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制冷
搜索文档
阿克苏诺贝尔、立邦......化工龙头集体押注这一新材料赛道
DT新材料· 2025-10-18 00:07
辐射制冷技术概述 - 技术灵感来自大自然,通过特殊分子设计和微纳结构,实现高效反射太阳光并将热量以红外辐射形式排放到太空,达到全天候被动式降温 [2] - 技术材料形式多样,包括高反射高发射比的聚合物薄膜、红外选择透过的无机涂层、可卷可覆的辐射制冷膜卷材以及辐射制冷涂料 [2] - 行业趋势从“材料为本”的技术阶段,进入“应用导向、系统驱动”的工程转化新阶段,技术向车载冷却、电池热管理、电子器件热管理等具体载体深度集成 [4] 主要市场参与者及其产品 - **立邦集团**:推出辐射制冷外墙涂料体系,通过高反射率颜料和远红外发射填料协同设计,在强日照下表面温度较传统外墙漆低5–8℃ [6] - **三棵树**:开发建筑用辐射制冷涂料产品,以高反射白色基涂+微纳发射功能填料为基础,在降低空调能耗方面表现优异 [8] - **嘉宝莉**:推出纳米自洁无电制冷涂料,引入光催化型纳米粒子实现自清洁+降温双效,正探索工业设备外壳与储能舱体应用 [9] - **阿克苏诺贝尔**:拥有反射+辐射协同制冷系统,结合高反射颜料与远红外发射添加剂,面向建筑节能与工业屋面领域 [10] - **美涂士**:布局高反射无电制冷涂料领域,产品表面温度在夏季可比常规白漆低7℃以上,目标进入城市外墙和储能站房等场景 [11] - **亚士创能**:聚焦被动式节能体系材料,其辐射制冷涂料采用多级粒径氧化物复合体系,兼顾高反射率与耐污性 [13] - **富思特**:无电制冷涂层产品通过宽谱反射无机颜料与高发射聚合基体,在白天实现4–6℃的表面降温 [15] - **威士伯**:研发聚焦高反射树脂基体系,辐射制冷产品以工业屋面和储能站为主要市场 [17] - **墨光新能**:研发水性辐射制冷涂料,通过无机颜料与有机乳液复合,实现环保配方与高效冷却的平衡 [19] - **科顺股份**:布局自洁型辐射制冷涂料领域,结合防水体系优势,通过表面微结构调控和疏水组分引入保持高反射率 [21] - **中稀易涂**:以稀土功能材料见长,其稀土辐射制冷涂料利用稀土氧化物在红外波段的高发射特性提升冷却效率 [24] - **创冷科技**:专注于无电制冷车漆研发,采用高反射纳米颜料与复合发射材料,在强光直射下有效降低车表温度5–10℃ [26] - **蔚蓝时代**:聚焦辐射降温功能涂层开发,产品适用于建筑屋顶、工业设备与光伏支架等场景,正探索与光伏组件耦合应用 [28] - **猿金刚新材料**:以其超双疏辐射制冷涂料闻名,形成纳米级微结构实现超疏水自洁,防止灰尘影响光谱性能 [30] - **弘冷科技**:专注被动辐射制冷涂层材料,技术路线以多层纳米结构设计为核心,涂层可在8–13 μm大气窗口内高效辐射热量 [32] - **中建光子**:研发自清洁辐射制冷涂层,结合光催化纳米颗粒与高反射基体,可在雨水冲刷下自动去污 [33] - **中建西南院 & 中南建材**:在辐射制冷材料的工程化与体系集成方向上合作,重点聚焦建筑节能一体化设计 [35] 行业活动与科研支持 - 2025年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将有国内重点科研团队(如北大、清华、华南理工等)带来辐射制冷方向主题报告 [5]
化工新材料让世运会更精彩
中国化工报· 2025-08-11 11:25
纳米材料应用 - 四川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研发的降温马甲和降温帽采用辐射型制冷面料,通过纳米结构设计减少热量吸收并增强辐射散热,实测内外温差最高达8℃ [2]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制造的辐射制冷材料应用于通讯基站,太阳光反射率超过98.6%,红外辐射率超过99%,单个基站年省电逾1000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吨 [2] 3D打印技术 - 3D打印技术实现自由式潜水脚蹼的个性化定制,高端产品采用100%航天级碳纤维材质和专利环氧树脂,可匹配踢蹼频率以放大力量 [3] - 高端轮滑鞋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和TPU,抗拉强度达500~700兆帕,重量减轻20%,TPU弹性模量比塑料高3倍,减震性能提升50% [3] 塑胶材料创新 - 软式曲棍球场地及装备采用聚丙烯(PP)塑料,具有可回收、抗冲击、抗老化特性,通过焊接工艺保持形状稳定并降低成本 [4] - 竞速轮滑场地选用聚丙烯酸材料,耐磨性、防滑性和缓冲性优异,适应潮湿环境并减少运动员滑倒风险 [4]
一层神奇薄膜的产业突破(科技视点·看科技成果如何“变身”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 2025-06-16 05:51
核心观点 -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重要桥梁,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 [4] - 辐射制冷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成功应用于电子产品、建筑、纺织等领域,并拓展至生态环保领域 [5][6][9][10] - 政策支持(如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地方政府的助力(如场地支持、人才引进)对科技成果转化起到关键作用 [7][12]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南京大学朱嘉团队基于"辐射制冷"原理,研发出可在太阳光波段实现低吸收率、在大气窗口波段实现高发射率的新材料,通过将热量以特定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实现零能耗持续降温 [5][6] - 辐射制冷膜用于手机上可实现降温5至10摄氏度,提升电子产品使用寿命和稳定性40%以上 [5] - 团队从客户需求出发,统筹120多项指标,经过半年40多次迭代,最终实现"制冷、稳定、成本低"的平衡,良品率大幅提升50%—90% [8] 市场应用与订单情况 - 辐射制冷膜已用于小米、苹果的两款手机上,另有两个国产手机品牌的订单正在交付中 [5] - 电子产品辐射制冷膜在手订单超7000万元,辐射制冷涂料订单3000万元,纤维织物即将量产 [9] - 三大产线覆盖建筑、纺织、电子等万亿元级市场,预计今年营收超1亿元 [9] - 辐射制冷技术用于四川达古冰川保护工程,试点地区冰川消融速度已减缓80%,预计3到5年后将实现冰川正增长 [10] 政策与支持 - 科技部等9部门推出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鼓励科研人员利用成果作价入股,南京大学是江苏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7] - 苏州高新区为公司提供了7000平方米厂房,并免去3年使用租金 [6] - 南京大学双创办公室以及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了"产业经理人"培训班,对产业化过程中的市场拓展、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进行专项指导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