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搜索文档
便捷支付深度嵌入“辣椒之乡”
金融时报· 2025-07-16 09:54
支付基础设施赋能县域经济 - 云闪付App发放主题消费券拉动消费超9576万元,带动辣椒等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150万元 [1] - 构建直达生产末梢的金融支持体系,265亿元意向融资协议精准对接辣椒、腊味等特色产业 [1] - 18名金融助理驻镇开展逾百场金融知识培训,59个助农取款服务点扎根南雄乡镇,银行网点基本完成适老化改造 [1] 移动支付普及与消费促进 - 2025年南雄县域移动支付乡镇商户纳入银联云闪付立减优惠体系,消费券拉动消费近8000万元 [2] - 南雄18个乡镇基本达到移动支付普及应用标准,完成1033家商户"一码通用"改造 [2] - 银行电商平台入驻30余款南雄农特产,形成"线下支付+线上引流"双循环销售模式 [2] 跨境支付与金融便民服务 - 跨境支付升级支持外籍客商使用新加坡银行卡购票,广交会展商通过云闪付即时支付订单 [2] - 银行网点配置爱心窗口、大字标识等适老化设施,提供上门及远程视频服务超千次 [2] - 累计投放2.68万个"零钱包"解决现金找零难题 [2]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成效 - 韶关105个乡镇基本达到移动支付普及应用标准,连续5年支付促消费活动撬动消费增长过亿元 [3] - 南雄农产品通过广交会推介点走向国际市场,辣酱畅销上海、香港等地 [2][3] - "支付+电商+消费"三角循环模式成为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韶关样本" [3]
多方合力 夯实"保险+期货"业务根基
期货日报· 2025-05-10 00:04
"保险+期货"模式发展现状 - 当前模式呈现五大特点:承保货值高、覆盖范围广、赔付效果好、政策支持强、创新模式多 [1] - 交易所与市场各主体形成合力,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大商所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保障现货量1900万吨、种植面积3200万亩 [2] 交易所的核心举措 - 郑商所从四方面提升示范效果:省级推广与县域深耕结合、优化方案设计、收入险与价格险并行、探索"保险+期货+订单农业"模式 [1] - 大商所创新推出"银期保"大豆种收专项项目,解决春耕贷款难和秋收售粮难问题,形成全链条保障机制 [2] 期货经营机构的角色 - 需加强保险产品设计优化,形成多元化产品体系 [3] - 期货公司需提升交易对冲能力,完善价格风险管理服务 [3] - 当前麦盖提县已实现全县覆盖,但其他农业地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3] 模式创新与公益结合 - 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引入"保险+期货+N"公益模式,吸引学生群体参与推广 [4]