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货再膨胀
icon
搜索文档
国际金融机构:政策落地与估值修复驱动中国股市上行
搜狐财经· 2025-08-19 23:27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对于近期A股的表现,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分析表示,多项稳经济政策逐 步落地,上市企业估值修复和业绩预期向好,这些因素共同驱动A股上行。 高盛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 付思:国内最近各个方面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利于股票市场的一个 表现的。一旦我们能有效地遏制住这种内卷式的竞争,那么企业利润率的提升也有助于整个经济基本面 的改善。我们看到更多的海外长线资金,包括一些养老金、一些长期全球配置的主动性资金,也跟我们 进一步沟通中国市场的投资的机会。 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 赵耀庭: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经针对16个行业出台了50多项举措来遏制 内卷式竞争。预计这些措施将推动行业发展更加可持续,也能让企业盈利更加强劲。更重要的是,一系 列政策将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通货再膨胀,近期中国国债收益率的反弹也在印证这个趋势。 分析师还指出,中国股市的大部分权重资产估值相较历史水平仍处于低位,相比美股大型科技企业的高 市盈率,A股蓝筹股更具性价比,且企业盈利预期的改善将推动估值修复。 高盛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 付思:我们现在看到标普500指数的动态市盈率是22倍左右;MSCI中国指数 是12倍左右的市盈率;A股 ...
摩根士丹利:中国正在实现再平衡吗?
摩根· 2025-05-29 22: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尚未实现经济再平衡,供需失衡持续引发通缩,再通胀短期内难以实现,长期也会充满波折 [1][3] - 工业利润增长主要由销量改善和成本降低驱动,定价能力依然疲软,再通胀需要供应整合和更强的需求 [4][11] - 产能过剩是系统性问题,需要进行包括社会福利改善、债务重组、税收制度改革等在内的深层次结构性改革 [3][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工业利润增长分析 - 工业利润增长恢复主要由适度的销量改善和成本降低驱动,但定价能力仍然低迷 [4] - 同比工业利润增长自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有明显恢复,2025年4月达到3.3%,不过2024年第三季度的明显下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2023年第三季度投入成本降低导致利润率大幅提高的高基数效应 [10] - 适度的销量增长支撑了利润增长的恢复,销量增长得益于出口增加(提前出货)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 [10] - 定价能力持续疲软,尽管最终需求有适度改善,但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下降,利润率仍在压缩 [10] 再通胀条件分析 - 再通胀需要供应整合和更强的需求,2021 - 2023年投资快速增长的行业在2024年和2025年投资放缓,但投资转向了供应过剩程度较低的行业,整体工业投资增长仍远高于GDP增长,PPI仍处于通缩状态 [11] - 投资增长仍然较高,尽管长期工业贷款增长从2023年的30%以上降至目前的11%,但2025年年初至今制造业投资增长仍高达9%,远高于4 - 5%的名义GDP增长 [12] - 仅依靠减缓投资可能无法创造再通胀的必要条件,还需要消费或出口需求的增加,2016 - 2018年中国经济快速再通胀是供应整合和住房需求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13] 产能过剩与改革分析 - 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导致资源配置低效,形成了冗余和过度的产能,中国的税收制度依赖间接税,鼓励产能扩张,同时抑制促进本地消费的公共服务 [20] - 财政政策向创造需求的结构性转变需要时间,由于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去杠杆、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改革空间受限,社会福利改革虽被认为对再平衡必要,但可能实施节奏会较为缓慢 [21][23] - 除社会福利改革外,还需要其他结构性举措,包括债务重组、税收制度和国有企业治理改革、激发私营部门信心等,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对GDP产生积极影响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