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食品行业发展

搜索文档
安井食品: 安井食品2024年年度股东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2 18:21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1.27亿元,同比增长7.70% [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5亿元,同比增长0.46% [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60亿元,同比下滑0.37% [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04亿元,同比增长7.58% [6]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式餐饮连锁化趋势加强带动标准化食材需求增长 [6] - 西餐菜品本土化进程加速推动速冻食品应用 [6] - 老龄化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促进家庭端需求 [6] - 政策支持冷链物流建设,2024年国务院通过30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行业 [9] 公司战略与产品 - 坚持"三路并进"经营策略和"BC兼顾、全渠发力"渠道策略 [5] - 重点推广火山石烤肠等烤机渠道产品,打造新增长点 [8] - 主品牌推进中高端化,子品牌安井小厨和安井冻品先生表现亮眼 [8] - 2024年6月火山石烤肠荣获2024中国新食材品类冠军 [8] 财务数据 - 2024年末总资产173.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43% [23] - 货币资金27.7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4.14% [23] - 交易性金融资产33.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1.44% [23] - 固定资产51.1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07% [23] 利润分配 - 2024年度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015元(含税) [25] - 2024年度累计分红金额预计10.40亿元,占净利润比例70.05% [26] - 2025年中期现金分红授权安排已制定 [26] 子公司管理 - 新柳伍食品2022-2024年累计实现调整后规范净利润2.22亿元,低于承诺值1.76亿元 [38][39] - 将业绩补偿方式由现金变更为股权补偿,涉及新柳伍食品4.4915%股权 [39] 公司治理 - 2024年召开9次董事会会议和6次监事会会议 [13][16] - 续聘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费用195万元 [31] - 董事薪酬由岗位年薪+绩效年薪组成,独立董事津贴10万元/年 [33] - 监事薪酬同样采用岗位年薪+绩效年薪结构 [34]
被丈夫抛弃的山东女人,靠卖饺子年入60亿
创业邦· 2025-05-06 17:38
创业历程 - 臧健和1977年从山东南下香港寻夫失败后流落香港,带着两个女儿住进4平方米旧楼,靠一天打三份工维持生计 [15][18][19] - 因朋友偶然称赞其饺子手艺,决定在湾仔码头摆摊卖水饺,初期因无证经营被称为"走鬼",首日获5位顾客好评后口碑迅速传播 [20][21][24] - 创业初期创下6小时卖出1000份饺子的纪录,日工作16小时,凭借肉多馅足的产品特点建立早期品牌认知 [24] 品牌发展 - 1985年与日本百货公司合作成立首间工厂,拒绝更换日本商标以保护技术,坚持自主品牌 [30][38] - 1983年成为香港冷冻食品龙头,占据本地新鲜水饺市场大部分份额及30%冷冻饺子市场 [38] - 2001年引入美国通用磨坊集团(General Mills)作为母公司,获得6400万美元研发投入及现代化冷链技术支持 [38][39][42] 产品与市场策略 - 产品线从现煮水饺扩展至冷冻水饺、馄饨、汤圆等,并通过超市冷柜铺设实现全国市场覆盖 [35][39] - 坚持原料高标准:要求高丽菜切宽保留汁水,面粉过筛去除线头,形成差异化口感 [51][52][53] - 定位高端速冻食品市场,借助国际企业渠道进入上海、广州及海外市场,研发美式炒饭炒面系列 [39][43] 经营理念 - 建立顾客反馈机制,在包装标注电话地址以直接收集意见,将投诉转化为工艺改进(如面粉筛检) [50][51][52] - 拒绝政府援助金及3万港元赔偿金,强调自力更生以避免子女自卑心理 [25][28][33] - 推动行业标准提升,被思念食品CEO称为"速冻食品行业先行者",加速内地企业创新意识 [55] 行业影响 - 湾仔码头年销售额达60亿元,成为速冻食品领域标杆品牌 [12] - 对比当代餐饮业,2018年数据显示国内餐厅平均寿命仅508天,突显其创业成功特殊性 [45] - 冷链技术曾是行业瓶颈,2000年前速冻饺子推广受限于冷藏存储与配送能力不足 [39]
被丈夫抛弃的山东女人,靠卖饺子年入60亿,成“水饺皇后”
华尔街见闻· 2025-05-03 18:56
核心观点 - 臧健和从摆摊卖水饺起家,将湾仔码头打造成年收入60亿元的速冻食品巨头 [14] - 创业初期面临巨大生存压力,凭借产品品质和商业智慧逐步打开市场 [25][28][30] - 与国际食品巨头合作是公司发展关键转折点,实现技术升级和市场扩张 [37][42][46] - 公司成功源于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和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56][58] 创业历程 - 1977年因婚姻变故流落香港,最初靠打三份工维持生计 [17][21][22] - 1978年开始在湾仔码头摆摊卖水饺,首日即获顾客好评 [25] - 创下6小时卖出1000份饺子的销售记录 [25] - 1983年成为香港冷冻饺子市场占有率30%的龙头品牌 [41] - 1985年建立首个工厂,开启规模化生产 [35] 商业模式 - 产品从现煮水饺扩展到冷冻水饺、馄饨、汤圆等多品类 [38] - 坚持自主品牌策略,拒绝日方贴牌要求 [42] - 2001年被通用磨坊收购,获得6400万美元研发投入 [42] - 借助国际巨头冷链系统解决速冻食品运输瓶颈 [42][44] - 通过赠送冷柜方式快速铺开超市渠道 [44] 产品策略 - 坚持"肉多馅足"的产品特色 [25] - 对原料加工有严格标准,如台湾市场要求保留高丽菜宽度 [58] - 建立顾客反馈机制,包装标注联系电话 [56] - 根据投诉改进生产工艺,增加面粉筛检环节 [56][57] 行业影响 - 带动内地速冻食品行业发展,激发同行创新意识 [61] - 1990年代进入内地市场加速行业标准化进程 [61] - 当前餐饮行业创业难度显著增加,平均寿命仅508天 [48] - 证明地域小吃通过标准化和品牌化可成就大企业 [53] 经营成果 - 年销售额达60亿元 [14] - 占据香港新鲜水饺大部分市场份额 [41] - 产品成功进入台湾、内地及美国市场 [47][59] - 品牌价值获得市场认可,被比肩老干妈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