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监管
搜索文档
“退市不免责”常态化 惩防并举织密监管防线
证券日报· 2025-10-16 23:55
立案调查总体情况 - 截至10月16日,今年共有89家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 - 其中8家公司因涉嫌定期报告财务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或定期报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1] - 另有7家公司在退市后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告知书 [1] 立案调查的“预告”功能 - 今年有6家公司因涉嫌定期报告财务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2家因涉嫌年报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2] - *ST东通因连续四年虚增收入和利润被证监会罚款2.29亿元,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实际控制人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 [2] - 立案调查时披露涉嫌违法违规方向,被视为程序正义与投资者保护的双重体现,能提前释放风险 [2] 全链条立体化追责 - 监管部门对配合财务造假的第三方进行追责,如在华虹计通案中,供应商和客户被法院判决在10%至20%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 - 金通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2017年至2022年财务造假被判处罚金800万元,6名责任人被判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 - 追责特点包括“一案双查”(既罚公司也罚责任人)、“行刑衔接”以及“全链条追责” [4] 退市不免责的监管态势 - 今年以来有7家退市公司披露收到立案调查告知书 [5] - 2024年以来至8月份,证监会已查处67家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并移送33家退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 [5] - 退市公司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因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问题,被江苏证监局拟合计罚款330万元 [6] - “退市不免责”已成为监管常态,形成“退得下、追得紧、赔得实”的监管逻辑 [6]
上海青浦对购房精准施策,好!丨社评
搜狐财经· 2025-09-27 16:57
宏观政策支持 - 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金融部门出台一系列货币政策举措,"白名单"项目贷款规模已超过7万亿元,旨在精准服务实体经济[2] - 证监会强调大幅增强监管执法有效性,聚焦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对恒大地产及其审计机构分别开具11.75亿元和3.25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五年来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过700件[6] - 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打出"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等政策组合拳,对需求端和供给端给予全面支持[14] 地方楼市政策优化 - 上海优化调整房产税政策,核心亮点在于对不同购房群体实施差异化的房产税减免政策,精准覆盖刚性需求与改善性需求[2] - 上海青浦区发布人才购房新政,明确外省市来沪人员社保或个税缴纳未满1年且家庭在沪无房即可通过人才绿色通道申报购房资格,涵盖新房与二手房[12][13] - 东莞出台楼市新政,实施阶段性购房补贴,对购买新房的符合条件的购房人给予购房合同总价2%、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补贴,并将首套房认定标准审核范围由全市调整为拟购房屋所在地镇街[8][9] 房企土地收储与盘活 - 存量商品房和存量闲置土地收储政策持续发力,各地公示拟使用专项借款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数量已超4300宗,总金额超5500亿元[6][7] - 金地集团通过当地保障房收储方式置换获取武汉2宗住宅用地,其中一宗地块收购款全部用于当地拿地并追加50%投资额,后续开发项目基本售罄[6][7] - 华发股份、万科、保利发展、绿城中国、越秀地产、建发国际集团等房企均积极推进存量土地盘活,保利发展上半年新完成"调转换退"土地51万平方米[6] 公司动态与业绩 - "80后"王尧正式执掌中交地产,其曾成功将中交物业打造成优质资产,当前面临的最大考验是如何带领公司走出退市危机[2] - 上海建工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50.42亿元,同比下降28.04%,归母净利润7.1亿元,同比下降14.07%,扣非净利润大幅下滑69.13%至2.17亿元,与股价异动形成对比[2] - 宋城乐元老黄奉潮因届龄退休辞任,其在过去26年职业生涯中成为集团最倚重的职业经理人之一[2] 市场供需调整 - 东莞细化房地联动土地供应调节机制,结合各镇街新建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情况合理控制新增用地供应,对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区域暂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让[9] - 东莞支持存量商业办公用房业态功能合理转换,并优化房地产项目行政审批服务,通过推进市场化定价、"交房即发证"等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9][10] - 2025年8月东莞新房住宅成交量同比和环比继续下探,一手住宅成交均价跌至每平方米21708元的近年低位[10]
东旭案尘埃落定!证监会最终处罚决定:17亿罚款+终身市场禁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19:50
东旭集团财务造假案处罚结果 - 东旭集团及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东旭光电、东旭蓝天因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资金占用等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43名责任主体合计罚款17亿元,19名主要责任人员被证券市场禁入[1] - 东旭光电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于2024年10月11日强制退市,东旭蓝天于2025年4月30日退市[1] - 处罚决定书显示违法事实与事先告知基本一致,仅对两名责任人处罚金额微调[1] 监管政策信号 - 信号①:2024年证监会处罚61起财务造假案件,案均处罚1577万元(同比+12%),7起案件按最高限罚款(同比+75%),69名高管被市场禁入(同比+9.5%)[3] - 信号②:2024年证监会对35家退市公司及责任人追责,东旭案中监管部门将继续追回被占用资金[4] - 信号③:东旭光电被提起普通代表人诉讼,石家庄中院已受理,证监会将涉嫌证券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