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虚假贸易
icon
搜索文档
贸易造假 长乐首富梦碎上海滩
搜狐财经· 2025-08-17 23:24
公司背景 - 均和控股由何旗创立,主营钢铁贸易,后跨界金融,实体企业不多 [4] - 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福建等省市设有分支机构 [4] - 2019年公司进入中国民企500强,何旗个人财富超过80亿元,成为长乐首富 [4] - 2024年崩盘前,均和控股号称营收达到2500亿元,上海均和在上海民企百强中排名第2,厦门均和在厦门民企百强中排名第2,在福建排名第12 [4] - 厦门均和2024年营业收入为359.9159亿元,在厦门民企中排名第2 [5] 创始人经历 - 何旗17岁进入自家建材公司工作,2000年到厦门开展业务,2003年带着几万元到上海创业 [5] - 早期通过代理韶钢、唐钢等钢厂钢材批发赚取差价完成原始积累,目标是一吨多挣5毛钱 [6] - 曾为抢订单在暴雨中蹲守三天三夜等待客户 [5] 商业模式演变 - 最初脚踏实地做传统钢铁贸易,利润微薄但稳定 [8] - 2015年通过与地方城投成立合资公司进行"贸易造假",虚增营收毛利率仅0.6%,几乎不增加税负 [8] - 利用这种模式,一家地方城投一年营收从6亿元增至61亿元,其中52亿元来自与均和的"贸易合作",并成功发行8亿元债券 [10] - 随后大举进军金融业,参股九江银行、申港证券,成立商业保理公司 [12] - 2020年开发"均和云谷"产业园,以招商承诺换取低价产业用地,形成"生态闭环" [12] 危机爆发 - 2023年国资委开始严打"空转""走单"虚假贸易,合作城投陆续暴雷 [14] - 2024年六部委出台"三流合一"新规,要求货物流、资金流和票据流必须匹配 [14] - 新规导致均和85%的注水贸易暴露 [14] - 2024年11月青岛产业园因无预售证销售引发大规模维权 [14] - 2024年6月何旗失联,离岸信托账户曝光,公司彻底崩溃 [14] - 卷入均和控股的地方城投涉及17个省份,山东企业最多,相关发债国企存续债券余额达2971亿元 [16]
2025年大案:公司被罚1.35亿元 前董秘兼财总被罚600万
新浪财经· 2025-08-11 10:17
案件核心与处罚结果 - 公司因财务造假及欺诈发行被证监会处以总额1.6亿元的罚款,其中公司被罚1.35亿元,董监高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3375万元 [1] - 公司行为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目前公司总市值约20多亿元 [1][9] - 证监会对此案高度重视,表示可能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8] 财务造假具体细节 - 公司在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将无商业实质的通道业务作为真实业务进行财务处理 [3] - 具体通过参与南京庆亚实际控制人江庆组织的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实现,该业务无实际货物流转,供应商和客户均由江庆撮合 [3] - 2015年至2021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6.94亿元、24.52亿元、24.20亿元、30.63亿元、56.34亿元、24.80亿元、18.05亿元 [3] - 同期分别虚增营业成本6.93亿元、24.49亿元、24.18亿元、30.60亿元、56.12亿元、24.68亿元、17.96亿元 [3] - 同期分别虚增利润总额67.36万元、243.88万元、242.24万元、305.11万元、2190.52万元、1234.19万元、894.46万元 [3] 欺诈发行行为 - 公司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文件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虚假业务数据,构成欺诈发行 [4] - 该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12.5亿元,据此计算的欺诈发行罚款为1.25亿元 [4] 主要责任人处罚 - 董事长兼总经理付景林被罚款750万元,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6] - 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丁明锋被罚款600万元,并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6] - 董事曹秉蛟(系南京庆亚控股股东)被罚款500万元 [7] - 监事会主席段茂忠被罚款200万元 [7] - 第三方合作方南京庆亚实际控制人江庆被罚款700万元,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其行为被认定为共同违法 [7][8]
虚假贸易规模大周期长 多方合力“拆弹”
证券时报· 2025-05-12 02:56
虚假贸易现状与特征 - 虚假贸易成为财务造假重要手段,通过空转走单或资金出借搭建财务迷宫,反映资本运作失控、内控失效、审计失职的合力问题 [1] - 近期案例显示虚假贸易呈现交易规模变大、暗藏时间拉长的新特征 [1] - *ST锦港2022至2024年通过虚假贸易虚增利润,导致年报及季报虚假记载 [2] - 东方集团2020至2023年累计虚增营收161亿元,通过虚构贸易空转超百亿规模 [3] 虚假贸易操作模式 - 虚假贸易分为两类:空转走单(只走票不走货)和以贸易之名进行资金出借的融资性贸易 [7] - 关联公司在虚假贸易中发挥关键作用,降低造假门槛并强化空转特征,如东方集团通过关联公司隆裕粮油虚假购销 [4] - 财务公司充当专用蓄水池角色,东方集团在东方财务公司的存款占货币资金比例超70%,资金或被用于虚构交易循环 [5] 虚假贸易动机与影响 - 国有企业为完成考核指标,通过贸易名义出借资金、做大营收的动力增强 [9] - 虚假贸易可同时美化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如东方集团将实际资产负债率82%修饰为55% [9] - 融资性贸易缺乏完善风控体系,商品价格波动或企业经营异常易导致资金损失 [8] 监管与企业应对措施 - 国资体系出台"十不准"政策,严禁融资性贸易和空转走单等行为 [9] - 央企如中电港组织专题培训强化风险管控,大唐电信按季度自查虚假贸易,中国中车搭建虚假贸易识别模型 [10] - 审计机构强化对虚假贸易的审查,包括贸易背景、商业实质、货物流及收入确认等 [11] 行业案例与风险 - *ST锦港虚假贸易业务最早可追溯至2018年,蛰伏时间长达七年 [3] - ST易事特涉嫌通过虚假贸易业务、代采业务和数据中心集成业务虚增营收 [7] - *ST高鸿因疑似虚假贸易陷入数十起诉讼纠纷,被指控隐瞒名为买卖实为借贷的情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