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搜索文档
资本市场丨激活资本市场动能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搜狐财经· 2025-06-23 13:56
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融合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需激活多层次资本市场枢纽效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1] -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资本市场发展相辅相成,促进三者良性循环是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重要主线[3] - 当前资本市场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已显现成效,但在市场化程度、投资者结构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1] 构建高效创新生态 - 需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与规则,包括推动多元化发行上市机制、深化注册制改革、优化股债联动机制等[5] - 培育壮大长期资本,推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并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5] - 构建协同联动的创新生态网络,明确产学研利益分配机制,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作用[5] - 完善长期资本供给机制,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适配性,深化对初创及未盈利科技企业的支持[6] 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聚集 - 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引导资本流向创新领域,扩大未盈利企业上市适用范围[7] -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数据要素确权,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7] - 通过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税收优惠等政策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资源聚集[8]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衔接 - 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健全无形资产估值体系[9] - 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产学研融合,打通资金链服务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路径[9] - 加强产业、创新、金融等领域人才培养,以人才链流动支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9]
经济日报:强化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服务科创
快讯· 2025-06-21 06:37
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关系 -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 科技创新从点状突破向系统集成加快推进 技术突破向市场应用加快转化 [1] - 资本市场需成为适配的灌溉水源 直接关系创新生态的繁茂程度 [1] - 资本供给与科创需求间存在周期错配 服务断层等堵点 [1] 资本供给现状与问题 - 科技创新需要长期资本"助跑" 但当前适应创新规律的资本形成机制不完善 [1] - 金融供给存在资金短期化 风险容忍度低等问题 [1] 资本市场功能与作用 - 资本市场具有独特的风险共担机制 能在从风险投资到上市融资的全链条服务中"扶优除劣" [1] - 资本市场能加速科技成果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惊险一跃" [1]
多项重磅金融开放政策举措发布
期货日报网· 2025-06-19 01:1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政策举措 - 中国人民银行将在上海实施8项政策举措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 - 其中一项是会同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 便利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管理汇率风险 [1] - 其他7项政策举措包括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 个人征信机构等 [2] -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发展自贸离岸债 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 [2] - 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包括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 跨境贸易再融资等试点 [2] 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前景广阔 将拓展金融开放广度和深度 [3] - 银行保险领域限制性措施已基本取消 将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 [3] -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金融规则 探索更大幅度开放 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 [3] - 加快推进金融领域法治建设 维护金融市场公平秩序 共同筑牢全球金融安全网 [3] 资本市场功能与科技创新 - 中国证监会表示资本市场需更好发挥枢纽功能 完善适配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 [4] - 将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发展多元股权融资 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市场体系 [4] - 具体措施包括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 强化股债联动 培育耐心资本 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 [4] - 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资本市场生态 推动资本高效流动和要素合理配置 [4]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中国证监会将持续深化市场产品和机构全方位开放 推动资本高效流动 [5] - 近期将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举措 包括优化QFII制度 [5] - 将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拓展到100个 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 [5] - 推动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等产品上市 增强外资参与便利度 [5] 外汇市场与跨境投融资 -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1.6% 对一篮子货币总体稳定 [6] - 外贸保持较强韧性 经常账户顺差处于合理均衡水平 跨境投资更趋活跃 [6] - 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处于较高水平 近期买入境内股票也有所增多 [6] - 将深化外汇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 完善外汇市场产品体系 扩大参与主体 [6] - 新发放一批QDII投资额度 有序满足境内主体境外投资需求 [6]
以高质量并购驱动产业升级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证券日报· 2025-05-19 00:09
政策修订核心内容 - 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沪深北交易所同步更新配套规则,旨在提高审核效率、增强监管包容性、提升交易灵活性、鼓励私募基金参与 [1] - 修订进一步落实2023年"并购六条"政策,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推动资本市场向"资源配置中枢"转型 [1] 审核效率提升 - 新设"2+5+5"简易审核程序:交易所2个工作日内受理,5个工作日内出具意见,证监会5个工作日内注册决定,无需重组委审议 [2] - 适用第一类情形: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促进头部企业资源整合与A股退市渠道畅通,中金公司认为这将形成市场良性循环 [2][3] - 适用第二类情形:市值超100亿元且连续两年信息披露评级A的优质公司发行股份购买非重大资产,形成对高质量公司的正向激励 [3] - 明确被吸收合并方控股股东锁定期缩短至6个月,但实质合规性与信息披露要求未降低 [3][4] 监管包容性与交易灵活性 - 放宽财务状况变化、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的监管标准,调整为不导致"重大不利变化"或"严重影响"即可 [5] - 设立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允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分期支付,与标的经营状况挂钩,缓解收购方资金压力并降低估值风险 [5][6] - 中央财经大学专家指出该机制特别有利于现金流紧张但前景良好的收购方,并可通过业绩挂钩强化利益绑定 [6] 私募基金参与机制 - 引入"反向挂钩"机制:私募基金投资满48个月后,第三方交易锁定期从12个月缩至6个月,重组上市锁定期从24个月缩至12个月 [7] - 南开大学专家认为该政策提升私募退出效率,吸引长期资本,与业绩补偿等工具组合可降低对赌风险 [7] - 中金公司分析称缩短锁定期有助于长期资金支持早期科创企业,并缓解"退出难"问题,优化资金循环 [7] 市场影响方向 - 政策将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支持力度,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聚集 [8] - 推动并购重组"脱虚向实",未来以同行业/上下游产业整合或跨行业转型升级为主 [8] - 成为完善A股退市渠道与市场生态的重要手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