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售

搜索文档
民信国际控股发行供股净筹约2950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14 17:27
供股认购情况 - 供股股份总认购4315.81万股 相当于可供认购总数约40.8% [1] - 未获认购股份6260.42万股 占比供股总数约59.2% [1] 股份配售安排 - 未获认购股份以每股0.29港元配售予不少于六名承配人 配售价与认购价持平 [1] - 配售股份占供股完成后已发行股份约47.4% [1] - 补偿安排下每股未获认购股份净收益为零 无股东获得收益 [1] 交易完成与资金情况 - 供股及配售于2025年8月13日下午四时正式生效 [1] - 供股所得款项总额约3070万港元 净额约2950万港元 [1]
香港推动IPO定价改革,制度创新兼顾权益平衡
南方都市报· 2025-08-07 23:51
香港IPO新规核心内容 - 香港《上市规则》新规于8月4日生效 涉及IPO发售及定价机制、公开市场规定等 为27年来首次重大改革 [1][4] - 新规调整"配售"与"公开认购"比例 发行人需将至少40%股份分配至"配售"部分 较咨询阶段的50%有所下调 [4] - "公开认购"部分提供两种新机制:机制A取消回补机制 最高分配比例增至35% 机制B允许发行人预先选择10%-60%的固定比例且不可回补 [4] 公开市场规定调整 - 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由原建议的5%上调至10% [5][6] - A+H股发行人的初始自由流通量门槛改为"A+H股总数的5%" 原建议为"H股总数的10%" [6] - 港交所保留基石投资6个月禁售期规定 但未实施定价灵活性机制的上调建议 [9] 市场影响与监管目标 - 港交所称新规旨在与国际市场接轨 提升定价机制稳健性 平衡本地与国际投资者需求 [9] - 立法会议员认为新规优化了零售与机构投资者的权益平衡 "公开认购"回拨比例较原建议增加 [12] - 市场呼吁建立OTC市场机制 以完善退市公司股份处置渠道 [12] 香港IPO市场表现 - 2025年首7个月港股总市值达44 9万亿港元 同比上升44% 日均成交额2437亿港元 同比上升124% [13] - 同期新增53家上市公司 同比增长33% IPO集资额1279亿港元 同比上升六倍 [13] - 超200家企业已递交上市申请 涵盖传统行业与新经济领域 包括A股龙头及中概股 [13] 改革评价与展望 - 新规被视为兼顾市场规模扩大与散户需求的制度创新 有望巩固香港国际融资中心地位 [14] - 市场关注发行人灵活性增加后 如何防止定价机制滥用及上市后股价波动 [14] - 下半年为传统IPO旺季 新经济与传统行业企业上市需求旺盛 [13][14]
汇盈控股(00821)拟按“1供2”基准进行供股 最多净筹约2.15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06 21:52
供股发行方案 - 公司于2025年8月6日决议发行最多4.95亿股供股股份(假设无变动)或5.45亿股供股股份(假设可换股债券悉数兑换及购股权悉数行使)[1] - 认购价为每股0.45港元 基准为每持有1股现有股份可获发2股供股股份[1] - 供股仅供合资格股东参与 不延展至除外股东[1] - 按4.95亿股计算 供股股份占现有已发行股份200% 占扩大后股份总数66.67%[1] 资金筹集规模 - 通过供股筹集所得款项总额最多约2.23亿港元(基本 scenario)或约2.45亿港元(扩大 scenario)[1] - 配售协议安排配售代理促使不少于6名承配人认购未获认购供股股份[2] - 供股及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2.15亿港元(扣除成本及开支后)[2] 资金用途分配 - 约1.46亿港元作为一般营运资金 其中8700万港元用于发展金融服务业务(经纪及融资分部) 5890万港元用于未来18个月经常开支[2] - 经常开支明细:720万港元租金 2470万港元员工成本 760万港元专业费用 1160万港元办公室行政及利息开支 780万港元其他经营开支[2] - 约2570万港元用于偿还负债:900万港元按揭贷款 600万港元应计开支及其他应付账款 400万港元应付证券公司保证金贷款 56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利息 110万港元其他贷款[2] - 约4400万港元用于可能扩展至加密货币行业 包括经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业务[2]
中国储能科技发展(01143.HK)延长配售最多4486万股最后截止日期
格隆汇· 2025-07-29 18:09
配售协议延期 - 公司需要更多时间达成联合配售协议所载先决条件 [1] - 公司与联席配售代理同意将最后截止日期由2025年7月29日延长至2025年8月19日 [1] - 配售股份数量为最多4486万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