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文化

搜索文档
一口鲜甜,穿越千年:古人有多爱荔枝?
新华网· 2025-06-28 09:12
新华社广州6月27日电(记者熊嘉艺、赵紫羽、田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今年是荔枝丰收年,广东、广西等主产区鲜果 大量上市。作为传承千年的佳果,古人有多爱荔枝?吃荔枝又有哪些讲究?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长期从事荔枝文化遗产研究的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赵飞介绍,中国最迟从秦汉时期就开始种植荔枝,汉代刘歆撰、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 记》有载:"尉佗献高祖鲛鱼、荔枝。" "北宋初年郑熊所著的《广中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荔枝专著。陈紫、宋家香、状元红、十八娘等荔枝佳种早在宋代已经盛名,黑 叶、新兴香荔、增城挂绿、桂味、糯米糍、妃子笑等佳种则成名于明清两代。"赵飞说。 苏东坡在惠州与荔枝结下了不解之情,成为"荔枝代言人"。据统计,苏东坡寓惠期间提到荔枝的诗词有十余首,书信文章达九篇。他在诗中 盛赞荔枝为"尤物",写道"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广东俗语"一啖荔枝三把火",在苏东坡笔下,成了脍炙人口的"日啖荔枝三百颗"。惠州市惠城区博物馆馆长刘佳妮介绍,东坡的啖荔引得文 人竞相模仿。"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仿照老师的吃法,写道"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 ...
品粤东佳荔,游绿美山乡!雷岭荔枝旅游导图发布
南方农村报· 2025-06-26 20:05
雷岭荔枝文化旅游季活动 - 第十八届潮南·雷岭荔枝文化旅游季活动即将启动,推出荔枝旅游导图,包含文旅、餐饮、采摘三大打卡路线 [5][6][7] - 活动旨在展示雷岭镇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工作亮点,结合潮汕非遗、周末集市、露天营地、草地音乐会、荔枝文创、自摘体验等多种新业态模式 [15][16][17] 赤坪荔枝公园 - 荔枝公园占地面积约35亩,集荔枝采摘、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种植荔枝树229株 [9][10][12] - 公园连续4年成为雷岭荔枝文化旅游节举办场地,配套儿童游乐设施,拥有小丹霞地貌 [11][15] 济美革命石洞 - 济美革命石洞由天然巨石形成,是革命历史遗址,徐向前曾在此疗伤18天 [19][20][26] - 该遗址于2000年修复,1985年和2001年分别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7][28][29] 松林荔枝广场 - 松林荔枝广场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种植传统和新品种荔枝超过200棵,是"雷岭荔枝"培优示范点 [31][32][33] - 广场以景观植物进行绿化美化,设有休闲小广场和沿河生态走廊 [33][34] 龟山林下荔站 - 龟山林下"荔"站盘活边角空间约1亩,以"龟山大糯"品种为亮点,打造"林下集市"和"口袋公园" [38][39][40] - 该站点融合绿美"微景观"、荔枝产业推介、文旅打卡功能 [40][41] 汕头市美荔景农业有限公司 - 公司建有高标准荔枝园300余亩,主栽荔枝品种包括仙进奉、井岗红糯、糯米糍、桂味等 [45][46][47] - 通过果园实施良种化改造,聚焦果园生态化、机械化、现代化农业产业 [46] 雷岭镇良种栽培示范园 - 示范园引进优质新品种7个,包括井岗红糯、仙进奉、凤山红灯笼、岭丰糯等 [51][52][53] - 种植荔枝110株,其中冰荔20株、观音绿50株、仙进奉20株、岭丰糯20株 [53][54] 汕头市百花山风景区 - 百花山位于潮南区大南山南麓腹地,最高处380多公里,享有天然氧吧的美誉 [57][58][59] - 风景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流传着许多传奇故事 [58][59] 荔枝旅游导图 - 导图汇总雷岭镇内餐饮店、自摘园路线,打造集采摘体验、文化研学、生态观光于一体的荔乡游玩指南 [64][65] - 访客可扫码获取快捷导航,畅游荔乡雷岭 [6][7]
盛唐以来1300年,今年荔枝最火
盐财经· 2025-06-26 17:26
荔枝产业热度与市场表现 - 《长安的荔枝》热播带动荔枝成为全网顶流,相关文化IP推动消费热潮[3][10] - 奶茶店密集推出"荔枝冰酿"等新品,美团平台"荔枝"搜索量同比增长179%[5][9] - 广东茂名荔枝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20亿元,今年荔枝季游客量同比增长150%[6] 历史与文化价值 - 汉代起荔枝作为贡品开启"高端带货"历史,汉武帝曾建扶荔宫尝试移植[15][18] - 唐代"一骑红尘妃子笑"反映运输成本高昂,需十里一驿站、五里一岗哨[19][20] - 宋代《荔枝谱》记载其为"果品第一",元明后仍因保鲜难题保持稀缺性[23] 现代消费升级与品种竞争 - 形成品种鄙视链:挂绿对标爱马仕,桂味类比LV,糯米糍似香奈儿[27] - 广东掌握全国50%产量,广州种质资源库收录600+品种,增城从化为核心产区[32][36][37] - 从化116个品种实现错峰上市(6-8月),井岗红糯等远销海外高端市场[38] 物流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 - 古代"分枝植瓮+冰水降温"技术使保鲜期达11天,损耗仍超90%[41][42] - 顺丰设荔枝专线21道温控环节,京东物流助销行动推动冷链下乡[46] - 车企借势营销:长安汽车主打运输效率,比亚迪突出智能载货空间[46] 产业链痛点与可持续发展 - 北方超市荔枝多经保鲜剂处理,口感与现摘差异显著[49] - 运输成本高企,部分案例中运费超过果品本身价值[48] - 需加强惠农政策覆盖小农户,避免直播助农沦为流量噱头[51][52]
种荔枝这件事,汉武帝没做到,宋徽宗做到了
北京青年报· 2025-06-24 23:12
荔枝在宋代的市场普及 - 宋代京师开封市井街巷普遍售卖荔枝产品,包括荔枝膏、间道糖荔枝、荔枝干果、荔枝腰子等,表明荔枝已进入大众消费市场[1][3]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6次提及荔枝相关产品,显示其已成为日常饮食组成部分[3] - 荔枝膏虽不含真实荔枝成分,但作为解暑饮料广受欢迎,制作工艺复杂需经多次过滤和添加香料[4] 荔枝加工工艺发展 - 北宋时期形成三种主要加工工艺:红盐法可保存3-4年且便于运输,但会丧失鲜味[6] - 白晒法对原料要求高,需暴晒至果核硬化并经过"出汗"工序,否则次年易腐坏[6] - 蜜煎法经蔡襄改良后消耗量减少60%-70%,成品保留原味且色泽黄白[7] 荔枝品种与品牌效应 - 蔡襄《荔枝谱》记载福建陈紫荔枝被誉为"天下第一",具有壳薄肉厚、香气清远等特点[8] - "状元红"荔枝因徐铎中状元得名,现存树龄达949年,2003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8] - "十八娘"荔枝因传说与陈洪进之女或闽王十八女相关,被蔡襄称为"绛衣仙子"[8][9] 荔枝运输与皇室消费 - 福建荔枝通过海路至扬州再转运河抵达东京,运输成本高昂[8] - 宋徽宗政和年间成功将荔枝树移植至宣和殿,次年结果量与原产地相当[10][11] - 福建路每年需缴纳荔枝赋税折算15万贯白银,反映其作为高端消费品的地位[10] 荔枝文化现象 - 苏轼创作多首荔枝诗词,包括"日啖荔枝三百颗"等名句,体现文人对荔枝的狂热[9] - 宋徽宗在艮岳园林种植80株荔枝树,形成"荔枝名册"管理制度用于赏赐大臣[11] - 尽管加工品普及,新鲜荔枝在宋代仍属珍稀,皇室需通过移植解决供应问题[12]
惠城荔枝“甜炸”登场!速来采摘尝鲜
南方农村报· 2025-06-18 10:05
惠城荔枝产业概况 - 惠城区作为惠州核心荔枝产区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传北宋苏东坡所品荔枝即产自该地区[5][6][7] - 当前正值荔枝丰收季,主要品种包括桂味、糯米糍、妃子笑及特色品种"砸死牛"[10][12][18] - 产业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种植技术,形成"东坡荔乡"品牌定位[37][39] 区域产量与特色 - 横沥镇:种植面积7200亩,预计产量2500吨,较去年上升,主打"砸死牛"品种(单果大如鸡蛋)[13][14][16] - 汝湖镇:农昌农场挂果率显著提升,预计产量10万斤,培育妃子笑、桂味及嫁接冰荔、仙进奉等新品种[20][21][24][25] - 芦洲镇:50棵200年古树年产31万斤,去年桂味获市级铜奖[27][28][29] - 水口街道:400亩种植面积中90%为桂味,预计产量20万斤,以"爽脆细腻"口感著称[30][31][32] 销售与产业升级 - 横沥镇联合国资打造"横字号"采摘园,6月20日开园,涵盖多品种荔枝[17][18] - 销售渠道多元化,除传统批发外,通过电商直播、冷链物流拓展全国市场[38][39] - 各镇差异化发展策略:横沥注重田园体验、汝湖强化品牌建设、水口举办嘉年华活动、芦洲挖掘古树文化[35][36] 采摘信息 - 横沥镇潭头村"砸死牛"品种6月底成熟,提供多个果农联系方式及地址[49][50][51] - 汝湖镇仍北村妃子笑等品种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上市[52][53] - 芦洲镇桂味6月底集中上市[54] - 水口街道大和村桂味6月下旬成熟[55][56]
@李善德 不用跋涉五千里 四川荔枝更有性价比!
搜狐财经· 2025-06-11 23:57
历史背景 - 唐代蜀地是贡荔体系核心产区之一 因气候温暖适宜荔枝生长 年均气温较今高1-2℃ [1][2] - 东晋《华阳国志》已有川渝荔枝种植记载 唐代戎州单株产量达150斗 忠州涪州为主要产区 [2][3] - 宋代涪州乐温县荔枝品质突出 被记载"其味尤胜诸岭" [5] 运输优势 - 荔枝古道全长千余里 较岭南路线缩短近半 水陆联运四五日可达长安 [6] - 该驿路形成严密运输网 唐代文献记载"味未变 已至京师" [6] - 古道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唐宋时期兼具盐运和军事功能 [8] 文化影响 - 荔枝衍生出川菜"荔枝味型" 宫保鸡丁成为经典符号 [11] - 成都荔枝巷因谐音得名 钟水饺最初在此开店 [13] - 苏东坡在眉山植荔枝树 现存三苏祠古树续写历史 [15]
广东荔枝经济学:一颗“东方爱情果”的六维产业增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8 23:53
行业升级路径 - 广东荔枝产业通过"文化+科技+营销"创新打造"给'荔'节",目标将其塑造为荔枝界的"双十一",推动季节性丰收转为全年增值[2] - 产业升级涵盖六大维度:新科技(保鲜技术)、新营销(直播带货)、新农人(电商群体)、新IP(东方爱情果)、新市场(全球拓展)、新场景(文旅融合)[3] - 荔枝产业链从鲜果销售延伸至深加工、文创及农文旅领域,形成"农旅文创一体化"模式,典型案例柏桥村日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8] 文化IP打造 - 挖掘荔枝千年文化底蕴,开发"东方爱情果"新IP,提炼"十重之爱"文化内涵,在文博会推出《Hi,我是东方爱情果》等作品实现破圈传播[7] - 通过"520我爱荔"集体婚礼、"荔志高粽"高考祝福等场景营销,将荔枝转化为社交货币,茂名"大唐荔乡"文旅带年吸引游客超2000万人次[6][8] - 胡润百富发起剥荔挑战赛,辛选主播蛋蛋推广IP,佛山荔枝陶瓷在新店开业等节点销量亮眼,显示文化溢价效应[8] 营销模式创新 - 茂名拥有4000多家电商,40%特早熟荔枝通过电商销售且溢价超10%,电白区2024年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30%[10] - 遂溪打造全省首个"小红书村",300多个账号发布1000+种草笔记,"荔枝书记"带动预售额近1亿元[10][11] - 首创荔枝定制模式,千年古树采摘权拍出139万元,2025年茂名定制金额达1.4亿元,从卖产品转向卖体验[12] 科技赋能供应链 - 采用无人机+冷链技术实现5分钟果园到冷链中心,48小时送达全国,从化仙桃荔单果售价达百元/斤并出口中东[15] - 茂名2023年出口荔枝3058吨货值7150万元,覆盖20多国,井岗红糯、增江红荔等新品种实现500吨加拿大出口[15][16] - 顺丰构建"低空+陆运+云端"物流体系,美团6月荔枝搜索量环比增长143%,形成覆盖2800县的冷链网络[16][17][18] 市场拓展成果 - "12221"营销体系推动2024年广东荔枝销量同比增30%,带动农民增收20%,形成7252家种植主体的产销对接平台[13][18] - 美团联动百城开展源头直采,抖音等12家企业获"营销先锋"称号,从化企业全年海外销售目标超1万吨[16] - 荔枝深加工产品拓展至水果原浆、罐头等,重返日本市场,实现从鲜果到全产业链的价值提升[16]
电影《长安的荔枝》导演大鹏携茂名荔枝亮相2025暑期档电影片单发布会
南方农村报· 2025-06-07 12:34
电影《长安的荔 枝》导演大鹏携 茂名荔枝亮相 2025暑期档电影 片单发布会_南 方+_南方plus 6月6日,2025暑 期档电影片单发 布会暨光影绽放 中国行全国电影 周启动仪式在北 京举行,电影 《长安的荔枝》 导演大鹏带着当 日上午在茂名采 摘的鲜荔枝来到 现场,与嘉宾共 同品尝了来 自"中国荔乡"茂 名的千年甜蜜。 活动现场。 发布会上,由大 鹏执导的电影 《长安的荔枝》 闪亮登场,影片 活动现场,茂名 市委宣传部副部 长梁海鹰发言。 梁海鹰表示,茂 名是习近平总书 记点赞的荔枝之 乡,茂名的荔枝 文化历史悠久, 全市的千年古荔 枝树有102棵, 百年的古荔枝树 超过19600多 棵,直到今天都 仍然在开花结 果。茂名也是全 球最大的荔枝生 产基地,全球每 5颗荔枝就有一 颗产自茂名。荔 枝品种有80多 个,荔枝全产业 链产值能够超 120亿元。目前 刚好是荔枝成熟 的季节,茂名欢 迎大家怀着对电 影《长安的荔 枝》的期待,走 进广东、走进茂 名,沉浸式的体 验荔枝文化,品 尝千年前"一骑 红尘妃子笑"的 鲜甜。 据了解,古装喜 剧《长安的荔 枝》改编自马伯 与著名的"荔枝 之乡"广东茂名 进行了一 ...
什么情况?外国人扎堆去广东,全世界都爱上吃荔枝了
36氪· 2025-05-22 08:55
265年前,一个炎热的夏天,乾隆皇帝给后宫分荔枝——皇后1个,令贵妃1个,舒妃1个,庆妃1个…… 连他的亲生母亲钮钴禄氏(甄嬛原型),也只分到2个。 这就是"乾隆赐荔",列入中国荔枝博物馆的真事儿。 曾经的荔枝,是皇帝也稀罕的水果,如今却"飞入寻常百姓家"。 最近,很多人更是突然发现,一大批外国人正在扎堆去广东,甚至直接跑到田间地头,开始一场"炫"荔 枝的盛宴。这是什么情况? 一颗小小荔枝,折射出全球化的时代缩影。 01 荔枝是真正"土生土长"的中国水果,从秦朝开始算,已有2300多年的种植历史。 从十七世纪开始,荔枝逐渐向世界传播,逐步扩展到亚洲、大洋洲、美洲、欧洲、非洲等三十多个国家 和地区,但最大的产地仍然是中国。目前全球荔枝种植面积1000多万亩,中国约有800万亩,占比约 75%。 随着中国深度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和共建"一带一路"等进程,荔枝也逐渐走向世界,越来越受欢迎。 2024年,中国鲜荔枝出口量为1.39万吨,约6.96亿颗荔枝出口至美国、俄罗斯、迪拜、澳大利亚等20多 个国家和地区。 很有意思的是,网上能看到许多外国人第一次吃荔枝时的反应。一位留学生给自己的韩国房东大叔送荔 枝吃,第一次吃到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