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运动医学
icon
搜索文档
【IPO前哨】科创板折戟冲港股!天星医疗靠370%海外增长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9-12 16:36
公司上市动态 - 北京天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于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与建银国际 [2] - 公司曾于2023年9月申请在A股科创板上市,但在2024年6月考虑到市况及审批时间后撤回申请,并于两个多月后转向港股市场 [2] - 2023年下半年以来,已有多家药械企业如银诺医药-B、中慧生物-B、东阳光药等在港股实现上市 [2]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运动医学整体临床解决方案的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成立于2017年 [2] - 业务依托四大专利技术平台:生物材料平台、影像动力平台、智慧医疗平台、组织工程平台 [2] - 产品覆盖肩、膝、髋、足/踝、肘、手/腕关节的软组织损伤治疗,并提供运动康复及预防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2] - 截至2025年8月19日,公司拥有52款产品,包括植入物、有源设备及相关耗材、手术工具,提供全面的临床运动医学解决方案 [4] - 产品组合中包含20款第三类医疗器械,其中5款为中国市场首个获批的国产品牌,10款为国产品牌中首个获批 [4] - 公司在运动医学及智能康复领域拥有超过35个在研产品 [4] - 公司是中国首批启动AI运动处方康复智能体开发的企业之一 [5] 市场覆盖与销售 - 截至2024年底,公司产品已进入超过3000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超过1000家 [5] - 截至2025年5月末,公司累计产品销量已超过150万件 [5] - 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产运动医学公司 [10]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5个月,公司收入分别为1.47亿元、2.39亿元、3.27亿元、1.11亿元 [9] - 同期,公司毛利分别为1.04亿元、1.77亿元、2.28亿元、0.82亿元 [9] - 同期,公司利润分别为0.40亿元、0.57亿元、0.95亿元、0.33亿元 [9] - 同期,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0.9%、74.3%、69.6%、73.7% [9] - 植入物、手术设备及相关耗材的毛利率最高,同期分别为74.4%、79.0%、72.4%及76.4% [9] 收入结构分析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植入物、手术设备及相关耗材、其他三类 [12]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5个月,植入物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79.8%、78.2%、76.4%、72.6% [12] - 同期,手术设备及相关耗材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20.2%、21.8%、23.5%、27.3% [12] 海外业务发展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5个月,公司海外收入分别为37.9万元、666.6万元、2085.2万元、2055.1万元 [13] - 同期,海外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重分别为0.3%、2.8%、6.4%、18.4% [13] - 2025年前5个月海外收入同比增速高达370% [14] - 公司已获得欧洲、东南亚、中东、拉丁美洲等50余个国家及地区累计200余种医疗器械产品的监管许可及注册证书 [15] 融资与股权结构 - 成立以来,公司已完成4轮股权融资,投资方包括君联资本、建银国际、银河证券等机构 [7] - 公司成立初期控股股东为聂洪鑫,后经多次融资,董文兴成为新的实控人及控股股东 [7] - 截至2025年8月19日,董文兴及其一致行动人共同控制公司已发行股本约41.47%的投票权 [7] 行业前景与资金用途 - 全球运动医学市场正以每年6.5%的增速持续扩容,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8亿美元 [15] - 若成功上市,公司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能力、提升生产效率、支持研发活动、商业化及销售营销工作、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15]
天星医疗冲击IPO,专注于运动医学器械领域,曾遭保荐人“抛弃”
格隆汇· 2025-09-03 17:52
不过,2025年6月,保荐人中金公司单方面申请撤销保荐,天星医疗科创板IPO终止。 在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和铂医药、圣诺医药等创新药个股不断向上打出高度的同时,不少医疗器械公司股价也在逐 步攀升,包括微创医疗、春立医疗、微创机器人、赛诺医疗等。 与此同时,近期有一家专注于运动医学的医疗器械公司正在冲击IPO。 格隆汇获悉,北京天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星医疗")8月底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由中信证券、建银国际担 任联席保荐人。 当然,这并非天星医疗首次冲击IPO。2023年9月,公司申请在科创板上市。 仅仅时隔两个月,公司更换了保荐人,提交港股上市申请,动作不可谓不快。 天星医疗是一家专注于运动医学领域的医疗器械公司,该赛道仍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不过,公司也面临集采政策 相关的压力。 01 前药监局审评员创业,专注于运动医学领域的创新型医疗器械 天星医疗成立于2017年,2023年3月完成股改,总部位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截至2025年8月19日,董文兴、天津铂康、天津吉康、天津普合及天津运康可共同控制公司约41.47%的投票权,被视 为一组控股股东。 公司的主要机构股东包括OrbiMed、君联资本 ...
新股消息 | 天星医疗递表港交所 为中国最大的国产运动医学公司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06:44
公司概况 - 北京天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建银国际 [1]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产运动医学公司 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算 [1] - 公司专注于运动医学整体临床解决方案 产品涵盖植入物、有源设备及相关耗材、手术工具等52款产品 [4] - 拥有20款第三类医疗器械 其中5款产品在中国市场所有品牌中首个获批 10款产品在国产品牌中首个获批 [4] - 在研产品超过35个 覆盖运动医学及智能康复领域 [4]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1.47亿元 2023年2.39亿元 2024年3.27亿元 2025年前五个月1.11亿元 [5] - 2022年利润4034.2万元 2023年5711.2万元 2024年9538.9万元 2025年前五个月3259.6万元 [5] - 2024年毛利2.28亿元 毛利率约69.6% [7] - 研发开支持续增长 2022年1830万元 2023年3502万元 2024年3725万元 [7] 市场覆盖 - 产品进入医院数量从2022年底的1000余家增长至2024年底的3000余家 [5] - 覆盖三级医院超过1000家 [5] 行业前景 - 中国运动医学市场2024年至2030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14.3% [4] -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包括运动人群增加、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增强和微创手术渗透率提升 [4] - 国产医疗器械受国家政策鼓励 国产品牌市场渗透率预计将持续提升 [4]
天星医疗IPO终止,原定募资金额超总资产
新京报· 2025-06-10 12:32
公司IPO终止 - 北京天星医疗科创板IPO因保荐人撤销保荐而终止 [1]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主营运动医学植入物、有源设备及耗材、手术工具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7301.30万元、1.48亿元、2.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1.75% [2] - 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10亿元、4034.43万元、6357.94万元 [2] - 2024年1-9月营收2.23亿元,净利润6408.13万元 [2] - 2023年在中国运动医学市场占有率约4%,国产企业中排名第一 [3] 行业概况 - 2023年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规模约60.9亿元,预计2030年达130.5亿元,2022-2030年复合增长率11.5% [2] - 2023年外资品牌占据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超80%份额,前三大国产企业合计占8% [3]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施乐辉、强生等国际厂商及锐健医疗、德益达美等国内企业 [3] 公司竞争劣势 - 产品体系、生产销售规模、品牌知名度、营销网络等方面与外资企业存在差距 [3] - 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赖自身积累和股东投入 [3] - 2024年1-9月营收2.23亿元,低于同行大博医疗(15.29亿元)、威高骨科(10.83亿元)等 [4] 募资情况 - 原计划募资10.93亿元,后下调至8.80亿元,超过公司总资产(5.51亿元) [5] - 募资用途包括苏州智慧工厂(4.40亿元)、产品研发(2.2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2.20亿元) [5] - 补充流动资金占比25%,合理性受质疑 [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3.84亿元,负债1.05亿元,资产负债率19.03% [6]
天星医疗撤回科创板IPO 原计划募资8.8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09 12:09
公司IPO终止 - 天星医疗科创板IPO因保荐人撤销保荐被上交所终止发行上市审核 [1] - 公司原计划募资8.8亿元用于苏州智慧工厂项目、产品研发和补充流动资金 [5] - 2023年9月IPO获受理后于10月被审核问询但未披露回复即撤回 [5]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运动医学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主营植入物、有源设备及耗材、手术工具三大产品板块 [3] - 已建立47个获批注册/备案的运动医学产品矩阵含11款国产首个获批产品 [3] - 拥有20张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7张II类注册证及15个CE认证产品覆盖欧美亚多国市场 [3] 市场地位与覆盖 - 产品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超3000家医院 [3] - 2023年占据国内运动医学医疗器械市场4%份额居国产企业首位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1.48亿元、2.41亿元、2.23亿元 [4]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34.43万元、6357.94万元、6408.13万元 [4] 带量采购影响 - 2023年国家集采中公司14个运动医学产品中标终端价格平均下降60% [4] - 2024年6月起集采在全国落地执行可能因销量不及预期或成本控制不力影响业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