天图资本、壹叁资本、新希望集团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认可 [6] 上市历程与战略选择 - 公司曾五次递表寻求上市,历经深交所中小板、新三板、创业板、主板的尝试,最终于2025年转向港交所 [4] - 转战港交所的原因包括上市流程相对灵活、市场国际化程度高有助于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以及对茶企的接纳度相对较高 [4] 业务模式与品牌战略 - 公司构建了遍布全国的“直营+加盟”及“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体系,并利用数字化工具为终端门店赋能 [3] - 公司提出“文化升维”战略,挖掘茶文化精髓,打造“非遗铁观音”文化IP,推动茶叶从农产品向文化载体转型 [7] - 公司拥有核心品牌“八马”,产品覆盖全品类茶叶及茶衍生品,并设有“信记号”子品牌专注高端年份普洱茶,“万山红”子品牌专注年轻及女性消费者 [7] 行业地位与竞争格局 - 公司成功突破中国茶行业“有品类、无品牌”的传统困境,在红茶、岩茶、铁观音“三大名茶”领域销售收入确立领先地位 [7] - 公司铁观音销售收入连续十余年位居全国第一,武夷岩茶销售收入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红茶销售收入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 [7] - 中国茶产业整体尚未进入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资本化及规模化阶段,影响资本对行业的投入意愿 [8]
八马茶业IPO:敲得开的港股门,打不破的次元壁|国潮风云
搜狐财经· 2025-10-28 18:16
上市历程与资本市场表现 - 八马茶业于10月28日以每股50港元定价登陆港交所,发行900万股,募资总额约4.5亿港元,截至发稿股价为85港元/股,市值达72.25亿港元 [2] - 公司IPO之路曲折,曾先后尝试深交所中小板、新三板、创业板及主板,均未成功,最终于2025年1月转战港交所并成功上市 [2][3] - 资本市场对原叶茶企业态度谨慎,A股至今无茶企成功上市,同为转道港股的澜沧古茶上市后业绩表现不佳,2024年营收下降31.48%至3.61亿元,净亏损3.08亿元,股价较发行价跌去7成 [3][4]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定位为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产品覆盖六大茶类及茶具、茶食,按连锁专卖店数量计是中国最大茶叶供应商,其铁观音销量连续十余年全国第一 [7] - 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按销售收入和品牌偏好度计,公司均排名第一,该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890亿元增至2024年的10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3.7% [7] - 中国茶叶市场竞争高度分散,截至2024年末有超过160万家相关企业,前五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仅约5.6%,八马茶业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的约1.1%提升至2024年的约1.7% [7][9]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报告期内(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21.43亿元及10.63亿元,2023年和2024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6.8%和1.0%,明显放缓 [12]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2.24亿元及1.20亿元,2023年和2024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4.0%和8.9%,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4.2%和17.8% [12][13] - 公司毛利率呈增长趋势,报告期内分别为53.3%、52.3%、55.0%、55.3%,净利率分别为9.1%、9.7%、10.5%、11.3% [16] 销售渠道与收入结构 - 销售严重依赖线下渠道,线下收入占比在7成左右,门店数量从2022年初的2613家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585家,其中加盟门店占比超过9成 [9][12] - 来自加盟渠道的销售收入占比稳定在50%左右,报告期内分别为9.12亿元、10.73亿元、10.90亿元及5.23亿元 [10][12] - 线上渠道收入增长显著,报告期内分别为4.94亿元、6.23亿元、6.93亿元及3.76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27.2%提升至35.4% [12] - 茶叶产品是绝对核心,报告期内贡献营收占比分别为86.5%、88.7%、88.6%、90.2% [18][19] 品牌战略与营销投入 - 公司构建了“八马”、“信记号”、“万山红”多品牌矩阵,分别针对主流商务客群、高端普洱茶收藏者及年轻消费者 [43] - 报告期内销售及营销开支高昂,分别为6.17亿元、6.81亿元、6.92亿元、3.32亿元,占营收比例约33.9%至31.23%,其中广告及宣传开支占比显著 [21] - 相比之下研发投入较低,报告期内分别为822万元、1162万元、1651万元、645万元 [21] 行业挑战与公司应对 - 行业存在“大产业小企业、强品类弱品牌”的格局,上游种植依赖农户导致标准化程度低,八马茶业除铁观音自产外,其余产品多为代工生产 [5][35] - 传统茶叶消费面临年轻化挑战,中国茶叶线上消费用户中25岁以下占比不足20%,公司通过推出“小马茶趣”、“万山红”等子品牌尝试吸引年轻客群 [39][40][42] - 公司控股股东为王氏家族,通过姻亲关系与安踏、七匹狼等企业关联,曾引发监管对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方面的问询 [27][29][30]
八马茶业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涨超80%
搜狐财经· 2025-10-28 17:17
上市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10月28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全球发售定价为每股50港元,共发行9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达4.5亿港元 [1] - 本次发行获得超2680.04倍认购,市场反响热烈,上市首日收盘价为93.35港元,较发行价上涨86.70%,总市值达到79.35亿港元 [1] - 公司成立于1997年,主营业务为高端茶叶产品销售,产品线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等全品类茶叶及茶具、茶食等非茶产品 [1] 业务规模与行业地位 - 截至2025年10月6日,公司拥有3716家线下门店,其中包括234家直营店、1734家直接特许加盟店和1748家区域复合特许加盟店 [1]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2024年末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计算,公司在中国茶企中排名第一 [1] - 公司未来增长部分取决于引入新加盟商及扩展直营线下门店网络的能力 [2] 融资用途与战略规划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建及新建生产基地、提升品牌价值并扩大产品组合、为直营线下门店网络扩张提供资金、以及提升业务运营的数字化水平 [2] - 门店网络的扩张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包括资本投资、强大的供应链支持、管理层关注、运营协调及合资格雇员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0.63亿元,同比下降4.2%,净利润为1.20亿元,同比下降17.8% [2] 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 - 公司为典型的家族企业,控股股东王文彬、陈雅静、王文礼、吴小宁、王文超、王小萍为家族成员,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9.98% [3] - 董事会中五名执行董事均为王氏家族成员 [3] 关联方关系 - 公司与七匹狼、安踏体育、高力控股存在联姻关系 [4] - 七匹狼关联方通过泉州汇鑫富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晋江百应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有公司2.61%与1.95%的股份 [4] 上市历程 - 公司上市之路曲折,曾于2013年谋求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未果,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后于2018年摘牌 [2] - 公司于2021年4月申请创业板上市,于2022年5月主动撤回申请,2023年9月再次撤回深交所主板上市申请 [2] - 公司最终转战港股,于今年1月向港交所递表,7月获证监会备案通知书,10月通过聆讯并成功上市 [2]
八马茶业转战港交所成功上市,开盘大涨市值约72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10-28 16:49
上市概况 - 公司于2025年10月28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 [1] - 计划发行900万股,每股定价50港元,预计募集资金总额达4.5亿港元 [1] - 扣除发行相关应付上市费用6011万港元后,实际募资净额约为3.9亿港元 [1] - 开盘首日股价以80港元高开,较发行价大幅上涨60%,盘中涨幅一度扩大至70% [3] - 上市首日公司市值突破72亿港元 [3] - 此次港股上市历时九个月,此前公司曾两次尝试在A股上市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3] 业务模式与产品矩阵 - 公司为国内领先的全茶类零售企业,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运营体系 [3] - 业务范围涵盖茶叶种植、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及品牌零售等环节 [3] - 产品矩阵包含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五大茶类 [3] - 产品线延伸至茶具、茶食品等衍生品类 [3] - 公司通过直营与加盟相结合的模式拓展市场,形成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布局 [3] 渠道扩张与网络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国门店总数达到3,585家,较2022年初的2,613家增加近千家 [3] - 加盟门店数量从2022年初的2,203家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341家 [3] - 加盟门店占比显著提升,显示出公司轻资产扩张战略的有效实施 [3] - 以加盟为主的扩张模式降低了运营成本,并加速了市场渗透效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