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技术

搜索文档
科技推动金融行业创新,服务更加高效
搜狐财经· 2025-08-20 15:46
行业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渗透至金融服务各个环节,推动行业向智能化、普惠化、高效化方向加速演进 [2] - 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使贷款审批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分钟级,智能风控系统整合2000余项数据维度实现小微企业贷款秒批秒放,不良率较传统模式下降1.2个百分点 [3] - 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车险定损从人工查勘转向自助上传即赔,区块链技术使跨境支付结算时间从T+1缩短至实时到账,成本降低60%以上 [3] 普惠金融发展 - 移动支付与数字信贷在农村地区普及,卫星遥感技术结合电商交易数据为超3000万三农用户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平均授信额度提升3倍 [5] - 智能投顾平台将理财起投金额从万元降至百元,实现财富管理平民化 [5] - 金融科技发展使银行服务覆盖率提升28%,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4.2个百分点 [5] 监管技术升级 - 金融风险监测平台整合全国200余万家金融机构数据,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时抓取网络舆情,提前3-6个月预警潜在风险 [6] - 区块链技术搭建监管沙盒,对创新业务进行全流程穿透式管理 [6] 未来技术趋势 - 5G与物联网技术推动支付场景从人机交互向物物自动结算延伸 [7] - 量子计算有望突破现有加密体系,为金融安全提供保障 [7] - 生成式AI成熟可能催生数字员工参与客户服务、投资研究等核心环节 [7]
卫星遥感直击!全球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精准画像出炉
新华社· 2025-08-17 20:00
技术突破 - 开发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用于精准量化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 空间分辨率30米 光谱分辨率10纳米 结合匹配滤波算法和积分质量增强法 [3] - 识别并量化全球102个垃圾填埋场的甲烷羽流 检出367个有效羽流 实现对排放的精准监测 [3] - 卫星遥感技术可在全球范围内以更高时空分辨率统一量化排放 传统方法无法实现 [3] 研究范围 - 系统评估全球两类垃圾填埋场:露天垃圾场和卫生垃圾场 [3] - 将卫星反演结果与经实地验证的机载测量数据集交叉验证 结果具备较高一致性 [3] - 首次从全球尺度系统评估不同填埋管理方式下的甲烷排放差异 [4] 排放数据 - 垃圾填埋场是全球第三大人为甲烷排放源 约占全球人为甲烷排放量的18% [3] - 露天垃圾场甲烷排放平均强度是卫生垃圾场的4.8倍 [3] - 为修正当前排放数据库的偏差提供科学依据 [4] 应用价值 - 提高垃圾填埋场监测精度与广度 为全球甲烷排放监测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3] - 为全球减排政策制定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3]
【中国新闻网】利用卫星遥感“火眼金睛” 中国团队精准量化全球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
中国新闻网· 2025-07-30 09:41
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突破 - 垃圾填埋场是全球第三大人为甲烷排放源,约占全球人为甲烷排放量的18% [4] -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开发出精准量化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的新方法,利用30米空间分辨率和10纳米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技术 [5] - 新方法识别并量化了全球102个垃圾填埋场的367个有效甲烷羽流及其排放速率 [5] 传统监测方法的局限性 - 传统甲烷排放监测依赖地面测量和模型估算,存在覆盖范围有限、精度不足、成本高昂等问题 [5] - 当前广泛使用的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低估了高排放露天垃圾场的排放量,平均低估约5倍 [6] 不同类型垃圾填埋场的排放差异 - 露天垃圾场的甲烷排放平均强度是卫生垃圾场的4.8倍 [6] - 研究首次从全球尺度系统评估了不同填埋管理方式下的甲烷排放差异 [6] 技术应用前景 - 新方法有望构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甲烷排放数据库,显著提升垃圾填埋场气体排放模型的准确性 [7] - 技术将推动垃圾填埋场监测模式从孤立、零散的测量方式升级为大规模、连续性监测体系 [7] - 研究成果展现出高技术、跨学科融合的创新价值,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7]
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精确量化全球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
快讯· 2025-07-29 12:23
研究进展 - 程天海研究员团队在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监测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1] -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开发了精准量化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的新方法 [1] - 基于该方法对全球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系统评估 [1] 研究成果 - 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025年7月2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 [1]
卫星遥感技术可精确量化全球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
快讯· 2025-07-29 11:17
科研进展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科研团队在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监测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1] - 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开发了精准量化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的新方法 [1] - 基于新方法对全球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系统评估 [1] 学术发表 - 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发表 [1]
中国人寿财险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完成西藏吉隆山洪灾害首笔理赔
中国新闻网· 2025-07-11 14:02
灾害事件概述 - 7月8日5时中国和尼泊尔边境吉隆口岸一带发生山洪灾害,导致多人失联、中尼热索桥垮塌中断,并冲毁某基础设施改造项目部分路段和设施 [1] 保险理赔响应 - 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作为项目建筑工程一切险承保方,立即启动重大灾害应急预案 [1] - 创新采用"天—空—地"一体化查勘模式,通过多光谱卫星影像对比自动识别路基坍塌、土方流失等受损区域,生成三维损失模型 [1] - 结合卫星遥感技术与地面团队实地核查,24小时内与被保险人达成理赔合意并预付赔款150万元 [1][2] 科技应用亮点 - 突破传统高原人工查勘效率低、风险高的限制,在遵循国家地理信息管理规范前提下实现精准定损 [1] - 针对车辆无法抵达的复杂地形区域,通过卫星遥感技术锁定受损范围后配合人工细节核对 [1] 行业服务创新 - 推出6项应急举措:全天候报案受理、简化单证快速支付、小额人伤快处快赔、住院费用提前审核、服务网络覆盖、重大案件主动送赔款上门 [2] - 该笔150万元预付赔款为西藏保险业在本次灾害中首笔工程险预付赔款 [2] 后续处理计划 - 公司将根据现场情况持续推进理赔,在政府部门统一指挥下做好灾后救援和服务工作 [2]
科研人员构建水色异常遥感识别模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7 10:43
研究背景与问题 - 卫星遥感技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及广域覆盖能力,成为入海排口监管的重要技术手段 [1] - 杭州湾南部沿岸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附近卫星影像间歇性捕捉到红棕色水体异常,但在线监测数据符合排放标准,实地采集水体呈浅黄色,形成管理困惑 [1] - 杭州湾为高浑浊、光学特性复杂的强潮河口,水体性质复杂,需厘清排放所致水色异常原因 [1] 研究方法与发现 - 研究人员综合现场实地调查、卫星遥感数据,阐明排水与受纳水体混合过程中的水色转变光学机制,并在多个排口验证 [1] - 处理后的污水处理厂出水特征:高浓度可溶性有机物(强烈吸收蓝光波段)和低浓度悬浮颗粒物(整体反射率低) [1] - 红棕色现象形成条件:可溶性有机物短波段吸收占主导时,悬浮颗粒物浓度增加增强红光波段散射,低潮位、平潮期、水动力混合弱、背景悬浮物浓度低时更明显 [1] 应用价值 - 研究为遥感观测的水色异常现象提供科学解释,奠定基于光学机理的遥感监测算法开发基础 [2] - 支持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在沿岸排口监视监测、水色异常早期预警等领域实现更高效、低成本的应用 [2]
江苏方天公司实现电网工程基建监管 用上卫星遥感技术
江南时报· 2025-05-26 13:40
卫星遥感技术在电网工程监管中的应用 - 江苏电网工程卫星遥感管理平台实现规模化应用,可清晰查看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机械分布、施工工序等细节 [1] - 平台由方天公司自主研发,支持当日卫星影像最快12小时内获取和历史影像调阅,具备影像智能解译、报告自动导出功能 [1] - 平台辅助工作人员核查工程进度、上报数据错漏、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实现"一张影像覆盖一个工程、多期影像对比变化" [1] 平台研发与功能升级 - 方天公司2023年联合商业卫星企业启动电网工程卫星监测专项研究,研发上线该平台,形成涵盖前期规划、进度管控、环境保护等内容的智能化应用体系 [2] - 平台功能持续改进,融合生态敏感区项目自动判别、扰动面积对比管控、历史影像库等管理策略,成为电网工程监管的得力助手 [2] 平台应用成效 - 国网江苏电力建设部将全省在建500千伏及以上重点项目、涉生态敏感区项目纳入平台监测范围 [2] - 平台高精度影像采集面积已达8000平方公里,显著提升江苏电网工程基建监管质量 [2]
【财经分析】创新模式、科技赋能:云南中行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特色农业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30 10:51
金融机构助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 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依托云南特色资源优势,通过创新模式对接产业需求,延伸产业链,科技赋能破解融资难题,为云南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1] 茶咖产业融资创新 - 针对茶咖企业轻资产、缺乏抵押物的融资瓶颈,推出"云茶贷"和"云咖贷"普惠金融授信方案 [2] - 普洱市分行创新"六维担保矩阵",包括信用、房产抵押、股东保证、出口保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2024年发放多笔贷款,如500万元保单质押贷款、1000万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8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2] - 与农业担保公司合作,拓宽担保渠道,累计向17户咖啡企业及农户发放23笔贷款超5500万元,向31户茶业企业及农户发放51笔贷款超7900万元 [3] - 截至2024年底,咖啡产业普惠金融授信余额1.6亿元,茶产业授信余额2亿元 [3] 花卉产业链金融支持 - 针对花卉产业链技术投入不足、集约化不够等问题,推出"云花贷"方案,支持设施农业、抗风险能力提升及上下游企业 [4] - 斗南花市通过龙头企业推荐模式,为花卉供应商提供资金支持,满足采购种苗、技术升级等需求 [4] - 楚雄州姚安县若水农业科技获300万元贷款,升级喷淋系统后鲜切花产量从每亩1.5万支增至3万支以上 [5][6] - 昆明桂美轩食品获1500万元贷款用于生产线升级和门店扩张,鲜花饼日均销量达2.5万个 [6] - 截至2024年底,花卉种植和流通小微企业授信余额1.2亿元 [6] 科技赋能农业贷款 - 临沧市耿马县推出"星惠农"贷款,基于卫星遥感技术评估农作物种植真实性和长势,简化贷款流程,如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仅需承包合同等基础材料 [7] - 卫星遥感监测平台利用AI和遥感技术提升授信管理和风险管理效率,2023年11月落地首笔贷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