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辐射制冷涂料
icon
搜索文档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隔热涂料‌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技术革新与环保赋能双轮驱动,隔热涂料行业迈向550亿蓝海[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1 10:17
行业概述 - 隔热涂料是一种具备阻挡、反射或辐射太阳光近红外热量功能的功能性涂料,通过降低物体表面温度实现隔热降温、节能降耗的效果,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设备等领域 [2] - 根据隔热机理的不同,隔热涂料主要分为三类:阻隔型、反射型和辐射型,部分产品结合多种机理形成复合型隔热涂料 [2] - 阻隔型隔热涂料通过添加低导热系数材料或形成封闭孔隙结构阻碍热量传导,适用于高温窑炉、管道等场景 [3] - 反射型隔热涂料通过添加高反射率填料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常见于建筑外墙、屋顶及储罐表面 [3] - 辐射型隔热涂料利用特定材料将吸收的热量以长波形式辐射到空气中,多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温特种领域 [3]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隔热涂料行业经历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历程,20世纪80-90年代行业处于萌芽期,以传统阻隔型涂料为主 [4] - 2000-2010年在建筑节能政策推动下进入初步发展期,反射型涂料开始普及 [4] - 2011-2020年伴随绿色建筑标准实施和纳米技术应用,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国产企业实现技术突破 [4] - 2021年"双碳"战略实施后,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复合型、智能型涂料成为研发重点 [4] 产业链分析 - 上游涵盖树脂、颜填料、溶剂和助剂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生产设备制造商 [6] - 中游为隔热涂料生产企业,大型企业凭借品牌、技术和资金优势占据高端市场,中小企业则通过细分市场和差异化竞争寻求发展 [6] - 下游应用市场包括建筑、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建筑领域是主要需求方 [6] 市场规模与需求 - 预测到2030年中国隔热涂料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50亿元,其中高端功能性产品与定制化解决方案将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1][8] - 2023年全球辐射隔热涂料市场规模已达78亿美元,预计2025年突破百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 [10] - 建筑领域以67%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领域占比约26%,特种应用等其他领域合计贡献7%的市场需求 [12] 竞争格局 - 外资巨头(PPG、巴斯夫等)凭借技术优势主导高端工业市场,本土龙头(三棵树、亚士创能等)通过差异化创新占据建筑领域主导地位(市占率超60%) [14] - 行业呈现"技术+渠道"双维竞争态势,外资企业平均持有专利超300项并绑定大客户资源,本土企业则通过工程渠道覆盖和性价比优势实现突围 [14] - 亚士创能2024年功能型建筑涂料业务收入同比下滑46.30%至11.25亿元,但正通过深化绿色建材布局等战略举措巩固市场地位 [16] - 三棵树2024年营业收入达121.05亿元(同比微降2.97%),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91.27%至3.32亿元,2025年一季度延续增长势能 [18] 发展趋势 - 技术革新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加速纳米材料、智能调温等前沿技术突破,推动产品向高效节能与环保化升级 [20] - 绿色环保型隔热涂料将成为市场主流,企业将加大在生物基材料、水性涂料等环保领域的研发投入 [22] - 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除了传统的建筑外墙、屋顶等部位,还将深入到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 [23]
渝三峡A: 关于收购重庆蔚蓝时代节能技术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对其增资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21:29
证券代码:000565 证券简称:渝三峡 A 公告编号:2025-034 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本次交易概述 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收购重庆蔚蓝时代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部分股权并对其增资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 持有的重庆蔚蓝时代节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蓝时代"或"标的公司")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富控股")拟以现金 893.18 万元受让晓满科技持有的标 的公司 11.91%的股权,并以现金 681.82 万元对标的公司进行增资。本次交易完 成后,公司持有标的公司 51%的股权,渝富控股持有标的公司 15%的股权。 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 同意,0 票反对,0 票弃权的表决结果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重庆蔚蓝时代节能 技术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对其增资的议案》。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本次交易 属于公司董事会审批权限,无需提请股东会审议。 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二、交易相关方基本情况 (一)其他投资人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 注册 ...
一层神奇薄膜的产业突破(科技视点·看科技成果如何“变身”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 2025-06-16 05:51
核心观点 -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重要桥梁,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 [4] - 辐射制冷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成功应用于电子产品、建筑、纺织等领域,并拓展至生态环保领域 [5][6][9][10] - 政策支持(如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地方政府的助力(如场地支持、人才引进)对科技成果转化起到关键作用 [7][12]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南京大学朱嘉团队基于"辐射制冷"原理,研发出可在太阳光波段实现低吸收率、在大气窗口波段实现高发射率的新材料,通过将热量以特定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实现零能耗持续降温 [5][6] - 辐射制冷膜用于手机上可实现降温5至10摄氏度,提升电子产品使用寿命和稳定性40%以上 [5] - 团队从客户需求出发,统筹120多项指标,经过半年40多次迭代,最终实现"制冷、稳定、成本低"的平衡,良品率大幅提升50%—90% [8] 市场应用与订单情况 - 辐射制冷膜已用于小米、苹果的两款手机上,另有两个国产手机品牌的订单正在交付中 [5] - 电子产品辐射制冷膜在手订单超7000万元,辐射制冷涂料订单3000万元,纤维织物即将量产 [9] - 三大产线覆盖建筑、纺织、电子等万亿元级市场,预计今年营收超1亿元 [9] - 辐射制冷技术用于四川达古冰川保护工程,试点地区冰川消融速度已减缓80%,预计3到5年后将实现冰川正增长 [10] 政策与支持 - 科技部等9部门推出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鼓励科研人员利用成果作价入股,南京大学是江苏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7] - 苏州高新区为公司提供了7000平方米厂房,并免去3年使用租金 [6] - 南京大学双创办公室以及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了"产业经理人"培训班,对产业化过程中的市场拓展、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进行专项指导 [9]
材料“基因编辑”用到AI,学者称产品设计时间可缩到一周
第一财经· 2025-05-16 18:18
超材料是本世纪初开始被业界关注的一种人工制造复合材料,超材料技术有材料"基因编辑技术"之称。作为一个年轻学科,超材料与同样新兴的人工智能技 术擦出了"火花"。5月16日,在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材料分会主办、光启技术承办的全国超材料大会上,用AI设计超材料成为热点话题之一。 记者了解到,超材料基本理念是人为设计材料结构,使其表现出自然界材料不具备的特性,有电磁、力、光、热控等分支。有的超材料技术能改变材料电磁 特性,让国防军工航空器在一些探测手段下"隐身",国内产业化较快的企业是光启技术。声学领域国内上市公司包括华秦科技,声学超材料可用于构建静音 室、工业隔音罩。还有超材料创业公司专注辐射制冷技术,如创冷科技的辐射制冷涂料用于在购物商场提高制冷效果。而在多个细分领域,AI技术都在提 高超材料的设计效率。 "以往研究生可能需要经过一年训练才能迈进材料设计门槛,而神经网络可能在几天、十几天内就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结构。" 电磁超材料领域,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戴俊彦的研究课题包括智能超表面系统等,他告诉记者,人工智能是超材料设计领域的一个巨大技 术变革,以往超材料设计更多靠设计者的经验,需要多次试错、迭代。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